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6日,香港高等法院驳回了宗馥莉的上诉许可申请,维持了8月1日的原判结果。换言之,宗馥莉再次败诉。对此,杜建英及三名子女无疑成为此次判决的最大受益方。
时隔两个月,“娃哈哈家族遗产纠纷”再度迎来最新进展。
9月26日,香港高等法院驳回了宗馥莉的上诉许可申请,维持了8月1日的原判结果。换言之,宗馥莉再次败诉。对此,杜建英及三名子女无疑成为此次判决的最大受益方。
7月份,宗继昌、宗捷莉和宗继盛三个人,说自己是宗馥莉的同父异母兄妹。
他们一起把宗馥莉告上法庭,指控她动用了父亲宗庆后留下的21亿美元信托基金(其实只有18亿美元),还要求平分宗庆后在娃哈哈的股份。
那法院为啥不支持宗馥莉呢?
关键是证据有问题。那份重要的协议签字,专家都没法鉴定真假。有的专家说墨水是当年的,有的说纸张不对劲。就像家里的老房产证丢了,补办时邻居们说法各不同,房产局也不敢随便确认到底是谁的。
宗馥莉方面提出了五个上诉理由,内容包括法律适用问题、管辖权争议,还有信息披露的范围,想要全面推翻原来的判决。但代表宗继昌、宗婕莉和宗继盛三人的原告方面,坚持自己的立场,力争到底。经过仔细审议,香港高等法院在26日公布了判决书,逐一驳回了宗馥莉方面的所有上诉理由,最终维持了原判结果。
8月1日,香港高等法院批准了资产保全令和信息披露令。资产保全令禁止被告提取或抵押汇丰账户内的资产,但允许继续进行投资操作。
信息披露令要求被告披露汇丰账户的最新余额,以及自2024年2月2日以来资产的变动、去向及交易细节。保全令将持续至杭州诉讼终结或法院进一步指令,以确保争议资产不被转移,为未来判决执行提供保障。
真正的风波早就已经超出法庭了。根据一份内部文件,娃哈哈可能从2026年开始换个新品牌,叫“娃小宗”。这不是什么简单的改个名字,是宗馥莉提前在准备防线,怕遗产纠纷影响到品牌的根基!
这一下,网友们炸了!经销商还敢囤货吗?我们小时候的记忆要没了?有人开玩笑说,喝娃哈哈不如吃瓜,剧情越来越劲爆了!
有媒体报道,宗庆后在2024年初去世后,宗馥莉曾和大股东——上城区文商旅集团谈过,想用1亿元把娃哈哈商标转到宏胜集团名下,但没能达成协议。后来,大股东还提出愿意把自己的股权卖给宗馥莉,可几次谈判也没能成功。
娃哈哈方面在发给经销商的改换商标文件中表示,由于现在使用娃哈哈商标需要三个股东全都同意,否则就算侵权,影响公司正常运作,因此决定另起炉灶,创立一个新的商标——娃小宗。
这案子从去年12月打到现在,光是禁令就折腾了好几次。8月份法院决定要冻结资产,现在上诉又被驳回,接下来还得继续上诉到上诉庭。
法官的想法其实很简单,18亿美元可不是小数目,万一在诉讼期间被转移了,那就算最后胜诉也没用。这场官司每拖一天,律师费就得多花不少,家族内斗真是最烧钱的游戏。
这事儿的争议焦点一深入讨论,大家发现,虽然法律程序还没走完,但各方已经对结果有了基本的共识。宗馥莉这次输了,但案子还是在审理中。毫无疑问,这个案件肯定会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和关注。
这场纠纷戳破了家族企业里所谓的“传承神话”。很多人觉得“子承父业”理所当然,但其实企业一旦做大,就不再只是某个家族的事,是牵涉到很多人的利益。
宗庆后在的时候,靠着个人威望还能把矛盾压下去,可一到传承时刻,股权、资产、品牌这些模糊不清的地方,就容易成为矛盾爆发点。以前像万向、海鑫,也都是因为传承没处理好,本来稳稳的企业一下子就乱了。
其实也不用对这场风波感慨太多。说到底,娃哈哈就是个饮料品牌,大家的童年回忆更多是自己情感上的投射。
无论是老的“娃哈哈”,新的“娃小宗”,还是其他花样品牌,最关键的还是产品好不好。消费者没必要被情怀绑住,有需要就买,没感觉就换,市场最终看的,永远是品质和合不合适。
[免责声明] 本文所涉及的时间、事件过程以及图片均来自网络,用以传播正能量,无任何低俗或不良引导。请读者不要一概而论,也不要陷入人身攻击等不必要的行为。对待这一事件,请保持理性,不要轻信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如有关于本文真实性、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等问题,欢迎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积极予以处理。
来源:巫师火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