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周德礼回忆在坦桑尼亚工作(上)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08:28 1

摘要:为工作方便,6月20日,经请示何英大使同意,召开了一次各专家组长的汇报会。一组长张侍方,二组长李军,三组长王立朝,桑给巴尔组长赵云隆和接任的组长陈冶,还有副首席专家石玉昌,翻译庄生富和我都参加了会议。各组长来大使馆就像回家一样,都很高兴,有说有笑,互相问候。一

在坦桑尼亚工作

为工作方便,6月20日,经请示何英大使同意,召开了一次各专家组长的汇报会。一组长张侍方,二组长李军,三组长王立朝,桑给巴尔组长赵云隆和接任的组长陈冶,还有副首席专家石玉昌,翻译庄生富和我都参加了会议。各组长来大使馆就像回家一样,都很高兴,有说有笑,互相问候。一阵热闹之后,各组长依次汇报工作,大体上都讲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各组人员情况,包括人数、素质、思想等情况;二是担负的任务和完成的程度;三是与当地官员的关系,与当地群众的关系。张侍方同志讲的内容较多,除一般工作外,还讲了对上层、中层、下层方针性的意见和建议。我听了各组的汇报,对各军事专家组有了个基本的了解,这当然是初步的、皮毛的了解。我综合了各组的好做法、好经验,实际是肯定大家的成绩.也有介绍、推广的意义。

这个会之后,7月初,我就下到各专家组去了解情况、检查工作。先到了第三组(民兵组)。他们就在达累斯萨拉姆市郊区的一座二层小楼里,这里叫克努多恩理。因为事先未通知这个组,下车时看见有的同志在院子里散步,有的在种菜,有的在屋里看书,有的听收音机。因为住在一个城市里,见面的机会多,礼节就少了一些。在这幢楼住的还有一个刚到不久的军械修理组。

我到达后先和专家们一个一个地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通过谈话知道,大家的思想是健康的,每个同志都懂得这是执行国际主义义务,都觉得这是光荣的。第三组是1966年1月份到坦桑尼亚的,时间也不长,思家观念不突出,作风是正派的,没有单独外出的,更没有胡作非为的,也没有看黄色书刊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活跃的、有效的。团结方面也是好的,正副组长协调很好,李宏垠同志顾大局识大体,比较虚心,王立朝同志领导也正派。

后来,在坦桑总部副总司令的陪同下,又去桑格亚、母贝亚等地视察了一番。由于对方对“民兵”工作的概念还不很理解,因此当前军方给他们的工作不多,主要是学习。他们的生活还好,炊事员是坦桑尼亚国防军方面派来的,做中国饭、菜困难些,经过中国专家们的传授,烙饼、饺子、面条都可以做了。我在这个组吃了几餐饭,觉得也还可以,当然不能和中国厨师相比,但比我们国内解放军连队大伙房做的还是要好一些。文化生活单调,因为不能上街看电影、看戏、跳舞,只能看大使馆放的国内电影,还有听收音机,再没有别的了。

达累斯萨拉姆是个现代化的大城市,是个花花世界。为了保持中国专家的高尚品格,我们中国专家不参加市内的任何娱乐活动。这一点,使中国专家名声大振。当地政府和群众把我们的专家和过去的英国顾间比,和当时的苏联、保加利亚、加拿大的顾问相比,“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一比,他们看出来了,英、苏、保、加的顾问来坦桑尼亚,带着老婆,住着洋楼,经常进出电影院、舞厅、夜总会,对当地人态度蛮横;中国专家不带家属,住的是普通房舍,不去电影院、舞厅、夜总会,对坦桑人非常和气,还给坦桑人治病。提起中国专家,当地人就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军事专家组还参加援建的广播电台组、纺织厂组的义务劳动。总统尼雷尔星期天视察工地,目睹中国专家们头顶烈日、脚踩热土、汗流浃背地在高空作业,在烈火前电焊,在蚊虫叮咬的草丛中劳动,感动得赞不绝口,指示新闻工作者在官方报纸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社论《中国专家》,通篇表彰中国专家们的辛勤劳动、无私奉献。这在坦桑人民心中引起强烈的反响。这是我党、我国、我军的政治胜利,让人们看到了革命的国家、革命的人民和革命的军队的政治品质。这是毛泽东思想哺育的结果,是大使馆党委领导得好,也是中国专家自尊自爱不断努力的结果。

