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载涅槃路 绘就产业锦绣图——方大炭素改制19年高质量发展纪实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10:26 1

摘要:一根根石墨电极淬炼出炉,标注中国制造的新坐标;一项项核电新材料突破国际壁垒,树立全球行业技术标杆;一片片厂区向绿而生,描绘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方大炭素十九载砥砺前行,实现了从行业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跨越,以非凡历程书写了中国炭素工业的引领传奇。

一根根石墨电极淬炼出炉,标注中国制造的新坐标;一项项核电新材料突破国际壁垒,树立全球行业技术标杆;一片片厂区向绿而生,描绘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方大炭素十九载砥砺前行,实现了从行业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跨越,以非凡历程书写了中国炭素工业的引领传奇。

2006年9月,在国企改革大潮中,辽宁方大集团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依法依规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战略重组海龙科技,方大炭素应运而生。这场脱胎换骨的改制,创造了“当年重组、当年盈利”的行业奇迹,企业产能从3万吨跃升至10万吨,实现了“凤凰涅槃”式的重生。

从计划经济时代深陷困局的兰州炭素厂,到如今全球产能第一的炭素制品生产供应基地,方大炭素改制十九年来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2017年起创下“中国炭素神话”,2019年跻身《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2024年斩获“全球石墨电极卓越品牌奖”等荣誉,并入选《2024胡润中国新材料企业百强榜》。

2025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炭素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方大炭素实现营业收入16.9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53.27万元,出口量稳中有升,以逆势增长的亮眼业绩,持续扩大领先优势。

党建铸魂:红色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

“党建为魂”是方大炭素发展的核心密码。公司党委始终坚持“两抓四支撑”总体工作思路,以发挥红色领航、强基护航、融合助航、赋能竞航、合力启航的“五航”作用为抓手,推进党群一体化,形成了具有方大特色的党建工作机制。

2012年6月,公司党委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这份荣誉印证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方大集团董事局主席方威始终强调:“要始终要听党的话,跟党走,用党的思想管理企业,做到‘五个符合’。”

在“党建为魂”的文化引领下,公司始终践行“企业发展依靠员工、企业发展为了员工、企业发展的成果由员工共享”的理念。改制19年来,一般员工月平均工资从2006年的不足900元增长至最高年收入达到14.5万元;20多项覆盖医疗、养老、助学等领域的福利政策,让员工切实感受到“一人在方大,全家有保障,终身都受益”的“家文化”。

科技强基:从跟跑到领跑的技术突破

科技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方大炭素始终将研发投入作为战略重点,研发投入强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十九年来,公司承担了3项国家级科技重大专项项目,6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制定了10多项国家/行业标准,拥有82项专利。

2007年,方大炭素成为行业内唯一拥有博士后工作站的炭素企业,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20年1月,方大炭素技术中心被国家五部委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21年3月,方大炭素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在核电材料领域,方大炭素展现了卓越的研发实力。自2008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炭堆内构件制造技术研究”课题以来,公司历经10多年攻关,解决了高温气冷堆关键核心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

2023年,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由方大炭素生产的高温气冷堆炭堆内构件成功运用于这一国家重大项目。

同样在2016年,方大炭素自筹经费,投入到“高温气冷堆用核级石墨国产化技术研究”课题研发中,制备出了符合冷态指标要求的产品,产品质量达到日本东洋IG110产品水平,打破了核级石墨由日本、德国垄断的局面。

2018年,方大炭素在国内首创了600MW快中子反应堆示范项目用含硼石墨的研发与生产,再次彰显了其强大的科研实力和高效的执行能力。

在新材料布局上,方大炭素展现出前瞻视野。与中科院合作建成石墨烯中试基地,开发出导电油墨、复合散热膜等前沿产品;与兰州大学共建石墨烯研究院,在储能材料、新型炭基复合材料等领域开展原创性攻关。

2024年,历时5年研发的Ф750mm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成功面世,突破强度、氧化、电阻率三大难题,打破国际垄断,成为市场“杀手锏”;此前,Ф700mm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电解铝用石墨化阴极成果已达国际先进水平,Ф800mm普通功率石墨电极填补国内空白。

绿色赋能:打造环境友好型标杆企业

“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保。”辽宁方大集团董事局主席方威的环保要求,被方大炭素写进了企业每一项环保制度。19年来,绿色发展不仅是责任担当,更成为方大炭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核。

公司累计投入2亿余元,立项实施了130余项环保技改项目,包括压型沥青烟治理、焙烧厂烟气深度治理、吸料天车项目、烟气在线监测项目、噪声治理等。为破解水资源利用难题,企业实施中水回用、循环冷却水改造等项目,将生产废水深度处理后回用于设备冷却、厂区绿化和道路洒水,实现从“单一排放”到“高效循环”的蝶变。

