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改变越南人饮食习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10:25 1

摘要:根据耆老说法,以农立国的越南人刚开始并不食牛,一八八五年法国人大举入侵后,改变了越南人的饮食习惯。多数烹饪专家认为「Pho」一字来自法语中的「feu」;这道日常的法国蔬菜牛肉汤(Pot-au-feu)在乡村地区深受欢迎,锅中放入牛肉或牛骨,以及唾手手可得的大量

根据耆老说法,以农立国的越南人刚开始并不食牛,一八八五年法国人大举入侵后,改变了越南人的饮食习惯。多数烹饪专家认为「Pho」一字来自法语中的「feu」;这道日常的法国蔬菜牛肉汤(Pot-au-feu)在乡村地区深受欢迎,锅中放入牛肉或牛骨,以及唾手手可得的大量根茎蔬菜和香草,细火慢熬,搭配面包食用,刚好与越南熬煮汤头的方式不谋而合。不过根据越南学者Bich N. Nguyen的看法,认为法国人影响越南人吃牛是事实,但早在1800年末期,即有一批不愿被满清统治的明朝后裔迁徙北越,他们和京族女子联姻后衍生「明乡」,(Ngườii Minh Hương)族群,为了生计已经卖起牛肉粉(Ngau yuk fan)。这段地景被收录在1909年亨利.奥格(Henri J. Oger)出版《安南人的技术》一书中。

挑着扁担沿街叫卖「Ngau yuk fe…n…],「fen」系广府话「粉」,指的就是「河粉」,听在越南人耳里竟成了「粪便」,非常不雅,是否刻意收轻尾音成就后来的「phở」,看来可信度颇高。

一九五四年南北越分裂,许多人逃到中南部定居,在地理位置上,中都顺化接近北越,但在当时政治划分却归属南越直辖市。受到南部少数民族和法国殖民文化影响,Pho不但用牛骨汤为底,还把牛肉当配菜,香茅去腥、胭脂籽(Annatto)上色,再混入虾膏一起熬制汤头。胭脂树籽在脂溶性高汤中会释放七〇至八〇%的胭脂素,整锅高汤表面浮着一层橘红色泽,颇有异国风情,趁热上桌搭配一篮生豆芽、香菜、香蕉花、刺芫荽(Culantro)、薄荷、罗勒、紫苏和越南香菜(Rau Ram),这就是后来著名的顺化牛肉蒙粉(Bun bo hue)。

Phở一路颠簸来到南越,顿时豁然开阔,所有富饶产物一股脑加入配菜选项:鸡肉河粉(Phở gà)、海鲜、鸭肉、羊肉,其中食牛肉部位更见细致:牛腱心、牛筋、牛骨髓、腹脇肉、牛腩、牛肉丸,店家贴心附上图文并茂菜单,方便旅人,一目了然!

来源:murasaki紫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