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龙村位于大方县北部、八堡乡北面,全村总面积9.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35.8%,下辖10个村民组,有人口950户3276人,世代聚居着汉、蒙古等民族。八堡河发源于本村,流量0.22立方米/秒,境内长度2公里。同时村内有库容量21800立方米的九股水水库,属
海龙村位于大方县北部、八堡乡北面,全村总面积9.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35.8%,下辖10个村民组,有人口950户3276人,世代聚居着汉、蒙古等民族。八堡河发源于本村,流量0.22立方米/秒,境内长度2公里。同时村内有库容量21800立方米的九股水水库,属于饮用水源。全村平均海拔1540米,年平均气温11.2摄氏度,农业以种植玉米、水稻、小蒜、油菜、辣椒、马铃薯为主,养殖业以家庭饲养猪、牛、马和家禽为主。
基础保障:惠民政策打造新环境
近年来,海龙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有力改善,最直观的就是交通运输的变化。2005年,新建八堡至海龙通组公路,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和物资运输。2014年,修建了长兴村—海龙村—菱角村水泥硬化路,为海龙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交流打开了新的局面。脱贫攻坚期间,全村实现组组通水泥路,极大改善了本村的道路交通条件,村民出行和物资运输更加便捷。
随之而来的是农业设施的改善。2018年以来,修建产业路2.5公里,修建机耕道20余公里,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轻了村民的劳作强度。2019年至2020年,海龙村修缮了两条河道,共计4公里,为农业生产和村民生活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脱贫攻坚期间,政府大力投资建设供水设施,铺设管道,建立净水厂,让自来水达到安全卫生标准。2018年,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涉及长兴等7个村,覆盖26395人。2021年6月1日移交乡镇管护后,一直供水正常。
在1998年之前,海龙村电力供应不足,电网建设滞后,随着国家10KV高压电网接入高龙村,用电不再成为难题。脱贫攻坚时期,供电部门对输电线路进行多次提升履行,村民用电更便捷更实惠更有保障。
此外,村民居住条件也在逐步提升。2016年,海龙村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现住房安全保障,村民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内涵。目前两层以上住房的农户占全村住房的60%以上。
党建引领:意气风发迈向新生活
海龙村坚持党建引领,打造基层党组织文化阵地,利用“党建+服务”的创新模式,提供集党建学习、宣传、活动、教育和“一站式”便民服务于一体的阵地服务,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完善工作机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成立“民风小分队”“红白理事会”“关爱未成年人工作小组”等组织,有效治理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陋习,推进了红事新办、丧葬简办,关注未成年人保护等工作。
群众会讲政策。由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和乡村干部、文明实践志愿者组成“群众会”小组,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召开群众会,宣讲反诈骗知识、科学种植养殖知识,宣传环境保护、环境卫生整治等内容,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树新风。
发挥联户长作用。积极推进村级“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积极排查化解包括赡养老年人问题、土地结界问题、婚恋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尽量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积极推进乡村治理。依托政法干警、村干部、乡村治理督导员等力量,深入开展法治进农家活动,提高群众守法、依法、用法意识。开展新春走访慰问、送文化下乡等,传播党的好声音、弘扬社会好公德。大力实施“推进移风易俗、建设乡风文明”行动,整治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天价彩礼等不良风气。提高环境卫生综合管理水平,以环境美促进乡村美、生态美,打造“净、绿、亮、美”的美丽宜居新格局。
舌尖留香:传统美食带来新感觉
在海龙村,有几种传统美食不得不提。首先就是人见人爱的水豆腐。这是一种地方特色豆制品,把黄豆磨成浆之后,放入大锅中煮沸,然后加入地方特色酸汤,这个过程俗称“点豆腐”,成型之后豆腐泡在汤汁里,就是水豆腐,也称为酸汤豆腐。特别佐以特制辣椒水,加上苞谷饭,味道更加鲜美,是深受当地人喜欢的一道特色美食。
其次是腊肉。土猪宰杀之后,分割成5斤左右的块状,用火将毛皮烧除,接着用各种香料炒制的食盐腌制一周左右,然后用柴火(柏香木和青杠木最佳)熏烤一至三天。制成的腊肉可以保存一年左右,方便长时间食用。腊肉可以蒸、可炒,唯美无比。
最喜闻乐见的还有酸菜豆汤。将红豆或花豆熬制之后,与特制的酸菜混合而成,再佐以特色辣椒水味道更佳,具有解暑开胃的作用,是当地村民家中最常见的一道汤食。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