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漆器不仅是华夏文明的璀璨明珠,亦是东亚文化交融的无声见证。上海博物馆9月26日上新的“红翠斗芳菲:宋元明漆器珍品展”,全方面呈现漆器的故事。
潮新闻客户端 本报记者 余雯雯
漆器不仅是华夏文明的璀璨明珠,亦是东亚文化交融的无声见证。上海博物馆9月26日上新的“红翠斗芳菲:宋元明漆器珍品展”,全方面呈现漆器的故事。
今年正值中日韩文化交流年,本次展览由上海博物馆与东京国立博物馆联合举办,是继2006年“中日书法珍品展”、2010年“千年丹青:日本中国藏唐宋元绘画精品展”、2013年“上海博物馆:中国绘画的至宝展”后,两馆再度携手推出的重大文化交流项目,旨在呈现中国宋元明时期漆器艺术的非凡成就与深远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之一,唐代以降,伴随着文化交流,东渡日本的中国漆器成为皇家贵族竞相珍藏之宝物。漆器工艺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进步,到了宋元时代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雕漆、填漆、戗金、螺钿等工艺共同构筑了一个绚丽彩色漆艺世界。
宋元珍品
占比一半以上
本次展览共汇聚127件宋元明漆器珍品,112件来自日本,15件来自中国。其中重要文化财7件,重要美术品2件,宋元珍品占比一半以上。
展品来自东京国立博物馆、九州国立博物馆、根津美术馆、出光美术馆、镰仓国宝馆、东大寺等日本博物馆、美术馆、寺庙以及镇江博物馆、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国内机构,皆为中国漆器史上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器物,涵盖多种工艺类型,向观众系统、全面、客观地呈现宋元明漆艺的辉煌成就与历史地位。
六大主题
全方位呈现漆器
展览以“素影清晖”“重芳叠绮”“金镂华章”“焕彩凝萃”“尘封古韵”“归去来兮”六个主题展开,全方位呈现漆器在形制、工艺、纹饰与文化内涵上的多元面貌,展现中国宋元明时期漆器工艺的高度发展与审美变迁。
“素影清晖”单元聚焦宋元素髹漆器。素髹是指仅髹单色漆无纹饰之缀,凸显漆色之美和器型之韵的漆器。
“重芳叠绮”单元集中展出载录于《御道具账》的南宋剔红凤凰牡丹纹长方盒、日本漆艺大师“堆朱杨成”赞赏有加的南宋剔红飞龙花卉纹长方盘、南宋剔黑云龙纹圆盒、南宋剔黑楼阁人物图圆盘等漆器。雕漆堪称中国漆艺的代表性技法。在这里,可以看到雕漆中剔红、剔黑、剔犀等多种髹漆颜色与组合,体现层层髹涂、精雕细琢之美。
“金镂华章”单元展出元代戗金云凤纹经函等宋代至明代盛行的戗金作品。戗金是指在漆面上依纹饰錾刻纤细凹线,随后在线槽内填入胶漆并贴敷金箔,形成金色线条图案的技法,宋代至明代盛行。
“焕彩凝萃”单元将通过元代黑漆螺钿楼阁人物图菱花形盒、元代黑漆螺钿海水龙纹菱花形盘等展品重点呈现螺钿工艺之璀璨。
“尘封古韵”单元汇集考古出土漆器,此次展出含蓄雅致的绿沉漆钵、古朴的褐色漆枕、工艺精湛的剔犀团扇与执镜盒、银扣黑漆仿兔毫盏、剔红印板刻蔓草云纹器盖残片、戗划与雕漆技艺并用的梅花形盘、以及工艺精湛的五代和元代螺钿器等,诉说着宋元时期工艺精神与生活美学的高度融合。
“归去来兮”单元特别展出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的《髹饰录》两种抄本——蒹葭堂本与德川本。《髹饰录》成书于明代末期,由安徽新安平沙名漆工黄成撰写,后经西塘漆工杨明作注并序。
据序文所载,杨明于明末天启年间完成补注,此后该书逐渐流传。至 2025年恰逢《髹饰录》(杨明注本)传世400周年。
作为目前仅存的一部关于中国古代漆工技术专著,《髹饰录》具有极高的文献与工艺价值。《髹饰录》原著已佚,目前流传的版本均为藏于日本的手抄本,最早的为江户时代的蒹葭堂本和德川本,两者现均珍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它们不仅是研究漆艺的经典文献,也是中日文化传播与保存的重要见证。
特别提醒:本次展览部分珍贵漆器将分时段展出。其中,出光美术馆所藏黑漆螺钿人物菱花形盒将展出至10月12日,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髹饰录》、九州国立博物馆和根津美术馆所藏数件漆器将分三期轮换展出。敬请留意上海博物馆官方平台展讯更新。
近50款
文创产品
配合此次展览,上博文创深度挖掘馆藏漆器瑰宝,聚焦其精湛工艺与典雅纹样,推出近50款文创产品。包括以馆藏黑漆螺钿山水图方笔筒、剔红茶花纹圆盒为灵感设计的4款冰箱贴和笔筒,以及浓缩了嵌螺钿、剔红、剔犀等经典漆器工艺的系列文创产品40余款,让古老技艺在实用之物上焕发新生。宋元明漆器的层叠华彩,将借由系列文创融入观众的日常生活。展览同名图录亦将同步发售。
展览时间:2025年9月26日至11月23日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第二展厅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