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注天龙岛,健康不迷路最近,看到一篇关于舌诊医学文章,讲述了血管病的几种不同舌象。其中道理明确,具有临床意义。但是反思一下,其中问题不小。为啥?因为中医的症象从来不是绝对和唯一的,更不是标准化的,而是相对的、动态变化的东西。如果你不注重自己实际情况,盲目对照,
关注天龙岛,健康不迷路
最近,看到一篇关于舌诊医学文章,讲述了血管病的几种不同舌象。其中道理明确,具有临床意义。但是反思一下,其中问题不小。为啥?因为中医的症象从来不是绝对和唯一的,更不是标准化的,而是相对的、动态变化的东西。如果你不注重自己实际情况,盲目对照,极可能误判误诊。
老张最近迷上了养生,尤其对“看舌头知健康”特别上心。他翻着手机里的科普文章,对着镜子,眉头越皱越紧。
“文章说,好舌头要像刚切开的嫩猪肉,粉粉润润,薄薄一层白霜似的苔,底下青筋还不能太显眼… 我这舌头,颜色好像有点暗,边上还有几个小点点,底下那两根血管,是不是有点粗了?完了完了,这说的‘血管问题不会找上我了吧?”老张忧心忡忡地对老伴嘀咕。
老伴李婶凑过来,仔细看了看老张的舌头,又翻了翻手机,突然笑了:“老头子,你这不叫看病,叫‘刻舟求剑’!光拿个‘标准答案’往自己身上套,能准吗?你这舌头啊,打年轻那会儿,颜色就不算特别鲜亮,对吧?”
她转身从抽屉深处摸出一本老相册,翻到一页泛黄的照片——那是老张三十多岁参加单位运动会,拿了长跑冠军后,咧嘴大笑的留影,舌头清晰可见。
“你看!”李婶指着照片,“那时候你生龙活虎,体检啥毛病没有,可这舌头,颜色是不是也比旁边小王(照片里另一个同事)深那么一点点?底下那点青筋,是不是也隐约能看见?这才是你老张舌头的‘本来面目’!”
老张一愣,凑近仔细看:““哎?还真是!我一直这样?”
“对啊!”李婶合上相册,点出关键,“这舌头啊,它不是工厂流水线出来的标准件,每人出厂设置就不同!天生底色有深有浅,血管有显有藏,就像有人天生皮肤黑,有人天生头发黄,不是毛病。真正要警惕的,是你‘自己’的舌头,悄悄‘变了样’!”
她拉着老张坐下,用更形象的“身体语言”解释:
“舌解释:
“你看你舌头颜色,比照片里你自己去年这时候明显变暗了,甚至像蒙了层灰紫色,或者舌面上冒出些深红、紫黑的小点点、小斑块(注:瘀点瘀斑),这就好比身体里的小溪流,水流变慢了,或者有些‘小淤泥’(微循环障碍/瘀血)堵住了。这种‘暗沉’的变化暗沉’的变化,如果持续很久,身体里的‘主干道’(大血管)确实可能提醒我们多关注一下‘流通’问题。但这‘颜色警报’,是跟你自己的‘基线色’比才有意义!”
“舌底‘青筋’变鼓变粗:水渠告变粗:水渠告急”
“再看看舌头底下那两根主要的青蓝色血管(舌下脉络)。如果它们平常在你嘴里是两条若隐若现的‘细线’,最近却突然变得像鼓起来的‘小蚯蚓’,颜色也更深了,弯弯曲曲特别明显(迂曲怒张),这就好比身体里负责回收‘废水’的‘下水渠’(静脉回流)压力变大了,流通不畅。这可能跟你最近特别累、气不顺,或者身体有些地方‘堵’得厉害有关。但记住,如果天生就有点粗,只要没‘鼓’起来、没‘怒’起来,就别瞎担心!”
“舌苔变‘厚地毯’或‘油污’:湿气警报”
“最后看那层苔。要是它突然从你平常的‘薄纱’状态,变得像铺了层‘厚像铺了层‘厚地毯’,白乎乎、腻乎乎地毯’,白乎乎、腻乎乎刷不干净(白厚腻苔),或者像蒙了层‘黄腻的油污’(黄厚腻苔),感觉嘴里也黏糊糊的。这通常是你身体里的‘清洁工’(脾的运化功能)效率低了,多余的‘湿垃圾’和‘代谢废物’(痰湿)没及时运走,堆积起来了。这种‘垃圾堆积’状态‘垃圾堆积’状态久了,也会影响身体的‘道路养护’(血管健康)。重点还是看它是不是比‘你平常’厚腻了很多!”
老张听得入神:“原来是这样!关键不是它‘长啥样’,而是它‘变了啥样’!跟自己比!”
“没错!”李婶赞许道,“你这本‘身体日记’,最重要的不是某一页写得符不符合‘范文’,而是有没有出现‘新剧情’、‘新笔迹’、或者‘旧章节’突然加重了笔墨! 比如,舌色比你的‘老照片’明显暗沉了;舌底血管突然‘怒张’了;舌苔无缘无故变得又厚又腻甩不掉了… 这些都是日记里用红笔写的‘重点段落’,提醒你:伙计,最近身体里的‘环境’可能有点新变化,该去请‘专业校对’(专业医生)帮你仔细读读,结合你的感觉(比如有没有容易累、胸闷、头晕等),再配上些‘科学仪器扫描’(现代医学检查),才能搞清到底咋回事。”
“反过来呢?” 老张追问。
“反过来,就算你的舌头天生有点‘个性’,比如颜色稍深点、血管稍明显点、舌苔容易厚点,只要这个‘调调’多年稳定,你自己也没啥不舒服,身体倍儿棒,那就别硬往‘病’上套!这本‘日记’的风格,就是你!只要核心‘故事线’(整体健康状况)平稳,有点‘个人特色’怕啥‘个人特色’怕啥?怕就怕它‘文风突变’,跟你一贯的‘写作习惯’对不上号!”
老张这下彻底明白了,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他郑重地把那张老照片翻拍存进手机:“懂了!以后我就定期给我这‘老伙计’拍个照,建个‘个人舌象相册’。只要它没‘性情大变’,我就安心过我的日子。真要‘写’出了让我看不懂的‘新章节’,我也知道该带着这本‘独家日记’,去找能读懂它的人好好聊聊了!”
编者语:
每个人舌象如指纹般独特,其价值不在“符不符合教科书图示”,而在“如何偏离自身历史状态”。真正的舌诊高手,实则是患者生命轨迹的“舌象翻译官”。建议日常用手机建立个人《舌象日记》,比盲目对照“标准舌”更能预警健康危机。
来源:健康逆生长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