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4日,中国宣布在《巴黎协定》框架下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
9月24日,中国宣布在《巴黎协定》框架下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促进更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中国践诺笃行。中国新的NDC目标也得到了国内外广泛热议。
针对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的承诺,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周志方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非CO₂温室气体治理必将走上前台。这不仅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新战场,也是当前减排体系中必须补齐的短板。
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高级项目总监、高级分析师陈美安表示:中国的新一轮NDC目标延续了一贯的务实风格。回顾上一轮承诺,中国的风光装机提前6年实现2030年12亿千瓦的目标,体现出政策落实力度和产业发展潜力。此次目标如预期般覆盖全经济范围的温室气体减排,并与既有的甲烷和工业N2O控排方案相衔接,能进一步推动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新的NDC目标进一步强化了中国气候行动的系统性,也向国际社会释放出“行胜于言”的信号。
印度尼西亚能源研究机构能源转型研究所常务董事普特拉·阿迪古纳(Putra Adhiguna)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尽管各国对未来的看法尚存分歧,但中国正勾勒出一幅碳达峰、碳中和与绿色经济机遇协同共进的全球愿景。中国完全有能力实现这个更宏大的目标,也能够通过其坚定的领导力,开创更多国际绿色合作机遇,为犹豫不决的国家注入信心。”
亚洲气候行动者总干事王晓军表示,新的NDC的提出表明中国向绿色净零未来的高质量转型正在提速。新目标为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之间的关键转型路径指出更加明确的方向。这意味着越早于2030年实现碳达峰,2035年温室气体下降7—10%的目标就可以越高质量地达成;同时,也意味着2035后的净零路径将越平稳。
巴西智库机构塔拉诺阿研究所(Talanoa Institute,)主席娜塔莉·温特斯德表示,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将其经济实力转变为气候领导力。在中国的大地上正在发生的一切——从能源转型到技术革新,都让人振奋,这些国NDC作出更大贡献。
气候脆弱国家论坛与脆弱二十国集团(CVF—V20)常务董事萨拉·简·艾哈迈德提出更殷切的合作意向:与中国建立公平、以人为本、以共同繁荣为目标的合作关系,能够为气候脆弱国家开启可再生能源领域南南合作的新纪元,推动绿色能源、技能转移、联合制造等合作方式的快速大规模落地。
印度尼西亚能源和气候变化研究机构基本服务改革研究所执行主任法比·图米瓦指出,中国已是国际公认的可再生能源强国。中国提出的超六倍风电和太阳能装机容量的宏伟目标将大幅降低其对煤炭进口的依赖,因此必定对印尼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中国对全球协作的积极倡导将为中国印尼两国建设强劲的光伏产业生态系统奠定坚实基础。
巴基斯坦可再生优先能源智库中国项目经理巴塞特·高锐认为,将风光装机容量扩大到16亿千瓦的目标印证了中国国内能源转型的惊人速度,更彰显了中国行业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价格进一步下降的潜力。对于全球南方国家而言,低价的光伏设备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带动技术转移和产业链的本地化。对其他南方国家而言,能源转型只有在与能源安全受到保障的基础上才更有意义。
文|中国能源报记者 王海霞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