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主动健康洞察报告发布, “知易行难”仍普遍存在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8 13:54 1

摘要: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大众健康意识正从“被动应对”向“主动管理”转变。日前,赫力昂携手健闻咨询与慧涧联YEO发布了《2025中国消费者主动健康洞察报告》,报告指出, “知易行难”这一知行鸿沟仍普遍存在。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大众健康意识正从“被动应对”向“主动管理”转变。日前,赫力昂携手健闻咨询与慧涧联YEO发布了《2025中国消费者主动健康洞察报告》,报告指出, “知易行难”这一知行鸿沟仍普遍存在。

报告基于对中国消费者从意识认知、健康行为及环境资源三大维度的切入,深入梳理影响主动健康的核心驱动与阻碍因素,描绘了消费者主动健康的现状图谱。在赫力昂副总裁、企业事务部负责人傅悦看来,通过支持专业机构展开科学调研以获得对人类健康的深刻理解,从而帮助大众克服生活中的健康障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之一。希望这份洞察能为政策制定者与行业伙伴提供决策参考,共同推动健康公平,让提升‘每日健康’从口号变为每个人的现实。”

“高认知、低行动”和“重治疗、轻预防”

《报告》围绕主动健康的三大代表性行为——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与疾病治疗,对受访群体展开了系统性的洞察,数据显示,近七成(68%)的受访者健康认知达到合格标准,显示出良好的健康认知水平。

然而,仅有约四成的受访者身体状况真正达标。调研结果反映出当前大众健康仍面临多重负担:超过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慢性病发生率和短期感染风险均处于较高水平。此外,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的知晓率仅约为实际患病率的四分之三,意味着大量患者已处于疾病中却不自知。调研进一步发现,近三成受访者呈现出典型的“高认知,低行动”特征,这种现象在学历为大专及以下、身处四五线城市的人群,以及宝妈、新银发族、职场年轻人等特定群体中尤为突出。究其根源,内在动机不足、外在人际支持与社会资源的双重匮乏,以及现实中时间压力和经济负担等客观限制,共同构成了阻碍他们将健康知识付诸实践的壁垒。

报告揭示的另一大核心矛盾,则体现在大众主动健康行为的结构性失衡上。研究结果显示,主动健康主要由生活方式(41.4%)、疾病预防(35.6%)和疾病治疗(23.3%)三大代表性行为构成。其中,维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主动健康的核心支柱,其影响力相比针对具体疾病的干预措施更具决定性与长期性。但调研结果却表明,当前大众整体呈现出明显的“重治疗、轻预防”状态,这无疑为未来的健康埋下了隐患。

主动健康之路有何动因与阻碍

调研结果显示,大众主动健康行为的实现,受到个体认知、人际支持和外部资源三大核心因素的驱动,呈现出“点-线-面”三位一体的立体驱动模式。

这一模式的基石,在于个体的“点”——即个人健康认知。数据显示,知识储备对健康行为具有显著的杠杆效应,当健康认知水平从“及格”提升至“优秀”时,个体主动健康行为的合格率随之从39.4%大幅跃升至56.5%。在此基础上,连接个体的“线”——人际支持网络,则为健康行动提供了持续的动力。最终,这些“点”和“线”的有效运转,离不开一个广阔的支撑“面”——即完善的外部资源,它涵盖了“15分钟生活圈”内的健身设施、普及的医疗服务,以及个人可灵活支配的时间与收入。这三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主动健康行为的实现。

然而,主动健康理念在实践层面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报告以健康饮食、规律作息、运动健身、补充营养、及时就医这五大核心健康行为为切入点,对普遍存在的“知行鸿沟”现象及其背后的深层困境进行了系统性剖析。

研究结果显示,在健康饮食方面,居住条件限制(如缺乏厨房,影响率达26.7%)、工作忙碌(19.3%)以及频繁应酬(15.8%)是影响实践的主要障碍。影响规律作息的首要因素并非加班或应酬,高达38%的受访者将其归因于压力和焦虑。在运动健身方面,最大的阻碍也并非“没时间”(影响率仅0.3%),而是缺乏运动伙伴(22.2%)。在营养补充方面,多数人“优先为家人购置产品”(影响率39.3%)而忽视自身需求,不良购买体验(19.4%)和产品信任度低(16.2%)也显著阻碍消费意愿。及时就医行为的主要障碍包括对疾病的担忧(21.3%)、对检查的恐惧(15.7%)以及对症状的轻视(15.7%)。

报告特别指出,职场年轻人、中青年丁克及新银发女性群体,在多项健康行为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尤为突出。

《报告》认为,要弥合“知行鸿沟”,需要个人、社会与相关机构的多方协作:既要强化个体健康认知之“点”,也要编织紧密的人际支持之“线”,更需夯实便捷可及的社会资源之“面”,推动健康实践不仅要构建理想的支撑体系,更需洞察并解决那些深植于生活、工作与心理层面的具体困境,只有正视这些挑战,才能让主动健康从理念真正走向全民实践。

生态合力共绘中国主动健康地图

报告构建了基于“城市层级”与“收入水平”两大维度的分析模型,将人群归纳为四类:心力交瘁的“高知精英派”、经济重压的“健康务实派”、远离内卷的“健康幸运儿”、资源匮乏的“风险忍受者”,清晰揭示了不同群体的健康困境与选择动因。

比如,身处高线城市的“高知精英派”,面临着财富与健康的失衡风险,该群体在健康领域的消费意愿与投入最高,但长期的高压工作环境导致其身心健康状况堪忧,成为健康评分较低的群体之一,呈现出“财富增长与健康水平不匹配”的现象。

《报告》指出,构建主动健康社会需要政府、企业与个人的同向发力。在提升健康认知层面,报告建议政府应重点面向老年人等服务不足群体,联合多部门遏制健康谣言,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而企业可利用AI技术精准推送权威易懂的健康资讯,并通过职场健康计划等方式,帮助员工破除认知误区。在营造人际支持环境方面,报告鼓励个人主动寻找健身“搭子”,通过社交激励培养每周150分钟运动等健康习惯,将健康追求融入日常生活。在完善外部资源支持上,政府的角色至关重要,应持续完善“15分钟健身圈”等社区基础设施,让优质健康服务触手可及。只有三方协同,才能共同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社会环境,实现从被动医疗到主动健康的转变。

全科/心内科医生、曜影医疗集团副总裁、曜影医疗女性健康中心主任、上海曜影医院门诊部主任严轶文从临床视角指出,“知行鸿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信息茧房”导致消费者健康知识存在偏差;二是即便知晓也难以持续行动,如不规律服药。她强调,跨越鸿沟需要政府、企业和医疗机构共建健康生态,提供权威可靠的科普,才能帮助消费者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变。

赫力昂副总裁、企业事务部负责人傅悦表示赫力昂认为,将企业资源与公共卫生体系深度融合,是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他表示:“赫力昂通过持续参与‘骨动中国’‘健齿中国行’等公益行动,将专业知识融入健康城市和社区规划,与公共卫生体系形成优势互补的合力,放大健康传播的社会效应,让每一位公众受益。”

为帮助消费者跨越健康“知行鸿沟”,赫力昂中国营养健康事业部总经理贺亚军表示,赫力昂致力于提供“更可信、更简单”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坚持循证科学,打造可信赖的产品;另一方面开发小程序等便捷自测工具,将健康洞察转化为消费者的实际行动,让主动健康触手可及。

来源:文汇AP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