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23届大连国际徒步大会将于2025年5月17日至18日举行。为做好大会期间医疗保障和突发应急事件处置工作,市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明确具体措施,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尽职尽责,确保医疗救治工作万无一失。
第23届大连国际徒步大会将于2025年5月17日至18日举行。为做好大会期间医疗保障和突发应急事件处置工作,市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明确具体措施,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尽职尽责,确保医疗救治工作万无一失。
进行周密部署,构建全方位保障网络。按照工作职责,成立医疗保障工作专班,指定主会场沿途三甲医院为活动定点医院,开设绿色就医通道。各成员单位医院做好突发应急事件准备工作,制定群体性伤病员院内救治流程。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派出医务人员,配备设备药品设置医疗点,提供现场医疗保障服务。
确立定点医院,完善应急救治体系。确定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大连市友谊医院为第23届大连国际徒步大会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各定点医院为伤员提供门诊、急诊及住院服务,承担突发事件救援及危重病人治疗,开辟院内绿色通道,确保伤病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派出医务人员,配备设备药品设置医疗点,5月17日设置9个、5月18日设置7个,提供现场医疗保障服务。
派出急救车辆,沿途提供专业保障。徒步大会期间,市急救中心承担活动现场伤员处置及转运任务,派出1台指挥车调度急救转运工作,首日安排5台救护车、次日安排4台救护车驻点保障,在主会场指定地点现场保障,做好伤员的简要处置,以及危、急、重患者院前转运任务。同时将根据徒步人群人流密度情况,统一调度车辆位置,保证出车的及时性。
做好贴心服务,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徒步。市医务工会每日组织200余名医务人员参加徒步大会,按时间间隔(每3分钟)有序安排医务人员佩戴救助标志进入徒步人群,在徒步现场做好相关保障,发生需医疗救治的情况时,第一时间开展现场紧急救助,全程实施伴随保障。
健康徒步小贴士
热爱徒步的你是不是已经蓄势待发了?医生提醒,徒步可不是简单地走走而已,有些知识你得知道。
徒步前
1、徒步前需要补充能量,进食要丰富,除了补充碳水化合物之外,可适当进食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但控制进食量。
2、充分热身准备运动。徒步开始前,必须主动花5-10分钟做拉伸等热身运动,可做下蹲、弓步拉伸等运动,压一压腿部肌肉和韧带,让身体进入运动状态。
3、不要喝大量的水和喝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建议可小口饮用少量生理盐水。
徒步中
1、正确走姿
落地时脚跟→足弓→前脚掌滚动着地,避免“啪啪”跺脚。上坡时身体前倾,缩短步幅;下坡时膝盖微屈,切忌“刹车式”后坐。
2、中途休息
到达徒步休息点,可脱鞋让双脚通风,做脚趾张开-握紧运动10次。休息时抬高双腿,脚搭在背包上高于心脏,促进血液回流。
3、应急处理
一旦发生关节扭伤,要立即停止活动,遵循“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若关节肿胀、无法承重,请立即联系医疗点或拨打120急救电话送院进一步诊治。
RICE原则是针对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原则,RICE分别代表:
•Rest(休息):受伤后应立即停止运动,让受伤部位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
•Ice(冰敷):在受伤后的24-48小时内,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部位,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冰敷能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肿胀、疼痛和炎症反应。
•Compression(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适当加压包扎,可以减少出血和组织液渗出,减轻肿胀。但包扎不能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Elevation(抬高患肢):将受伤的肢体抬高至高于心脏的位置,利用重力作用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减轻肿胀。一般需将患肢抬高30度左右 。
该原则能有效缓解受伤初期的症状,为后续治疗创造良好条件。
徒步后
长距离的徒步后,如果出现酸、胀、抽筋、肿、痛等症状,可以尝试以下方法缓解:
酸、胀、抽筋是由于乳酸沉积引起的反应,只要不出现水肿和疼痛都不需要太紧张,一般3天就能缓解。
运动排酸的方法有很多,如慢跑、散步、游泳、骑行、推拿、理疗等,对于酸痛的部位,用扶他林局部轻微按揉酸疼的地方,每个部位10分钟为宜。如果有肿胀合并疼痛切忌按摩和热敷!
要注意的是,72小时后,一般人肌肉酸痛都会消失。如果超过3天,仍有水肿和疼痛症状,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确定是否为拉伤或者扭伤。
相约滨城 步履不停
快来加入徒步队伍吧!
来源:二三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