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来了“大网红”!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10:53 1

摘要:宣讲中,张乐怡分享了阅兵训练的难忘经历。盛夏40℃高温下,作训服反复被汗水浸透,泛出盐渍。每日清晨6点,10分钟内完成洗漱、整理内务、集合站队,分秒都不能耽误。叠被子更是“必修课”,棉絮要铺得平整无褶皱,边角要捏得锋利如刀刃,哪怕是床单的每一道折线,都要对着营

骄阳下的方阵斗志昂扬

训练场上的身影步履铿锵

正值沧职新生军训如火如荼开展之际

我院人民武装部特别邀请两位“军旅榜样”走进校园

举办“榜样引航强国路 青春奋进报国情”

主题宣讲活动

为紧张有序的军训课堂注入“硬核”力量

一位是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带领民兵方队接受检阅的教练员张乐怡

一位是从沧职走出

携两年军旅荣光归来的退伍士兵杨国浩

双榜样并肩而来

为新生成长赋能

为军训时光添彩

院领导靳洪奎、崔学强,各系(部、学院)党总支书记及全体大一新生,共同参与主题宣讲活动。

张乐怡:用阅兵汗水浇灌青春之花

从沧州走出去的优秀教练员张乐怡,以“铿锵玫瑰映青春——从阅兵场到军训场的精神传承”为题开展宣讲,为全体大一新生呈现了一堂鲜活的军旅成长课。

宣讲中,张乐怡分享了阅兵训练的难忘经历。盛夏40℃高温下,作训服反复被汗水浸透,泛出盐渍。每日清晨6点,10分钟内完成洗漱、整理内务、集合站队,分秒都不能耽误。叠被子更是“必修课”,棉絮要铺得平整无褶皱,边角要捏得锋利如刀刃,哪怕是床单的每一道折线,都要对着营房的墙角线反复对齐……

白天的队列训练,更是对身体与意志的双重考验。正步走,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藏着严苛的标准:踢腿高度必须精准达到30厘米,步幅要稳定保持75厘米,握枪的角度、手腕的位置,甚至眼神的方向,都有统一的要求。为了达到“踢腿带风,落地砸坑”的效果,队员们每天要绑着2公斤的沙袋练踢腿,单腿站立一坚持就是半小时,腿麻了、抽筋了,就悄悄用手掐一下大腿保持清醒,从没有人主动放下腿;要贴着墙根练军姿,头要正、颈要直、肩要平、胸要挺,后背必须紧紧贴住墙面,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流进眼里涩得发疼,流进嘴里咸得发苦,也不能眨一下眼、动一下头。

受阅当日,天安门广场庄严肃穆。她们以最挺拔的姿态、最整齐的步伐踏过长安街,每一步都踏得坚定有力,震得人心潮澎湃。耳边,群众的欢呼声此起彼伏。眼前,五星红旗冉冉飘扬。她们用行动诠释“身上穿的是军装,代表的是千千万万中国女性的坚韧风采,是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正如张乐怡所言,当那一刻的荣光包裹住自己,过往所有的苦累都被眼眶里的热泪融化了。

张乐怡将阅兵经历与学生军训关联,站军姿的酸痛、叠不齐的被子、晒黑的皮肤,这些“难熬”时刻与阅兵训练本质一致——在“磨”中坚持,“练”中蜕变,“苦”中成长。她指出,军训不仅是叠被子、站军姿,更传递纪律意识、坚持的勇气与团结精神,这些将助力学生应对未来学业与生活挑战。

“每一次咬牙坚持,都是对青春的致敬;每一次奋力拼搏,都是对未来的铺垫。”张乐怡寄语学生。她希望同学们能把这次军训当作一场“青春的阅兵”,用纪律约束自己,用坚持突破极限,用团结成就梦想,在青春的赛场上,走出属于自己的“正步人生”,活成自己最耀眼、最无悔的模样!

杨国浩:以军旅岁月诠释爱国担当

农牧工程系2023届毕业生、退伍士兵杨国浩重返校园,用校园与军旅双重经历,为刚开启大学旅程的学弟学妹点亮成长方向。

“看着朝气蓬勃的你们,我仿佛看到了几年前的自己。”杨国浩首先祝贺新生开启人生新篇章,随后讲述了两段对他意义深远的人生经历。在沧职的三年校园时光,是他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政治课堂上,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让他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也让“爱国需先知国”的理念扎根心底。

成长路上,辅导员张博琳的引导始终是杨国浩前行的重要力量。大三时,他萌生参军想法却怕不适应,张博琳结合经验、举学长学姐实例,帮他消顾虑、定方向,助其锚定初心、坚持到底。在报名体检阶段,张博琳细致讲解政策、提醒完善材料,确保所有环节准确无误。还以“部队要敢吃苦、肯坚持的人”鼓励他,帮他破解难题、坚定信念。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张博琳对他说的话:“当兵不是一时冲动,是挑大梁的事,想清楚自己要的是成长,就别怕吃苦,这是比课本更实在的课堂,部队能磨掉‘娇气’,练出‘韧劲’。”这些话让他把当兵从“一个想法”变成了“一份笃定”。

“如果说校园让爱国埋下种子,军营便是让种子长成参天大树。”谈及军旅生涯,杨国浩分享了难忘的经历。刚入军营时,严苛的训练一度让他吃不消,但班长一句“我们穿的这身军装,肩上扛的是国家的安宁,背后是老百姓的万家灯火”,让他重新振作。一次夏季迎接外国元首任务中,他和战友们全天睡眠不足4小时,顶着高温与蚊虫叮咬,始终保持形象整齐,用挺拔军姿向世界展现中国军人风采。“那时我突然读懂了,爱国,是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勇气;责任,是哪怕面对艰险也绝不退缩的坚守。”

两年军旅生涯,让杨国浩收获了强健体魄与钢铁意志,更读懂“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的深意。如今虽褪去军装,但他仍将“爱国与责任”视作人生底色。他叮嘱新生,爱国不必惊天动地,责任不必局限于特定身份。校园里学好专业知识,工作中做好每项任务,生活中维护国家形象,都是爱国与责任的体现。分享尾声,杨国浩以一句“牢记‘只有为校争光的义务,没有为校抹黑的权利’。”勉励学弟学妹,更寄予深切期许:“愿大家以青春为笔、担当为墨,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爱国篇章。”

提问环节一开启,同学们的热情瞬间被点燃,纷纷举手争取与榜样零距离交流的机会,每一个问题都满含真诚与期待。面对大家的踊跃发问,张乐怡、杨国浩耐心倾听、悉心解答。一问一答之间,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精神的传承和力量的接续。

我院军训教官大队以挺拔姿态入场,铿锵步伐踏地有声。队列方阵依次展示齐步、正步与跑步等,动作整齐划一、利落有力,在场师生直观感受到规范与力量。张乐怡与杨国浩结合现场展示,从“精神风貌”“队列规范性”“技能专业性”三个维度展开细致点评,既肯定了教官大队昂扬饱满的精神状态,也针对细节提出了更贴合军训教学需求的优化建议。

张乐怡、杨国浩以真心换真心,用亲身经历为全体大一新生带来了一场深刻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分享中,他们谈及军营里的磨砺与收获时眼神坚定,忆起并肩作战的战友情谊时满怀动容。整场分享真挚动人,台下师生听得格外专注,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将现场氛围一次次推向高潮。

这堂课不仅让大家看到了军旅生涯的独特魅力和别样风采,更将“责任”“坚守”“担当”的种子播撒进新生心中,成为他们未来成长路上,一份可感、可学、可践行的精神力量。

来源:狮城培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