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答:贯通式培养人才是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24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提出重视面向建设教育强国的五项重大关系,其中特别强调了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之间的重大关系。这些要求,进一步传递出了党中央对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殷切期望。
成都市自2025年起,探索开展“小-初-高”12年贯通式培养改革试点。那么贯通式培养有哪些特点?学生如何参与?下面,小锦为您详细解读。
1.请问成都这项改革试点的背景是什么?
答:贯通式培养人才是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24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提出重视面向建设教育强国的五项重大关系,其中特别强调了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之间的重大关系。这些要求,进一步传递出了党中央对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殷切期望。
其次,贯通式培养的核心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致力于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着眼于全面育人、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特别强调教师要对每一个孩子制订适合的学习方案,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为未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新时代人才。
第三,贯通式培养是有序推进中考改革的尝试。在2025年全市有3.26万名指标到校生不参加中考升学的基础上,成都市进一步探索中考改革,立足育人全链视角,贯通中小学育人实践;突破各学段视野局限,探索学段联动新方式。
2.怎么开展中小学贯通式培养?
答:一是试点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可行的试点方案,形成一体化、长链条人才培养(含课程、教学、评价、师资)具体实施方案;
二是统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共同基础课程与特色发展课程等,构建具有整体性、衔接性、整合性、选择性、独特性的课程体系;
三是转变教学方式,以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培养的远期成长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方式,主动为学生匹配适宜的教学方法;
四是转变教学理念,教师成为学习的引导者,采用项目式学习、跨学科主题教学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五是创新数字化赋能典型应用场景,开展学生自适应学习、个性化学习,让每一个学生全面成长、健康发展;
六是建立学生多元评价体系,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表现,定期向学生和家长反馈,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全面、全过程指导。
3.哪些学生可以参与该项试点呢?
答:试点学校从该校小一(或初一)入学的政策性入学学生中产生,十二年一贯制起点为本校小一和初一学生,普通高完中起点为本校初一学生。家长根据学生实际,自愿报名参加,报名人数超过计划数的,采用电脑随机录取方式确定。学校不得通过考试方式遴选生源。
4.报名参加的学生是否中途可以选择退出?如果退出,学生的就读如何安排?
答:贯通培养班学生人数只减不增,学生中途可自愿申请退出,但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学生退出。学生退出贯通培养班后,回到同年级其他班级就读,充分保障学生就学权益。
5.贯通式课程和其他课程会不一样吗?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
答:试点学校在国家规定学制、课程和教材基础上,发挥学段贯通政策优势,关注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发展需求,细化育人目标,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统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共同基础课程与特色发展课程等,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实施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贯通培养班级与其他班级在内容和结构上保持跟国家课程的一致性,在教学组织、教学内容上进行优化整合,若学生中途自愿退出回到同年级其他班级,在学习内容上不会影响后续学习。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宋妍妍 编辑 曾雪柔
来源:锦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