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蒙古法制报》记者 李亮 通讯员 王瑞华)中秋月明,国庆旗红。在“双节”来临之际,为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强化社区矫正对象的纪律意识、法治观念与社会责任感,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司法局统筹各基层司法所,以“严管厚爱”为理念,创新开展“警示教育、公益劳动、云端普
(《内蒙古法制报》记者 李亮 通讯员 王瑞华)中秋月明,国庆旗红。在“双节”来临之际,为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强化社区矫正对象的纪律意识、法治观念与社会责任感,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司法局统筹各基层司法所,以“严管厚爱”为理念,创新开展“警示教育、公益劳动、云端普法”等多元化社区矫正活动。沙圪堵司法所、纳日松司法所、迎泽司法所等立足实际,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为社区矫正对象送上“法治套餐”,既筑牢节日监管防线,又助力其重塑自我、向阳新生,以扎实举措推动社区矫正工作走深走实。
严字当头:节前警示教育绷紧“守法弦”
“节日期间监管标准不降低、要求不放松,任何侥幸心理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在沙圪堵司法所“双节”前集中警示教育活动现场,工作人员的话语掷地有声。为严防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及重新违法犯罪,该所于近日组织辖区全体社区矫正对象开展集中警示教育,以“以案明纪+重申规定”的组合拳,敲响安全警钟。
活动伊始,工作人员对参会对象进行实名核对,确保全员到齐、无一人缺席。随后,通过剖析周边地区典型案例,让矫正对象直观感受违规代价:“某矫正对象因中秋想回老家团圆,未按规定申请外出,擅自跨市返乡,被系统定位发现后,不仅面临警告处分,还影响了后续矫正考核,错失了提前解除矫正的机会。”工作人员结合案例,逐字解读《社区矫正法》中关于节日期间监管的具体条款,深入分析擅自离开监管区域、定位手机失联、参与赌博酒驾、隐瞒活动轨迹等违规行为,如何从“小侥幸”演变为“被警告、撤销缓刑甚至收监执行”的严重后果,让“纪律红线不可碰”的观念深植人心。
围绕“双节”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工作人员进一步明确行为边界,重申“四个必须”纪律要求:必须保持定位手机24小时开机,确保人机不离、信号畅通,每日按时完成线上签到与情况报告;必须严格遵守外出请假制度,因就医、探亲等特殊情况需离开辖区的,需提前3个工作日提交书面申请,获批后方可外出;必须远离违法犯罪行为,严禁参与酒驾醉驾、聚众赌博、非法聚会、涉黄涉毒等活动,不得接触有犯罪前科的不良人员;必须主动接受监督,节日期间参与家庭聚会、社区活动时,需提前告知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活动时间与地点。
无独有偶,迎泽司法所以“真实案例+警示教育片”的形式,为社区矫正对象上好节前“法治课”。9月23日,该所组织在册社区矫正对象开展节前警示教育,工作人员结合广东省真实案例《夜间跨市外出早上回去打卡耍小聪明的社矫对象被收监执行》,向矫正对象剖析“耍小聪明”的严重后果,告诫大家“社区矫正不是‘法外之地’,要珍惜矫正机会,自觉服从监管”。课上,工作人员还重点强调了国庆节期间的信息核查、外出审批等管理要求,并组织集中观看社区矫正警示教育片《社区矫正的双面人生》,通过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警示全体矫正对象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监督管理规定,做到心中有戒、行有所止。
两场警示教育活动,为社区矫正对象注入了“清醒剂”,进一步强化了其身份意识、纪律意识和法治意识,为“双节”期间社会安全稳定筑牢了社区矫正防线。
劳动赋能:公益实践重塑“社会心”
“通过除草劳动,不仅美化了环境,更让我感受到自己也能为社会做贡献,这种感觉很踏实。”参与公益劳动的社区矫正对象发出如此感慨。为创新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形式,强化矫正对象的社会责任感,9月22日,沙圪堵司法所组织辖区内13名社区矫正对象,前往指定劳动教育场所,开展主题为“美化环境,以劳塑形”的公益除草活动,以劳动实践助力矫正对象“塑形正心”。
活动前,工作人员结合劳动场所的特殊教育意义进行简短动员,强调活动纪律与安全要求:“公益劳动不是‘惩罚’,而是帮助大家深化自我改造、重塑社会价值的重要实践。希望大家通过双手的付出,体会劳动的意义,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动员结束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矫正对象迅速进入状态,态度端正、分工协作——有的手持铁锹铲除顽固杂草,有的用扫帚清理枯枝落叶,有的负责将垃圾归置清运。尽管天气微凉,但大家热情高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辛勤劳动,共清理杂草面积约150平方米,原本杂乱的区域变得整洁有序,环境面貌得到有效改善。
