摘要:近日,沈飞研制的第六代舰载机歼-50低空试飞的画面在社交平台流传,无垂尾设计搭配复杂后缘控制面的科幻外形,引发全球军事界高度关注,国际舆论呈现鲜明分歧,美国网友的焦虑情绪尤为突出。
近日,沈飞研制的第六代舰载机歼-50低空试飞的画面在社交平台流传,无垂尾设计搭配复杂后缘控制面的科幻外形,引发全球军事界高度关注,国际舆论呈现鲜明分歧,美国网友的焦虑情绪尤为突出。
从试飞细节看,歼-50已展现六代机核心特征:机头无空速管表明试飞进入中后期阶段,正开展超低空机动性、超音速巡航等实战科目测试;兰姆达机翼与二元矢量喷管设计,实现全向隐身与超机动性能的结合。这种进度远超预期,有分析指出其服役时间可能提前至2028年,有望成为全球首款舰载六代机。
国际评论呈现两极分化。美媒陷入“口嫌体正直”的矛盾:《国家利益》一边质疑是“战略忽悠”,一边细致解读其飞控技术突破,承认中方在算法领域的领先。而美国网友的反应更直接,有评论直言“F-47更像抄袭品,与中国的差距越来越大”,慨叹本土航空优势正在流失。反观其他国家舆论,多聚焦于中国军工体系的高效协同,认为成飞、沈飞双线并进的模式形成了产能优势。
这场舆论风波本质是中美航空实力对比的心理折射。美国曾凭借F-22、F-35形成代差优势,但歼-50的快速推进,与美军NGAD项目多次中断、F-47进度滞后形成鲜明对比。即便美方试图贬低歼-50为“纸老虎”,却已被迫调整研发优先级,将资源向F-47集中。
歼-50的亮相不仅是技术突破的展示,更是战略模糊威慑的实践。其低成本曝光引发的连锁反应,已迫使对手投入巨额资源应对不确定性。无论最终定型如何,这场“低空亮相”已成功打破美国的技术安全幻觉,标志着全球空战格局正迎来历史性转变。
来源:冒牌咖啡师·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