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说,一个人自以为很聪明,往往他不聪明;一个人自以为很有智慧,往往他没什么智慧;一个人自以为啥都懂,往往他懂的不多。
有的人觉得自己善良又付出,为什么生活却不好?
一个自以为善良的人,并且认为自己在付出,生活怎么善待他/她呢?
真正的品质,往往存在于不自我标榜的状态中。越是自以为有的时候,实则反而越是没有。
比如说,一个人自以为很聪明,往往他不聪明;一个人自以为很有智慧,往往他没什么智慧;一个人自以为啥都懂,往往他懂的不多。
《道德经》讲:“自是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自我标榜的人反而无法彰显价值。“余食赘行,物或恶之”,从道的角度看,这些就像剩饭和赘瘤,连万物都会厌恶,所以真正充盈的人不会这样自居。
人执着什么,恰恰就缺什么。一个人心里越缺少什么,就越会标榜什么。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标榜自己有智慧;真正有钱的人,不会整天显摆财富;真正善良的人,不会把善良挂在嘴边;真正付出的人,不会强调自己的付出。
生活如何会善待我们?当我们不再计算自己的“善良”或“付出”,而是内在自然流露时,生活反而会以更柔和的方式回应我们。
来源:遗忘过去的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