我在民兵组活动了几天,觉得这个组很好,我对他们很满意、很放心,带着欣慰的心情离开了。回到大使馆我的住处,写了一首小诗:

三组专家人心齐,紧密团结无缝隙。

翻译勤劳多帮忙,专家尽力靠自己。

立朝领导很公正,宏垠能出好主意。

全组同心齐努力,众志成城泰山移。

我准备去外地的专家组了解情况,检查工作,需要长期的通行证,因此告诉了对我友好的作训部长阿里中校。他转告了坦桑尼亚国防军总司令萨拉基及亚准将。总司令亲自给我签发了全国通行证,并转告我:随时可以到全国各地去旅游,可以到各专家组去检查工作。他把那张淡黄色的硬纸通行证直接交给了我。7月中旬,我先去了桑给巴尔。因为没有买到民航机票,我是坐着尼雷尔总统的专机去的,这也充分说明坦桑政府对我们十分友好。这架飞机很小,只能坐4个人,和我同去桑给巴尔的是斯瓦西里语翻译庄主富同志。驾驶这架飞机的是一个英国人,大约有四五十岁,驾驶、领航全是他一个人包办。看来他是个老驾驶员了,起落非常熟练,进入航线后,他把操纵设备固定起来,就不管它了。他吸烟,看小说,逍遥得很,有时还哼着小曲。

由于这架飞机很小,在航行中还是很晃荡的,我感觉就像坐着风筝玩具似的,很不稳定。可是,那位独一无二的英国驾驶员也不管飞机摇荡,照样看他的小说,说明他适应了,习惯了。从达累斯萨拉姆到桑给巴尔,完全是在大海上空飞行,飞机飞得很低,几乎是贴着水面飞行。我们在飞机上往下看,连水的波纹也看得很清楚,有时还能看到鱼群。

经过几十分钟的飞行,来到了桑给巴尔岛上空。从飞机上向下看,这个岛绿油油的,热带森林丛覆盖全岛,像一块绿色大地毯镶嵌在波涛翻滚的东非海洋上。这个岛国富饶美丽,雨量充沛,四季常青,气候宜人,素有“印度洋上明珠”之美称。古色古香的桑给巴尔市在绿林碧海的环抱之中,约有六、七万人口,商业颇兴旺。我怀着仰慕好奇的心情从飞机里向下俯视。那位英国驾驶员用手操纵飞机转弯,慢慢地降落在桑给巴尔机场上。到机场接我们的有赵云隆组长、接任组长陈冶同志,还有驻桑给巴尔的领事馆总领事刘干同志及桑军代表等。见面握手,互致间候,驱车进城,住在我们驻桑给巴尔的专家组内。这个组住的地点是在郊区,树木布满院落。同志们见了我都和我握手、问候。有的同志询问国内“文化大革命”的情况,他们耽心我们的祖国会动乱,关心国家的前途,他们热爱祖国。

下午,乘车游览了市容,觉得这个岛国很美丽,蓝蓝的海水翻着浪花,白白的沙滩一望无际,高高的椰子树微微摆动着,红绿色的房屋遍布城区,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这里和坦噶尼喀大陆原来是两个国家,几年前才成为统一的联合共和国。但这里有相对的独立性,有桑给巴尔总统,我国和这里有经济合作。世界上的事情总是各式各样的,这是并不奇怪的。

中午,在专家组吃饺子,我也参加包饺子。我觉得包饺子、撰饺子皮都不在别人之一下,我就拿起扮面棍抖皮,六七下才能拚成一个。这里的炊事员同志,一下一个一下一个,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快的。我就问他:你这揩法哪里学的?他说是在北京炊食学校学的。我只好甘拜下风,放下撇面棍,和大家一起包饺子。

