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9月22日至25日,“人与青山两不负”网络主题传播项目深入湖州、丽水、杭州三市五地,通过实地采风展现浙江践行“两山”理念的丰硕成果。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9月22日至25日,“人与青山两不负”网络主题传播项目深入湖州、丽水、杭州三市五地,通过实地采风展现浙江践行“两山”理念的丰硕成果。
该项目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浙江省委网信办牵头,湖州、杭州、丽水等地市网信办联合承办,中央及省内媒体、网络达人组成的采风团,用镜头与文字解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生的浙江方案,展现五地如何以差异化创新实践,交出一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亮眼答卷。
湖州:理念发源地的“全域绿色实践”
作为“两山”理念诞生地,湖州打造了“生态筑基、产业赋能、文旅融合”的发展样板。尤其是长兴县的工业转型,依托太湖流域治理经验,将部分废弃矿山改造为文旅节点,实现矿山变“金山”。
天能集团通过“腾笼换鸟”,将新能源全产业链实现千亿营收,印证“绿色技术=核心竞争力”的转型逻辑。
太湖博物馆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成为守护太湖文脉的典范;太湖古镇升级"演艺狂欢季",年吸引游客超300万人次;"有风集市"通过青年创业摊位带动就业超200人,实现生态价值与民生福祉的双赢。
湖州安吉:乡村振兴的深化实践
在“两山”理念首提地安吉余村,村民年收入从不足万元增至超15万元。通过关停矿山、发展生态旅游,建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展示馆,年接待考察学习团队超5000批次,成为“生态兴则乡村兴”的标杆。
白茶原项目吸引超1万名数字游民入驻,孵化青创项目45个;深蓝计划将废弃矿山变为网红打卡地,3年接待游客140万人次。
丽水庆元:山区县的生态价值转化
庆元以“中国生态第一县”为定位,依托山区资源,以“特色产业+生态认证”破解“山区发展难”,走出生态富民路。
2022年以来,深化“三茶统筹”,构建“研发-加工-仓储-物流-销售”全产业链,带动市场主体从5家增至17家,茶叶均价从60元/斤跃升至800元/斤(国外最高售价24.63万元/斤);2025年产量超12.65吨,产值8000余万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近2万元。实现荒野茶产业从“无人问津”到“全球高价”。
此外依托丰富竹木资源,庆元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浙江久灵笔刷有限公司(年产铅笔3.2亿支,年收入超1亿元,“绔姿”彩妆笔远销欧美)、浙江鸿星文具有限公司(年产铅笔5.6亿支,年收入超2亿元,产品成为G20峰会、上合组织会议专用笔),两家企业均为国家行业标准起草单位,带动全县竹木加工产业产值超50亿元,实现“生态资源→特色制造→全球市场”的转化。
杭州:城市生态修复的“双城记”
作为浙江省会,杭州以“数字赋能+遗存保护”,打造“城市生态与经济共生”的现代化样板。西溪湿地通过“星空地”监测网络实现水质跃升,鸟类增至224种;“十里芳菲”度假村年营收2亿元,带动周边民宿经济增收30%。
大运河杭钢公园修复污染土壤145万立方米,成为“棕地变绿地”的全国标杆,实现从“铁锈红”到“生态绿”的转型。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89.2%,年接待游客280万人次,成为城市“生态绿肺”。
生态是基础,产业是桥梁;人才与创新是核心引擎;因地制宜才能实现差异化发展。
20年栉风沐雨,“两山”理念已从湖州余村的“萌芽”,成长为覆盖浙江、影响全国的“参天大树”。此次跨越湖州、杭州等地的采风,不仅是对20年实践的一次生态成就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发展理念的深刻对话——五地通过生态修复与产业植入并重、青年参与与数字赋能激发活力、文化IP与文旅融合助推传播、因地制宜与系统思维保障可持续的理论实践,向世界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不是单选题”,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东方智慧”。
站在20周年的新起点,“人与青山两不负”的浙江实践,不仅书写了生态与经济共赢的答卷,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了绿色发展路径。正如余村展示馆的标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代代人的行动与坚守。”
一审:阮胜
二审:祝金林
三审:王维龙
来源:浙江网信办代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