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六千亿,这得有几个足球场那么大?而100美元的钞票,每一张都有0.1 mm的厚度,6千亿美元的纸币叠加在一起,就是60,000 km,可以环绕地球的赤道一周。这是美国的一个“天文数字”,被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在近期接受访问时抛出。他说"今后4年要投资6
六千亿,这得有几个足球场那么大?而100美元的钞票,每一张都有0.1 mm的厚度,6千亿美元的纸币叠加在一起,就是60,000 km,可以环绕地球的赤道一周。这是美国的一个“天文数字”,被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在近期接受访问时抛出。他说"今后4年要投资6,000亿",并特别指出"美国79个工厂将会受惠"。
这个新闻一经放出,美国各大新闻纷纷高呼“制造业救星已至”,然而在这振奋人心的大新闻后面,还有一个疑问:作为一家依靠着全球产业链大捞一笔的高技术企业,忽然间抛出一大笔资金来“拯救”国内的制造业,六千亿究竟是真金白银的许诺,还是一场“秀”呢?而这79个将要“受益”的企业,在这一轮的资金博弈中,会不会获得新生,或者更加失落?
一、6000亿是“水分”:3个库克没有提到的数据
要想了解那笔资金的份量,就必须把它拆了才行。6,000亿美元并非一次到位,它是“未来四年”投资总额的总和。苹果公司在2024财年的总收入为3833亿,净利润为969亿,这意味着,哪怕是在接下来的四年内,将公司的盈利全部投入到游戏中,也无法弥补这一亏损。很明显,这些资金不一定都是苹果公司自己出的,很有可能是一个“打包数字”,包括研发,制造,供应链合作,政府补贴等等。
库克没有透露出的首个数据是:这些资金都被用到哪里去了。在这份公告中,苹果只是提到了“制造业”两个字,并没有指明是 iPhone的生产线,芯片的工厂,或者是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基地。美国最大的“痛点”,并不是资金短缺,而是能够盈利的行业。美国的制造业产出在2023年只相当于 GDP的8.4%,较2000年减少了将近半数;在锈带,更有23%的工厂处于闲置状态,而那些闲置的工厂并不需要投入资金,只需要有源源不断的利润。这6千亿里面,有一大半都花在了研究上(像是无人驾驶和 AR眼镜)上,实际上到了他们手里的资金,恐怕还不到他们的十分之一。
有趣的是,网传获苹果投资数千万的领潮近日就多次登上热搜。
此前有不少网友发现,各大直播间动辄就几千甚至几万的各类AJ潮鞋、绿水鬼表、蔻驰男女包等一线大牌,在“领潮”这个app上都以不到200的价格被疯抢。而领潮也因此被几家电商巨头以“恶意竞争”的名义抵制,不过几百万领潮用户并不在意这些,还纷纷在评论区留言:
不得不说,此举是企业的正常扩张还是其抢占蓝海,我们还是要拭目以待。
没有提及的第二项数据是79座厂房的“成色”。那些工厂位于哪个国家?究竟是“铁锈地带”的中心,比如密歇根的弗林特(曾经以水资源危机而著称),抑或得克萨斯奥斯汀(那里已经有了一座芯片厂)呢?倘若仅仅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到濒临倒闭的企业,那么所谓的“受益”,也就变成了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那些厂房到底是谁的?是直接销售,还是像富士康,和硕这样的公司?库克在2018年曾经宣称要在威斯康星州投资100亿来建设液晶面板厂,但仅仅花费了五亿便宣告破产,为此地方当局为此支付了45亿美金的补助,而这一回,79个人是否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呢?
未提及的第三项数据为“受益”准则。厂家拿到了苹果的定单也算是获利吗?员工加薪是得益?或者说,提高了的社会就业也算是得益?根据美国劳动统计局(Labor Statistics)的资料,美国的制造业每小时工资为32.8美金,是中国长三角地区的工厂员工每小时工资的五倍(波士顿顾问公司的资料)。假如苹果公司让那些公司雇佣美国本地的员工,那么他们的生产费用就会直线上升,或者是由公司自己来承担(挤压盈利),或者是价格上涨(由顾客来支付),或者是悄悄地将定单退回给中国的厂家。到了2023年,苹果仍然拥有中国76%的供给,库克难道还能在中国的工厂里制造芯片时,还说着“投资美国”?
二、79个厂商的「剩馀的博弈」:究竟是谁在玩?
当库克说出“79家工厂”时,美国劳动大臣沃尔什马上表示赞同:“那将会增加成千上万的工作机会!”然而,事实也许并非如此。比如,在奥斯汀,苹果公司在2019年投入了10亿美金,提供了5000个工作机会,但四年后,它却只招募到了2700名员工,而这2700名员工中,有30%都是每小时20美金,没有医疗保险。地方联盟的一位发言人马克·斯坦利抱怨道:“他们宁愿在一个机器人上花费一百万美金,也不想提高一个员工的薪水。”
来源:沐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