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月下旬,浙江温州一位八旬老人遭遇冒充“平台客服”的诈骗,26万元存款危在旦夕。温州市公安局瓯海区分局景山派出所民警叶兴鑫赶到现场后,发现老人手机已被远程控制,所有操作失灵。
月下旬,浙江温州一位八旬老人遭遇冒充“平台客服”的诈骗,26万元存款危在旦夕。温州市公安局瓯海区分局景山派出所民警叶兴鑫赶到现场后,发现老人手机已被远程控制,所有操作失灵。
情急之下,叶兴鑫瞥见茶几上的牙签,随即取下一根插入手机卡槽,强制断网,成功阻止了转账。这根平凡的牙签,成为了保护群众财产的关键工具。
“您的账号已开通直播会员,每月将自动扣除800元费用。”吴奶奶接到这通自称某短视频平台“客服”的来电后,顿时慌了神。对方能准确报出她的个人信息,增加了谎言的可信度。
。当下,越来越多的骗子冒充各类平台客服,尤其针对老年人群体实施诈骗。
当民警叶兴鑫带队赶到现场时,老人的手机屏幕显示“系统正在对接会议中心网络……”,且无法关机或开启飞行模式。 手机如同“死机”般停留在对接界面,每一秒的延迟都可能造成巨额损失。
面对僵局,叶兴鑫迅速观察环境,寻找破局点。他注意到茶几上的牙签,立刻想到了切断网络连接最直接的方式——取出手机卡。
牙签细尖的特性正好适合插入手机卡槽的小孔,这一日常生活中的小工具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叶兴鑫当即取下一根牙签,插入手机卡槽取出SIM卡,强行切断了诈骗分子与手机的联系。
取出手机卡后,经过清点,吴奶奶名下的26万元资金分文未少。这一创新性的应急处理方式,为阻止诈骗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
警方调查发现,这起诈骗案典型地瞄准了老年人群体。诈骗分子利用老年人对电子支付不熟悉、容易恐慌的特点,精心设计了话术。
冒充客服类诈骗近期呈高发趋势
温州警方就此事件向公众发布重要提醒:。
警方强调,验证码就是资金的“生命线”,绝不能向任何人透露。同时,应拒绝屏幕共享、远程操作、人脸识别等要求,绝不透露银行卡密码等重要信息。
如遇类似情况,公众应及时拨打96110报警,或到就近派出所报案。此案例中,吴奶奶在意识到可能被骗后及时求助,避免了财产损失。
叶兴鑫在成功阻止诈骗后,耐心向吴奶奶讲解了诈骗套路,并帮助其修改了支付密码,再三叮嘱防范要点。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保住了我这一辈子的积蓄……”吴奶奶事后为民警送上锦旗时说道。锦旗上“神速出击解民忧,尽心尽力暖人心”的字样,承载着老人最真挚的谢意。
对于日益增多的针对老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警方提醒关键在于树立防范意识:不轻信、不转账、不透露个人信息。
来源:影视全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