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随着家门口公办园增多,重伟的烦恼也迎刃而解。去年9月,小女儿在小区附近的金川区第二幼儿园顺利入园,该园不仅收费低、接送方便,设施条件、师资力量也都令人满意,这让他和家人省心不少。
“当时,幼儿园学位太紧张了,我们挤破脑袋也没能让老大上公办园。”几年前,家住甘肃省金昌市的重伟一直为孩子没能上公办园而耿耿于怀。
现在,随着家门口公办园增多,重伟的烦恼也迎刃而解。去年9月,小女儿在小区附近的金川区第二幼儿园顺利入园,该园不仅收费低、接送方便,设施条件、师资力量也都令人满意,这让他和家人省心不少。
近年来,为及时补齐学位缺口,满足家长在家门口上公办园、优质园的需求,金昌市加快新建、改扩建公办园,全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不断完善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4.6%,群众忧心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实际上,在2021年前,金昌市区仅有一所公办园。短短几年间,金川区第一幼儿园、第二幼儿园、第三幼儿园、第五幼儿园,以及永昌县第四幼儿园、第五幼儿园相继开园,金昌市幼儿园和永昌县河西堡第二幼儿园也焕发新生,新增优质公办学位2000多个,这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广阔天地。同时,全市持续加强乡村幼儿园建设,实施乡(镇)村幼儿园一体化管理,确保乡镇公办中心园全覆盖。此外,全市还依托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让1000户以上的新建小区与幼儿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走进金川区第三幼儿园,教师正在开展“扎染”手工活动,孩子们认真调色,大胆互动,课堂氛围十分活跃。除了“扎染”手工课程,节气课程、“泥塑”等非遗手工课程也深受孩子们欢迎。他们在手工制作过程中了解传统技艺,体验传统文化的奇妙,提升了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我们希望用传统文化的‘金钥匙’,为孩子们打开认识世界的新窗口。”金川区第三幼儿园园长白秀娟说,让节气物候化作童趣里的自然课,成为滋养童年的养分,让优质学前教育真正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底色”,也是对“幼有优育”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金昌市各级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地制宜改造园所环境,注重幼小科学衔接,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适宜性。基于此,该市被确定为甘肃省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同时,当地深度推进保育教育研讨、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实践、网络浸润式培训及“师徒传帮带”等教研工作,锤炼教师队伍,促进新理念、新方法的落地。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4所省级示范园及25所市级示范园,优质资源不断壮大。
针对民办园质量参差不齐、办园行为不规范等问题,金昌市加大结对帮扶力度,探索“名园设分园”“强园带弱园”等办园模式,不仅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园上”“上得起”“就近上”,还让他们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此外,全市还坚持普及普惠原则,通过以奖代补、项目支持、减免租金等方式,积极引导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让孩子幸福“起跑”。
金昌市教育局副局长徐春林表示,全市将持续优化幼儿园结构布局,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规范管理,不断巩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成果,奋力攀登学前教育发展的新高峰,让孩子们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优质的学前教育。(本报记者 尹晓军 通讯员 张凝)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