饭后,吃芒果。这地方芒果很大,剥开皮以后,好几口也咬不到核上,又甜又香。一先令(相当于人民币。. 35元)买两个,每一个有0.25公斤重,我一次就吃了两个。

下午,找专家同志们谈话,了解情况,交流思想。晚上,在专家组的屋里看电影,片子是《上甘岭》,专家们自己放映。这里的人都是多面手,做饭、放电影,样样能干。

第二天,继续找专家们谈话。从两天谈话中知道,大家对完成任务不马虎,一是认识到这是国际主义义务,共产党员必须很好地完成;二是和苏联专家比赛,看谁是真正的国际主义,谁训练的成绩最好。

当地的国防军中有苏联顾问和我们的专家,各训练一部分部队,到一定阶段由桑给巴尔军方组织比赛。这也是当地军方调动积极因素,提高训练效果的手段。每次比赛都是中国专家训练的部队成绩好,这给苏联顾问团脸上抹了黑。中国专家工作十分努力,所以成绩好,给中国专家组增了光。必须兢兢业业工作才能胜过对方,这也是大家从不马虎的一种因素。为此.我写了一首小诗:

桑岛虽小宾客多,巧训桑军卫桑国。

形似桑军内部赛,实为中苏祖拼搏。

苏军自居“老大哥”,“小弟”岂能向后缩!

功到成绩过得硬,中国专家冠军坐。

这个组的一部分同志是1965年来的,时间比较长了,有的同志想回国。据大家说:出国半年一切新鲜,出国一年有点想念,出国两年天天思念。这种想念祖国的心情人人有之,这也是爱国的一种表现,应将思念祖国的心情引导到正确的方向,提倡在国外多作贡献,才是实实在在的爱国,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是一致的。看来,坚持两年轮换这项合理的制度是个好办法,应该贯彻执行。

第三天,到我国专家训练的部队营区去看了一遍。走进营区,一排一排的营房是整齐的,操场是宽阔的,有一些体育器械。

走进食堂问了一下,觉得士兵的伙食不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生活好。他们主食玉米面,中午有面包;菜很简单,有青菜、西红柿汤。衣服比我们好,都是料子服,有洗衣、烫衣的设备,每到星期天都要把衣裤烫平。军官生活水平较高,少尉排长可以买得起小卧车,有自己的房子。一到星期六,他们的军官就自己开车,带着老婆孩子到海滨玩去了,留一名军官在连队值班,士兵对军官有意见。

桑给巴尔政府管辖好几个岛,主要大岛就是桑给巴尔岛,次一点是奔巴岛。第四天,我去了奔巴岛,是坐飞机去的。在奔巴岛上降落,举目看去是一片葱郁,香气扑鼻,满岛都是常青树,也就是著名的丁香树,人称丁香之国。这里产的丁香占世界的60 Yo。这个数字刚一听还不敢相信,一问行家果然如此,地方杂志上有记载,贸易部门也是肯定这种说法。我专家组在奔巴岛上有两个人,一个丁文龙,一个是翻译.训练桑给巴尔国防军一个营。这里没有苏联专家,他们嫌这里太偏僻,没有地方去娱乐和享受。我们的专家不怕苦,只有一名专家、一名翻译在这里工作,打扑克人手也不够,只能下象棋,听收音机。这里的生活特点是小鸡很多,吃鸡肉方便,我到这里第一顿饭吃的就是鸡肉饺子,也颇感新鲜,觉得很香。想不到,在这个偏僻的小岛上能吃到这样好的中国饺子,真让人感慨万千。祖国啊!您竟有两个儿子离家万里,远涉重洋,在这里默默无私地履行着国际主义义务!

