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伏羲文化与创新发展论坛在淮阳开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8 10:53 1

摘要:九月的淮阳,龙湖碧波荡漾,与太昊伏羲陵的飞檐斗拱相映成趣。这座沉淀着厚重文明记忆的羲皇故都,于9月25日至26日再度吸引全国目光——第二届伏羲文化与创新发展论坛在此盛大启幕。省内外专家学者循着文化根脉相聚,围绕“伏羲文化与当代社会高效能治理”这一核心议题,共论

九月的淮阳,龙湖碧波荡漾,与太昊伏羲陵的飞檐斗拱相映成趣。这座沉淀着厚重文明记忆的羲皇故都,于9月25日至26日再度吸引全国目光——第二届伏羲文化与创新发展论坛在此盛大启幕。省内外专家学者循着文化根脉相聚,围绕“伏羲文化与当代社会高效能治理”这一核心议题,共论传承之道、共探创新路径,为这场文化盛事注入了思想活力。

从2023年8月举办首届论坛,到本届经中宣部批准更名为“伏羲文化与创新发展论坛”并纳入全省17项省部级以下周期性论坛管理清单,周口仅用两年时间便将伏羲文化研究打造为“长效品牌”。

这份蜕变的背后,体现了周口对文化根脉的深切珍视:由市委、市政府统筹主办,市社科联与淮阳区委、区政府承办,不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郑州大学、天水师范大学、天水市社科联、漯河市贾湖文化研究服务中心等机构的专家学者搭建了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更让羲皇故都、“中华民族龙兴之地”的文化名片获得了更坚实的学术支撑。

主旨报告环节,思想火花激烈碰撞。四位专家从不同维度切入,阐释伏羲文化的现代价值,每一段论述都如一把钥匙,开启了理解传统文化的新窗口。

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神话学会会长叶舒宪从神话学视角展开论述。他认为,周口最可贵的价值在于让神话从书本走向现实。他建议运用“四重证据法”(文献、考古、民俗、图像)探源中华文明,并强调“唯有充分挖掘伏羲文化资源,才能进一步提升淮阳与周口的文化知名度”。

河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庚香则从文化战略高度建言。他提到,周口历来重视姓氏文化开发,未来更需顺应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大趋势,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对伏羲文化进行当代解读与创新呈现——让伏羲元素“动”起来、伏羲故事“活”起来、伏羲文化“燃”起来,为河南文旅强省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华东师范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田兆元聚焦民俗学与文化认同发表观点。他表示,当代社会高效能治理的核心是凝聚共识,而周口通过多元文化载体,让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深入人心——这正是伏羲文化“天下一家”理念的现代实践;“周口守住了这些活民俗,就守住了文化传承的根”。亲切的表述中,尽显传统文化接地气的魅力。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李立新以考古学为支撑,用严谨论证明确了周口的文化定位。他提出,通过持续打造与系统推进,应将周口建设成为国人普遍认可的“中华姓氏起源地”“中华民族起源地”“中华民族龙兴之地”,让“万姓拜羲皇,寻根到淮阳”成为全球华人的共同心声,进而增强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为发展凝聚磅礴力量。

分组研讨环节同样精彩。20余位专家围绕伏羲文化、女娲文化、中华母亲节的多维价值深入探讨:有的深挖平粮台古城遗址与伏羲“定都”的历史关联,有的探索中华母亲节与现代德育的融合路径……每一次观点碰撞都迸发新思,也印证着周口为学术界提供的是开放、多元的研究沃土。

周口对伏羲文化的传承,从不止于“论道”,更践行于“知行合一”。论坛特设的实地考察环节,让专家学者调研了伏羲文化公园、太昊伏羲陵、龙湖湿地公园、平粮台古城遗址。在太昊伏羲陵,祭祀广场的香火余韵与古建筑群的沧桑相映生辉;在平粮台古城遗址,夯土城墙与排水系统直观展现了早期城市形态。这种“理论+实践”的模式,让文化传承从抽象概念变为可触摸的体验。

论坛闭幕前,多位专家的采访分享,更增添了对周口的期许。天水市社科联专职副主席、伏羲文化研究学者阎小鹏虽首次到访淮阳,却被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深深打动。“伏羲‘画八卦以辨吉凶、制礼乐以定秩序’,本质是早期社会治理智慧。如今周口将伏羲祭典化为凝聚民心的仪式,用女娲文化传递包容向善理念,借中华母亲节弘扬孝亲美德,都是传统文化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生动案例。”他坦言,此次周口之行既是“寻根”,更是“取经”。

天水师范大学教授王元忠则从“文化联动”视角补充道:“天水是伏羲诞生地,淮阳是伏羲定都与长眠之地,两地如同伏羲文化传承的‘两端’,串联起中华文明根脉。但这次来周口,我更看到‘活’的创新——太昊陵伏羲祭典的数字化传播、女娲文化文创产品、中华母亲节的校园推广,都是让伏羲文化‘活在当下’的好办法。”

闭幕会上,《第二届伏羲文化与创新发展论坛共识》正式宣读。这份凝聚集体智慧的共识,既吸收了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更明确了周口未来的方向:持续推动成果转化,促进学术研究与文旅产业、城市规划、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让伏羲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赋能高质量发展;持续扩大学术交流,搭建更高水平平台、拓展传播渠道,讲好伏羲文化与周口故事,全面提升伏羲文化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论坛的议程虽已落幕,但周口传承“中华民族龙兴之地”文化基因的新征程才刚刚开启。随着每年一届的论坛常态化举办,这里必将成为伏羲文化、龙文化研究的“高地”,书写“以文化人、以文赋能”的精彩答卷。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吉城 邱一帆

来源:周口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