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战力排名:韦小宝两位师傅言过其实,九难大师更是拉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4 23:56 1

摘要:可偏偏就是这部“另类”,让人看得既想笑又冒冷汗:最会打的,常常死得快;最不会打的,偏偏一路躲过风雨,还抱得美人归。你说气人不气人?但你细想,又觉得这不就像我们身边的职场、家庭吗——拳头不一定管用,命好才是真的。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鹿鼎记》无疑是一个另类。

可偏偏就是这部“另类”,让人看得既想笑又冒冷汗:最会打的,常常死得快;最不会打的,偏偏一路躲过风雨,还抱得美人归。你说气人不气人?但你细想,又觉得这不就像我们身边的职场、家庭吗——拳头不一定管用,命好才是真的。

书里那些名头响亮的高手,真正正面拼命的桥段并不多,像看拳击却不开直播,读者只能从零星的描述里揣摩谁高谁低,像老饕看菜单猜味道。这就有了“茶馆里评书”的乐子:我说他行,你说不至于,大家对着几句描写,脑补出半部“武林排位赛”。

先说“台湾三虎”。江湖上传得神乎其神,冯锡范、陈近南、胡逸之——名号凑一起就虎虎生风。真刀真枪的比过吗?没有,但气场谁都不输谁。冯锡范出自昆仑,号称一剑下去,干净利落连血都不沾,听着就带一股阴风;胡逸之叫“美刀王”,刀利,人更利,走到哪儿都是台风眼;陈近南嘛,他的强,在气魄,在格局,像一面旗,把天地会的人心拢了起来。

冯锡范最会挑时机。该硬的不硬,该软的时候软得像条鱼。他对杨溢之下手快、准、狠,像捏死一只蚂蚁,青木堂那帮干将被他拆得七零八落。招数看着漂亮,其实心思最毒,这种人江湖上最难防。碰到陈近南?冯大人表面客客气气,脚下却总在找石头,等着你一趔趄好下手。陈近南又是个讲名声的人,宁愿忍,也不愿浑水摸鱼,这一仁一狠,一直埋着雷。

直到雷真炸了那晚。冯锡范背后递了刀,郑克爽捏着徒弟的壳当盔甲,一起把陈近南坑了。读到这里我第一次真替陈总舵主难过:儒者的好,在江湖里有时就是个把柄。他强,强在“择道而行”;他弱,也弱在“择道而行”。江湖不讲道理的时候,讲道理的人往往先流血。

说个插曲,爱看八卦的人总记得她——何铁手。年轻时在《碧血剑》里杀气腾腾,一到《鹿鼎记》,整个人像从毒沼里抽身,带了点世外的味道。她来去如风,给韦小宝留了一件小礼物——含沙射影,名字都带着勾魂。小宝摸着那暗器直挠心口,这玩意儿太符合他路子了:不费力、不见血、立竿见影。更吓人的是,何铁手到场那次,归辛树一家三口愣是被她一句话一抹香气搞得昏昏沉沉,青木堂的汉子们也不敢抬眼。你说她有没有和一线高手对上?没有。但看旁人对她的谨慎,八成已经是顶梁柱的段位。

再说九难师太。她话放得大,意思就是天下能压她一头的,也就那位叫袁的了。气魄没问题,可一到开打,常常不如人意。几位喇嘛围上来,其中有个叫桑结的,九难并没能三两招拿下;跟少林澄观对上,也只是手掌一交,谁也没便宜。说白了,对手都不属那种“传说级”,更多像神龙岛里的中坚骨干。她有几次还伤得不轻,读着让人替她抹汗。不过呢,江湖就是这样——有些人你拿她没看出几场硬仗,但大家就是愿意给她面子。为什么?底子不差是其一,名望、人脉、气场,全是隐形分。有人还为她说话:一个人扛六个喇嘛,已是难得。那几位是不是“藏边五丑”?这就像老戏迷猜唱段,谁也说不死,只能点到为止。