到这里后的第二天,去看军事训练。丁文龙陪我去的,还有翻译。来到桑给巴尔部队营区,这里是简易的营房,类似群众的茅屋。营房边有个操场,就在这里进行单兵进攻训练,内容和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徉,从接受任务至刺杀一共12个动作,一个一个地分段训练。这里的黑人士兵能吃苦,体力好,但是接受能力差,一个动作要反复教,才能基本达到要求。我告诉我们的专家要十分耐心,不要伤害士兵的自尊心,进度可以放慢些。

第三天,游览了全岛,所到之处都有高大的丁香树、丁香林,真是名不虚传—丁香之国。这个岛的地形是南北长、东西窄,只有由北向南一条公路干道,是一条二级公路。有两辆公共汽车对开.每天各一趟,特殊情况有加班车。岛上有一个小型飞机场,可起降小飞机,每天一个航次,只到桑给巴尔本岛。这个岛的边沿有五个码头,其中有两个码头有船来往于桑给巴尔本岛。

节假日娱乐活动比较多。有一个星期六,我应邀去参加了他们的晚会,地点就在海滨的一个小镇上,一个丁香林的边上。岛上的最高行政官员出面接待了我,请我吃了当地的特产.看了他们当地的舞蹈,对我很友好。这天晚上很凉爽,海风吹来很舒服。人好,气候好,在那里过了一个快乐的周末。

愿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相处。

我们两名专家在这个小岛上太孤单,太寂寞,来这里快两年了,应该按时换回国内。了解到基本情况后,我就坐船回到桑给巴尔本岛。我在上船的码头拍了照片,现在仍保存着。由于是在大海里航行,走了4个多小时,有点不一大舒服的感觉,这夭就休息了。晚饭后,还是找专家们谈天说地,打乒乓球,玩了一阵,觉得完全恢复了精力和体力。

回到桑给巴尔本岛的第二天,我国驻桑给巴尔总领事刘干同志请我去吃饭,他的司机接我和赵云隆及陈冶过去。他的司机驾驶技术特别好,又因为路熟.从一条很窄的小巷子里过去。这条小巷刚刚能过这辆汽车,汽车两边顶多能余下一寸宽,但这辆车快速地穿了过去,简直是特技表演。大家都赞不绝口。赵云隆知道只有这位司机能开过去,就说:“除他以外谁也不敢开车从这条小胡同过来。”

我们来到总领事馆,刘干迎接浅们进楼。先参观了总领事馆,给我的印象是建筑不错,设备一般。在他们这个楼上可以看到桑给巴尔总统的院内。卡鲁姆总统,革命前是个进步的教授,现在的房舍并不豪华,看起来也就像普通的干部住房。我们站在总领事馆的楼上,连总统夫人养的鸡都看得很清楚,数了一下,大约有30余只,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更像个普通的家庭。

听总领事讲,总统夫人吃不完那么多鸡蛋,就在街上出售,总统夫人卖鸡蛋这大概也是奇闻。我却觉得,那是她劳动所得的,吃不完卖掉也无不可,这是贫穷的国家总统夫人的特有风格。桑给巴尔是武装夺取政权的,他们的政府简朴廉洁,不然就不会有总统夫人卖鸡蛋的事。我认为这不是寒酸,而是美德。

有一天,我们在专家组看电影,桑给巴尔国防军的赛依夫政委来了。赵云隆给我作了介绍。赛依夫是这支部队的骨干,夺取政权以前他是个裁缝。他们的司令尤素夫是个汽车司机。是他们于1964年1月12日凌晨在桑给巴尔岛上打响了武装起义的第一枪,掀起了举世闻名的桑岛革命风暴;是他们组织工人市民,把殖民主义统治者打垮,夺取了政权。就是以他们这支力量为基础组成了桑给巴尔的国防军。这支队伍的领导骨干大部分是劳动人民,也有一部分知识分子。他们也学着我军的办法,建立了政治委员制度,这就是他们和坦噶尼喀大陆国防军的不同之处。政委常来我们专家组,有时看电影,有时对训练方面提些问题。我们专家组有什么问题也常和他交换意见。

这天他是来看望我的,我把看到的情况跟他说了几句。他一坐下就说欢迎我来检查工作。我说:谢谢。你们的军官和我们专家组配合很好,士兵们也服从专家们的训练管理。他说:专家们在这里工作很卖力,霓官和士兵都很佩服各位专家。我说:听说士兵对伙食有意见。他说:知道,钱太少不可能搞得很好;中国专家也很苦。此人对中国友好,听说司令对中国也很友好。