目前,公司污染物排放量远低于国家标准,中水回用率高达93.82%。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打造“花园式工厂”,厂区绿化率超30%,先后斩获国家级“绿色工厂”和兰州市“无废企业”等荣誉。

在节能降耗方面,方大炭素实施余热利用项目,通过余热利用替代燃气锅炉,有效解决了员工洗澡热水供应和冬季采暖,每年节约费用超百万元。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方大炭素将绿色制造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坚持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通过智能化改造优化生产流程,减少能耗和排放;在产品布局上,重点发展新能源用炭/石墨材料、石墨烯等环保型新材料。

人才固本:构建多层次创新人才体系

人才是方大炭素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公司积极响应方大集团“创新年”号召,将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作为确保企业未来10年、20年乃至30年持续发展后劲的战略举措。集团董事局主席方威强调,要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并全方位做好服务,让研发人才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2025年,方大炭素启动大规模全球引才计划,面向全球引进500名硕博士人才,并于7月成功引进首批200名,着力构建“高端人才带项目、创新团队奔平台”的人才集聚效应。为帮助这批高端人才快速融入,方大炭素在子公司成都炭材对200名硕博士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创新性地采用党建文化课程与军事化训练相结合的模式,不仅强化了新员工的纪律性和团队意识,更深刻地植入了“党建为魂”的企业文化,为他们投身研发创新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这一重大举措是方大炭素多层次人才培育体系的最新实践。长期以来,方大炭素通过不断提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甘肃省炭素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CNAS认可实验室的综合实力;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兰州大学等共建研发中心,打通“研发—育人—转化”全链条。公司推出的“英才计划”,此前已面向全球招募超600名高层次人才。

在用人机制上,公司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并实施“双通道”晋升体系,让一线技工也能晋级至技术专家,享受特殊待遇。通过持续的人才结构升级,方大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注入了澎湃动力,近年来在炭堆内构件、石墨烯应用等领域的重大突破,均离不开这支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支撑。

智造升级: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跃迁

在装备升级方面,方大炭素实现了跨越式突破。2007年至2017年,公司完成了2万吨炭砖、4000吨特炭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新建了压型一车间配料部,实现了压型工序配料自动化控制,单位时间产料能力比原来提高3倍。

公司先后引进日本40MN立捣卧压油压机、德国振动成型机、亚洲最大的焙烧环式炉等国际先进生产装备,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2018年至2025年,方大炭素再次筹措资金,立项实施了一系列智能化改造项目。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方大炭素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联通等行业头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构建“5G+数字孪生”智慧工厂。2025年,公司携手中国联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打造“5G+炭素智造全连接工厂”,并顺利通过省级评审。

如今,方大炭素已形成覆盖石墨电极、炭砖、炭素新材料三大板块的完整产业链,具备年产26万吨炭素制品和35.4万吨原料的生产能力,成为全球产能规模最大的炭素联合体。

全球布局:从中国品牌到世界标杆

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实力,方大炭素的市场影响力已从国内延伸至全球。目前,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新能源、化工、机械、医疗等行业和高科技领域,覆盖全国30多个省级行政区,并远销世界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方大炭素获得海关AEO高级认证,入选“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样本企业”,出口创汇额连续多年稳居行业和甘肃省前列。作为中国炭素行业首家在瑞交所成功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并上市的企业,方大炭素资本运作能力获市场高度认可。

2025年上半年,方大炭素在国际市场开拓中再创佳绩:新增海外客户近30家,其中大规格高功率产品出口占比显著提升。Φ700mm以上大直径电极已成功应用于海外多家大型钢铁企业的电弧炉改造项目。

面向未来,方大炭素锚定“三个转变”战略方向: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跃迁,从单一材料供应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从行业跟随者向标准制定者升级。辽宁方大集团高级副总裁、方大炭素董事长马卓信心满满地表示,公司上下已凝聚共识、攒足干劲,全力奔赴新的发展远景。

围绕这一战略目标,公司计划系统推进四大核心举措:一是强化基础研究能力,依托联合实验室开展前沿材料领域的技术攻关;二是积极布局新能源赛道,深化与行业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三是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打造“AI+工业互联网”示范样本;四是深化国际合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全球市场空间。

凭借传承老一代炭素人的奋斗精神、持续加大的创新投入以及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方大炭素正稳步朝着建设“世界第一大、第一强”的综合型炭素新材料生产基地目标迈进。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