此次公益劳动教育,将“劳动改造”与“法治教育”有机结合,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成效。一方面,通过实地劳动增强了教育的直观性和实效性,让矫正对象在汗水与付出中,重新认识自我价值,提升社会责任意识,逐步消除“被社会抛弃”的负面心理;另一方面,也生动诠释了社区矫正工作“教育人、感化人、挽救人”的理念,让矫正对象感受到司法行政工作的温度,而非单纯的“严管”。不少矫正对象表示,今后会主动参与类似活动,用实际行动弥补过去的过错,争取早日回归社会、融入社会。
沙圪堵司法所所长黄胜利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探索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公益劳动项目,将劳动教育与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相结合,让矫正对象在实践中“知荣辱、明是非、负责任”,真正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矫正目标。
云端普法:创新形式拓宽“学习路”
“不用出门就能听专业讲解,内容通俗易懂,还能随时回看,这种‘云课堂’太方便了!”9月23日,纳日松司法所组织辖区内全体社区矫正对象,通过线上平台集中观看准格尔旗司法局开展的“法治云课堂”社区矫正专场直播,新颖的学习形式获得矫正对象一致好评。
为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对象的法治意识,强化其对社区矫正管理规定的理解,准格尔旗司法局创新教育形式,打破“线下集中学习”的时空限制,推出“法治云课堂”社区矫正专场直播。此次直播由旗司法局业务骨干主讲,内容围绕社区矫正的相关政策展开,涵盖日常监督管理、教育帮扶措施、违规后果警示等方面,既解读《社区矫正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核心条款,又结合基层司法所工作实际,分析矫正对象在日常报到、定位监管、外出请假等环节可能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强、实用性高,对规范社区矫正对象行为、推动教育帮扶工作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为确保学习效果,纳日松司法所提前通过微信工作群发布直播通知及观看指南,明确观看时间、平台入口及纪律要求,提醒矫正对象提前调试设备、准时参与。直播期间,工作人员通过线上拍照、实时互动等方式,督促社区矫正对象按时全程观看,防止出现“挂课不看”“中途退出”等情况。直播结束后,矫正对象纷纷在群内分享学习心得:“直播里讲的外出请假流程很详细,以后再也不会因为不懂规定而犯错了”“主讲人用案例讲法,比单纯念法条好理解多了”,良好的反馈印证了“云端普法”的教育成效。
纳日松司法所所长王文斌表示,“法治云课堂”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不仅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了便捷、灵活的学习渠道,也为司法所节省了集中组织的时间成本。下一步,该所将持续创新法治教育形式,结合矫正对象的实际需求,推送更多针对性强的“云端课程”,切实提升社区矫正教育帮扶质效,助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严管厚爱:织密矫正对象“回归网”
从“节前警示教育”的严管,到“公益劳动教育”的厚爱,再到“法治云课堂”的创新,准格尔旗司法行政系统以多元化举措,为社区矫正对象铺就“回归之路”。各基层司法所在严格执行监管规定的同时,始终秉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既通过警示教育让矫正对象“知敬畏、守底线”,又通过公益劳动、云端普法等活动,帮助其“补短板、强信念”,逐步消除社会隔阂,重拾生活信心。
据了解,下一步,准格尔旗司法局将继续统筹各基层司法所,深化“严管厚爱”理念,一方面持续强化节日期间及日常监管,严防脱管漏管及重新违法犯罪,筑牢社会安全防线;另一方面,将进一步创新教育帮扶形式,结合矫正对象的年龄、职业、犯罪类型等特点,定制“个性化矫正方案”,推动社区矫正工作从“标准化管理”向“精准化服务”转变,助力更多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成为守法公民,为辖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司法行政力量。
来源:内蒙古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