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安徽外贸交出了8648亿元的成绩单,同比增长7.4%,出口5797亿元、进口2851亿元,顺差近3000亿。不过各市表现差得有点远:合肥以3790亿元占了全省四成多,芜湖、铜陵紧随其后;但蚌埠全年进出口跌了11.4%,滁州也小幅下滑,池州这样的小城却
2024年安徽外贸交出了8648亿元的成绩单,同比增长7.4%,出口5797亿元、进口2851亿元,顺差近3000亿。不过各市表现差得有点远:合肥以3790亿元占了全省四成多,芜湖、铜陵紧随其后;但蚌埠全年进出口跌了11.4%,滁州也小幅下滑,池州这样的小城却逆势涨了10.67%,让人看出不少门道。
芜湖经开区的汽车产业园今年格外热闹,新引进的23家零部件企业从轮胎到车载芯片一应俱全。有家做汽车线束的厂子,去年出口才8000万,今年跟着整车厂开拓东南亚市场,订单直接翻番,全年出口1.8亿。这背后是芜湖15.4%的进出口增速,关键就在于产业链拧成了绳——龙头企业带着小企业干,不像有些地方单打独斗,抗风险能力差远了。城市搞外贸,就得让龙头当“火车头”,配套企业跟着跑,订单才能稳得住。
铜陵的铜加工企业今年打了场漂亮仗,年初就和智利矿场签了长单,上半年进口铜矿量增25%,炼出的高精度铜板带直接供给长三角电子厂。老板说以前小打小闹,现在上下游稳了,全年进出口979亿、增长23.5%,全省排第三。这说明中小城市抓外贸,得把“进口-加工-出口”链条做扎实,从卖原料到卖成品,附加值上去了,增长才真靠谱,光卖资源永远赚小钱。
蚌埠那家光伏玻璃厂的老板今年可没少头疼,头五个月没接到新订单,两条生产线停了,工人轮休。6月他跑去德国慕尼黑光伏展,总算签了1.2亿的出口合同,下半年才缓过来,12月单月增长24%,但全年还是跌了11.4%。这暴露了中小城市企业的短板:依赖传统市场,信息渠道少,订单不稳定。要是早半年走出去拓市场,何至于全年亏空?政府得多带着企业跑展会,不然光靠下半年发力,补不上上半年的窟窿。
有网友说:“合肥占全省四成多,会不会把资源吸走了?皖北城市咋办?”担心“虹吸效应”有道理,合肥的政策、港口优势确实明显,但滁州给合肥家电厂做塑料件,今年出口就跟着涨了18%。关键是把“虹吸”变成“辐射”,合肥牵头建产业链协作平台,让中小城市企业也能分杯羹,全省外贸才能一起涨。
还有网友点赞池州:“人口不到200万,进出口152亿,人均比大城市强!”池州靠有色金属加工和茶叶出口,茶叶通过跨境电商卖到欧洲,利润率比大宗产品高。中小城市不用跟大城市比总量,找准特色产业做精做专,人均外贸额上去了,老百姓受益,这种“小而美”的模式真该学学。
你们当地有哪些外贸企业在逆势增长?来评论区说说。
来源:老何话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