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转眼间就到了 2025 年的秋分时节。今年的秋分格外特别,公历时间是 9 月 23 日,农历八月初二,而具体的交节时刻精准到北京时间 02 时 19 分 04 秒。按照老辈人的说法,这既是“早秋分”—— 因为它出现在农历八月
“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转眼间就到了 2025 年的秋分时节。今年的秋分格外特别,公历时间是 9 月 23 日,农历八月初二,而具体的交节时刻精准到北京时间 02 时 19 分 04 秒。按照老辈人的说法,这既是 “早秋分”—— 因为它出现在农历八月中旬之前,也是 “夜晚秋分”—— 交节时间落在了夜里,这样的时间节点,也藏着不少节气里的讲究。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它就像秋天的 “分水岭”,标志着秋天已经过去一半。这一天,太阳正好直射赤道,白天和黑夜的时长几乎一模一样,古人说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可一旦过了秋分,变化就明显了:北半球的白天会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气温也会一天比一天低。农谚里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都是老祖宗对秋分后天气变化的经验总结,听着简单,却准得很。
从养生角度看,秋分更是阴阳转化的关键时候。此时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慢慢收敛,阴气则逐渐上升,咱们的生活习惯也得跟着 “顺天时”,这正是中国传统 “天人合一” 理念的体现。别觉得这些是老规矩没必要,顺应节气调整,身体才能更舒服地从秋过渡到冬。
秋分时节,天气转凉、阴阳交替,老辈人留下了不少 “禁忌”,不是迷信,而是护身体的实在经验,咱们一一说清楚。
夜晚不洗衣:秋分后可不能像夏天那样,晚上想洗衣服就洗。老话说 “秋分夜不洗衣,阳气收敛防寒湿”,晚上阴气最重,室外温度低、湿气又大,衣服洗了晾在外头,不仅难晒干,还容易沾染上寒气。等穿的时候,衣服又潮又凉,时间长了容易让身体不舒服。小时候家里老人总说,衣服得 “晒晒太阳”,白天洗、白天晒,阳气足,穿在身上也暖和干爽,还不容易发霉。秋分后穿衣,讲究 “不露”。老话说 “白露身不露,秋分脚不露”,脚踝和肚脐这两个地方,皮下脂肪薄,最容易被寒气盯上。
不露脚踝:“寒从脚生” 可不是空话,脚一凉,寒气就会顺着腿脚往上窜,时间长了关节、肠胃都可能出问题。不露肚脐:肚脐连着肠胃,一旦受凉,很容易拉肚子、肚子疼。现在不少年轻人喜欢穿九分裤、露脐装,秋分后可得收一收,别为了时髦忽略健康。另外,秋分早晚温差大,中午太阳晒着可能觉得热,但早晚一定要加件外套,护住脖子和肩膀。虽说 “二八月,乱穿衣”,但也不能真 “乱穿”,太单薄硬扛会着凉,一下子穿太厚又不利于身体适应,这才是 “春捂秋冻” 的真正意思。秋分天干气燥,吃对东西比吃补品管用,老祖宗早就帮咱们选好了应季食材,每一样都润燥又养人。
秋梨:秋天最怕 “燥”,嘴巴干、嗓子疼是常事,秋梨就是 “润燥能手”。它水分足、味道甜,农谚里说 “秋梨润肺化痰,雪梨止咳润喉”,一点不假。要是觉得生吃梨太凉,煮一碗冰糖雪梨汤,喝下去从喉咙到肠胃都舒坦,全家都能喝。秋分时节的野菜,历经盛夏生长,到这会儿最鲜嫩,岭南地区把秋分采摘的野苋菜叫做 “秋碧蒿”,叶片细嫩,像巴掌那么大。它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和铁等矿物质,能补充秋燥耗损的津液和营养,还能增强抵抗力,老话说 “秋分吃菜,赛过补药”,说的就是它。最简单的吃法是做鱼片秋碧蒿汤:先把秋碧蒿洗净切段,鱼片用盐、料酒腌制 10 分钟;锅中加水煮沸,先下鱼片煮到变色,再加入秋碧蒿段煮 1 分钟;最后加盐、白胡椒粉调味,淋少许香油,清淡鲜美,还不油腻。
秋分不光有饮食和禁忌的讲究,还有不少传统活动和该做的事,既顺应节气,又能添几分生活趣味。
老话说 “秋分到,蛋儿俏”,秋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能参与进来,一家人围在一起试着重立鸡蛋,成功了就特别开心。有人说,能把蛋竖起来,来年运气会好,其实这更是对天地阴阳平衡的美好祝愿,趁这个机会和家人互动,还能感受节气的乐趣。
古代就有 “春祭日,秋祭月” 的习俗,虽然现在大多把祭月放在中秋节,但秋分这天抬头看看月亮,心里多一份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也不错。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赏月,告诉他们月亮圆象征着家人团圆,让孩子从小感受传统节日的意义,也给生活添几分仪式感。
秋分这天,乡下人家喜欢去田埂上采秋菜,回家煮一锅 “秋汤”。有句顺口溜这么说:“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其实就是借着这锅汤祈福,希望全家人都健健康康。不管是采来的野秋菜,还是市场买的应季蔬菜,煮成汤喝,既能润燥,又能感受节气里的烟火气。
秋分后阳气收敛,身体也该 “收” 着点养。晚上别再熬夜,尽量早点睡,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恢复;早上也别赖床,早起后可以适当活动活动,比如散散步、打打太极,养足精神。白天可以做些轻松的事,别让自己太劳累,给身体储备能量,为过冬做准备。
秋分是丰收的季节,也是农事繁忙的时候。南方的单季晚稻到了成熟期,棉花进入吐絮盛期,农民要忙着收割、采摘;北方则到了小麦播种的关键期,油菜也开始播种,白菜、萝卜、菠菜这些露地蔬菜长得旺盛,需要浇水、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老话说 “秋忙秋忙,绣女也要出闺房”,连平时不怎么下田的女性,这时候也要帮忙秋收。看着满仓的粮食、鲜嫩的蔬菜,就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也对来年有了更多期盼。
秋分不是简单的一个节气,而是老祖宗留下的生活智慧。这些关于 “忌” 与 “宜” 的讲究,不是要咱们墨守成规,而是提醒咱们跟着自然变化调整生活,爱惜自己、爱惜家人。天气慢慢转凉,愿你能懂秋分、顺天时,把日子过得安稳又舒心,也能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收获属于自己的美好。
来源: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