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季干燥,应适当多吃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常见食材有梨、苹果、百合、银耳、蜂蜜、芝麻、莲藕等,有助于缓解秋燥症状。
秋高气爽,瓜果飘香
秋季不仅是丰收的季节
也是养生的关键时节
秋季饮食中既要注重营养补充
又要重视食品安全
做到“吃得营养,吃得安全”
一、合理选择食材,润燥为先
秋季干燥,应适当多吃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常见食材有梨、苹果、百合、银耳、蜂蜜、芝麻、莲藕等,有助于缓解秋燥症状。
主食方面,粗细搭配最为理想,可加入燕麦、红薯、山药等粗粮,不仅能增加膳食纤维,还有助于预防便秘。蔬菜建议每日摄入300–500克,深色蔬菜如胡萝卜、菠菜、南瓜更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俗话说“贴秋膘”,但并非人人都适合大鱼大肉。秋季进补应以清补为主,适度选择瘦肉、鱼类、豆制品和坚果。
老年人和体弱者可适量食用山药、枸杞、黑豆等补益食材;而肥胖、高血脂人群应避免高油高糖饮食,以免加重疾病风险。
三、注意食品安全,防范秋季高发风险
秋季是食物中毒的易发季节,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秋季正是毒蘑菇高发期,切勿因好奇或贪鲜冒险食用。
发芽土豆含有龙葵碱,食用可导致中毒,要拒绝食用。应妥善保存剩菜,天气转凉后,容易忽视保存问题,剩菜应冷藏,最好在24小时内食用,并彻底加热。
凉拌菜、海鲜、豆制品等高风险食品应尽量现做现吃。处理食材时要分开使用案板、刀具和容器,避免交叉污染,防止细菌传播。
四、健康生活方式相辅相成
饮食之外,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是保障健康的关键。秋季可适量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既能强身健体,又能舒缓情绪。
每天饮水1500–1700毫升,少量多次,避免用饮料代替白开水。保持规律作息,早睡早起,以顺应“秋收冬藏”的节律。
秋季饮食既要满足营养需要,又要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做到合理搭配、适度进补,注意饮食卫生和生活习惯,才能真正实现“吃得营养,吃得安全”,让金秋成为健康养生的好时节。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