聊回神龙教。洪教主的功夫,真不用吹。平时一副笑眯眯,动起手来像变了个样。他能独对五龙使,再加上陆高轩、胖头陀这类心腹骨干,那不是过家家。后来知道自己被戴了绿帽子,整个人炸成雷,还真就演了一出“清场”。手下从上到下,死伤成片。这种疯起来的狠劲,九难师太是比不上的。也难怪——洪安通练的功有忌讳,近女色就要出事,所以你说怪不怪?韦小宝和洪夫人那点事,对他来说,简直是命门上的刀。顺带说一句,瘦头陀的份量,大概跟桑结差不离。洪教主能在一窝强手里杀穿,战力摆那儿,没什么好争的。

说到拳头的极致,就绕不过归辛树。江湖给他的外号一个比一个霸气,不夸张地讲,他那一双拳,像是专门为拆墙打桩生的。早些年他与袁承志的高低,坊间常说两句“归更猛”,九难师太那句“略逊于袁”的自信,听着就有点虚浮。归家三口抱团出镜时,真像是一支小队:归辛树主攻,归二娘侧翼,归钟跟进。几套掌法一亮,霸道得很,和归辛树脾气倒是对上了——直,硬,不绕弯子。

可家里这点“内外之分”也好玩。归二娘自身已是一流,一碰到丈夫,马上像遇到克星,几招就被压住。夫妻嘛,武艺里照见日常,强弱都明明白白。最叫人倒吸凉气的,是最后那场皇宫夜战。灯影摇晃,鳞甲堆成墙,归辛树一个人冲进去,场面像开铡。几百个侍卫,他就像破浪的船头,硬是顶出一条路来。数字我不太执著,哪怕保守一点,他也把三十多名大内侍卫直接放倒;对比他这一人,归二娘和归钟加起来也就是伤了四十多位。瘦头陀那样的脚色,远远看着,都不敢现身,怕惊了蜂窝。这一仗,足够他在“纯力量榜”上坐头把交椅。

说了半天谁强谁弱,别忘了这书真正的主角,是那个“不会武”的小人物。冯锡范这类老狐狸,一遇上韦小宝,老虎偏偏吃了秤砣——有劲也使不出来。洪教主一怒之下血流成河,回头发现自己被一个市井出身的小子“安排”得明明白白。归辛树拳头虽硬,归家三口终究也没捱过命数。唯有韦小宝,手里攥着的是人情与运气,肩上扛的是时代缝隙里的一点机巧。他不靠刀枪,靠的是听人说话的耐心、转身的速度、该溜时就溜的厚脸皮。结局呢?人没死,妻妾成群,吃喝不愁。你说气人,也真有点服。

顺手再把几位的“边角料”翻出来聊两句。胡逸之那把刀走位漂亮,江湖对他的评价总带了点“风流”意味,说他是“长得好看也会打”的那一挂。冯锡范从昆仑出来,讲究一个“稳字当头”,可惜他稳在表面,心里主意太脏。陈近南当年若是放下“名教”二字,是否能在黑暗里给冯锡范回上一脚?没人知道。九难师太的骄傲里有点孤独,何铁手的冷艳里藏着一截旧伤——她们也不是天生“这么活”,不过是走着走着,路把人变了。

你看,这就是《鹿鼎记》的妙:它把“功夫高低”的剧本翻了个面,让“会做人”的人赢在最后。我们在现实里也常这样——拳头硬的不一定活得长,懂什么时候退一步的,反倒能看见更多风景。可这样说又似乎太轻薄,江湖里每一口气都是拼来的,谁愿意承认“躲”比“打”要体面呢?

写到这里,我脑子里忽然闪过陈近南最后那一眼,像是说给韦小宝,也像是说给我们:做对的事,可能不讨好;保住命,才有下回。江湖未必讲理,人心却总会记得。多年之后,若再摆一桌酒,替陈总舵主斟满一杯,也替那些死在刀口上的人,敬个迟到的句号。至于韦小宝,等他笑着走远,我们再问一句:你说,活得漂亮重要,还是活得久更重要?我也说不准。只知道,在这本书里,答案从来不只一个。

来源:小蔚观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