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是当年蹲在田埂上拿树枝画水牛,被老爹追着打,被全村当反面教材的那个“废柴”。
“村里那个被笑‘画疯了’的熊庆华,现在一幅画能买武汉一套房。
”
消息是去年传回来的——永长河村口小卖部老板娘刷抖音,当场把瓜子壳喷地上:172万港币!
她反复数零,确认没眼花。
熊庆华是谁?
就是当年蹲在田埂上拿树枝画水牛,被老爹追着打,被全村当反面教材的那个“废柴”。
如今他老婆付爱娇在直播间里一句“限量版画只剩最后30张”,弹幕瞬间刷屏“抢”,42万销售额到账比卖藕带还快。
故事得从穷得叮当响说起。
二十年前,小两口年夜饭是稀饭就腌菜,熊庆华把画塞进猪圈棚顶防潮,付爱娇把嫁妆金戒指卖了换颜料。
外人劝离婚,她回一句“他画的是我的魂”,转身扛包去城里做缝纫,夜里十一点回来还给丈夫煮面。
穷到最狠那年,儿子交不起两百块学费,熊庆华蹲在院门口哭,哭完把泪痕画进泥巴色里,成了后来拍出天价的《乡野狂欢》。
转机来得像段子。2015年北漂策展人路过仙桃,顺手把照片发论坛,帖子标题“中国农民版毕加索”一夜爆火。
画廊电话打进村,熊庆华正赤脚踩在秧田,开口先问“管饭吗”。
第一次个展,30幅画被抢空,最贵那张卖8万,他捏着银行卡在ATM前转圈——原来真有人愿意为“土得掉渣”买单。
后来就更像开挂。2022年北京今日美术馆,“乡土重构”开幕,中国农业博物馆直接拍走《丰收交响曲》,85万,现场掌声雷动,熊庆华还是那口仙桃普通话:“我就是把稻子画得比人高,让城里人抬头看看粮食咋来的。
”去年香港苏富比,老外举牌172万港元落槌,他躲进厕所给老婆发语音:“娇,咱给娃在武汉买房的钱够了。
”
付爱娇现在比丈夫还忙。
白天跑美术馆对合同,晚上九点准时上播,背景布就是自家老灶台,限量版画一挂,三千份秒空。
她学艺术管理、剪短视频、回黑粉“你说土?
土就是咱的IP”。
账号37.8万粉丝,评论区清一色“嫂子带我看高端艺术”。
儿子熊子轩去年考上湖美油画系,录取通知书到那天,老爹把旧画架传给他,上面还粘着2003年的干泥巴。
钱有了,人却没飘。
两口子把老宅留着,漏雨的瓦片都不换,熊庆华每天仍画十小时,颜料蹭得满脸。
去年拿出50万成立“泥土计划”,给村里17个爱画虾子画荷花的爹爹婆婆办联展,3人作品直接被省美术馆收走。
省里聘他当乡村振兴文化顾问,他摆手:“别整虚的,多给农村娃发点画笔比啥都强。
”
最魔幻的是,他们的故事被武汉琴台大剧院改成话剧《画布上的新娘》,连演15场,谢幕时观众起立鼓掌,演员把真的稻穗撒向观众席。
有大学生看完连夜坐动车到仙桃,站在熊庆华门口喊“学长”,就想看一眼画里的稻田啥颜色。
回村路上,晚霞把藕塘染成油画。
熊庆华卷着裤腿收网,手机响,是老婆直播间的提示音——又卖光一批。
他冲镜头咧嘴笑,牙上还沾着青菜叶。
那一刻你会明白:所谓逆袭,不是咸鱼翻身,是把泥巴捏成金子的老手艺。
来源:城市艺术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