在桑给巴尔参观r国防军的一次军事演习,训练科目是连进攻〔7月份不是当地炎热季节,因为桑给巴尔在赤道以南,最热的季节应是12月至1月。就是这个7月份我们的感觉也是很热,在太阳下戴着草帽,穿着一件衬衣,也要不停地扇扇子,因为靠赤道太近。演习开始后,我和翻译在山顶上观察,陈冶组长和我一起看演习。专家帮助他们导演。

叭!叭!两颗红色信号弹射向天空,演习开始了。炸点显示炮火袭击敌支撑点核心阵地,接着部队开始冲击。演习的假设敌反冲击,两军在山岭上混战。进攻的二梯队进入战斗,继续发展进攻,占领了“敌人”的核心阵地。

这时,我看见一个黑人士兵脱衣服一问才知道是蚂蚁的厉害,如果不及时处理就有生命危险,非洲的很多动物都怕这种蚂蚁。我走过去看了这种蚂蚁,跑的速度是惊人的快,我从没有见过跑得这样快的妈蚁。他们给我看蚂蚁窝,有的一丈多高,有的两丈多高,很像中国西北部黄土高原地区的黄土厥子,当地人叫它蚂蚁山,什么动物也入敢去惹它。后来,我注意观察,很多地方都有这种蚂蚁山。

演习还在继续进行。“敌人”的预备队进入战斗,对进攻部队再次反击。因反击组织得不好,导演人员判定防御者失利。叭!叭!两发绿色信号弹升入天空,演习结束了。

从战术演习和实弹射击中我觉得,他们的素质应当加强。后来我就派第三组的李宏垠副组长带射击专家黄家兴和斯语翻译冯克智等同志渡海到桑给巴尔组帮助工作。国内又增派了几名专家与原在桑给巴尔的专家组一起工作了两、三个月,这里的战术技术素养有了较大的提高.博得桑军的好评。

又是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大家议论:明天是休息日,天气很好,我们到乌龟岛去参观怎么样?有的说:当然好啦J有的说:我举双手赞成!我也说:我同意!陈冶组长就给总领事馆打了个电话,请他们给我们办手续。

星期夭,我们坐船直奔乌龟岛而去。在海上航行一个多小时,才登上这个小岛。登岛的小码头,只能停靠小轮船,附近有个小小的管理所,只有三五间房子。小房子旁有一棵猴子面包树,上面还结了不少猴面包。据说这是非洲猴子很爱吃的一种果子,所以才叫它为猴子面包。形状是椭圆形,很像面包的外形,这大概也是叫面包的原因之一。向前走出不远,就看见一只洗脸盆般大的乌龟,我们就觉得它很大了,就停下来观看,不想离开。带路的人说:前面多得很,比这只大的多着哩!我们就跟他走了。

果然,这种乌龟沿路都有,有比我们刚看的那只小的,也有比它大的。我们来到一个小广场上,那里有一只200多公斤重的大龟,大家一拥而上,靠近了它,尔后,我们6个人站在它身上,它也不跑,满不在乎地驮着我们。我们拍了照片,我还单独骑在它身上照了一张,这张照片现在还保存着,是张黑白片子。拍照以后,我们沿岛走了一圈。这个小岛只有两平方公里面积。当地人说:这岛上大约有几百只乌龟。它们是两栖动物,可以在陆上生蛋,也可以在海中生活。

参观完了,我们登上小轮船,嘻嘻哈哈地往回走。看着宽阔的大海,心情开朗;听着小船的嘟嘟声,回头看乌龟岛越来越小。

这条小船的水尾巴跟着我们,像是一枚火箭在喷火,催着我们坐的小火轮船飞速返航。愿我们专家组快速进步,取得更大胜利,愿桑给巴尔的经济速度飞速前进。

晚上,又找翻译谈话,他们的主要问题是想回国。他们出国时间比较长了,有的比专家还长,因为有时换专家不换翻译。根据了解的情况,临走时给大家做了些解释工作,说明执行国际义务是光荣的。又对陈冶同志作了交待,要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大家安心工作;工作中要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不能落在其他国家顾问团的后边;和我国驻桑给巴尔总领事馆搞好关系,服从他们的领导,帮助他们做些好事。

来源:白马茶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