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轿车真正走进中国家庭的开始。彼时的吉利豪情用3万元左右的价格,卸下了普通家庭购车的经济重担。也正是这份精准击中时代痛点的产品逻辑,让吉利豪情能在2001年至2003年间,累计收获超15万辆销量。
1998年,浙江临海基地,吉利第一辆两厢轿车“豪情”下线。
这是轿车真正走进中国家庭的开始。彼时的吉利豪情用3万元左右的价格,卸下了普通家庭购车的经济重担。也正是这份精准击中时代痛点的产品逻辑,让吉利豪情能在2001年至2003年间,累计收获超15万辆销量。
吉利豪情的成功印证了国产车的品质能够满足国民基本出行需求。在豪情打开市场的同期,奇瑞、比亚迪、长城等品牌接连诞生,通过“低价换量、错位竞争”的策略,推动国产汽车迅速打破合资品牌的垄断格局。
不过,受限于当时的发展阶段,以“拆车”为代表的逆向研发是中国车企的主要技术路径,这使得早期国产车难免带有模仿痕迹。例如,豪情的前脸设计类似奔驰,车身外形接近夏利,初期甚至直接采用与夏利同款的丰田8A发动机。这也令早期吉利创始人李书福的一句“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的研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被视作国产汽车“廉价、低端”的标签。
因此,长期以来,摈弃低质低价低端品牌形象,打造全球尊重并认可的中国高端豪华汽车品牌,是一代汽车人的时代使命,也是民族汽车工业人的拳拳之心。
为实现这一目标,吉利汽车作为国产代表,走出了一条极具战略纵深的高端化路径:先是联合瑞典豪华品牌沃尔沃孵化出领克品牌,成为燃油车时代打破合资高端垄断的“关键破冰者”;后又精准锚定豪华纯电赛道创立极氪品牌,以浩瀚架构、神盾金砖电池等自研核心技术为武器,扛起中国新能源高端化的大旗。
今年2月,极氪与领克两大品牌正式合并为极氪科技集团(以下称“极氪科技”);9月,吉利汽车与极氪科技合并,这一动作堪称中国高端汽车产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不仅解决了此前中国高端品牌单兵作战、难以突围的痛点,更以集团化运作的模式,为中国高端汽车产业提供了“资源继承、技术协同、品牌聚合”的新样本。这同时意味着,中国高端品牌具备与全球豪华巨头同台竞技的体系化能力,朝着“全球豪华新标杆”的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
与此同时,鸿蒙智行、理想、蔚来等中国汽车品牌亦在各自赛道强势崛起,与极氪科技形成多点开花、协同发力的态势。当中国车企不再局限于跟随模仿,而是从三电技术、智能驾驶到豪华定义权全面突破时,高端汽车的标准体系,正悄然从“欧美日主导”转向“中系豪华”。
时至2025年,中国汽车工业已从“逆向开发”迈入“技术反向输出”的新阶段。随着一艘艘满载国产高端汽车的货轮驶向全球,“中式豪华”正在世界汽车产业版图中留下印记。
曾经,国产难有高端车
当欧美车企已在百年工业长河中打磨出成熟的轿车制造体系,日企也凭借精益生产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时,中国汽车工业的画卷却直到上世纪中叶才缓缓展开。起步晚、基础薄的现实,让“从0到1”的追赶之路布满荆棘。
早期的中国汽车工业,更多聚焦于卡车等商用车领域以支撑生产建设,虽在1958年便诞生了红旗CA72、上海SH760等自主研发的轿车车型,开启了“中国轿车”历史,但受限于技术成熟度与量产能力,这些车型多服务于特定场景,未能走进普通家庭。
尔后,通过逆向拆解、中外合资等模式引入成熟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后,中国汽车工业才逐步掌握了轿车量产的核心能力。可彼时的轿车售价动辄数十万元,在家庭年均收入不足1万元的年代,走进寻常百姓家的梦仍牢困于“有价无市”的现实里。
令人欣慰的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汽车关税大幅下调,国家计委放开轿车价格管制,“中国家庭轿车元年”正式开启。
随着吉利豪情等国产轿车以“价格屠夫”式定价敲开市场大门,原本定价高昂的合资品牌也不得不重新调整价格体系,推动轿车在短短10年内迅速普及。2001年至2010年,中国汽车销量年均增长率超20%,2010年销量更是突破1800万辆。
但当销量的欢呼声渐息,隐藏的“成长烦恼”也随之显现。低端市场的“薄利多销”模式,不仅利润空间被压缩到极致,还被贴上了“廉价、低端”的标签。此时,向高端市场转型,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与长远发展的“必答题”,一方面可为企业开辟更优质的盈利空间,并利用利润反哺研发;另一方面,更要利用高端市场打破国际对中国品牌的偏见与认知。
燃油车主导市场的年代,中国品牌向高端领域的突破,始于先行者的勇敢尝试。一汽红旗便是最早踏上这条路的品牌之一。2013年,红旗推出首款旗舰车型“红旗L5”(亦称“红旗国礼”),正式拉开自主高端化的序幕。这款车延续了1965年专为国家领导人打造的高级礼宾车CA770的经典基因,再搭配6.0LV12发动机的强劲性能,成为当时国产豪华车型的开创者。
红旗的探索并非孤例。2016年,另一个挑战者悄然登场——长城汽车以董事长姓氏为品牌名,创立了中国首个专注豪华SUV的品牌“魏牌”。不同于红旗聚焦顶级旗舰的定位,魏牌将目标锁定在15万至30万元价格区间,精准填补了此前自主品牌在这一高端细分市场的空白,为自主高端化再添一条新路径。
领克的登场,则为燃油车时代的中国高端汽车市场带来了意外惊喜。2016年,吉利汽车联合沃尔沃推出高端品牌领克,以“生而全球,开放互联”为品牌理念,成为中国率先实现真正面向全球市场、兼顾燃油与新能源的高端量产品牌。
领克的突破,首先体现在对“国产高端”认知的重塑。其首款车型领克01,基于吉利与沃尔沃联合开发的CMA架构打造,直接搭载沃尔沃同款2.0T发动机与6-7AT变速箱。这一做法,在30万元以内市场率先实现“豪华品牌技术直接下放”:既避开了早期国产车依赖“逆向研发”的短板,又凭借年轻化设计与越级配置,让消费者对“国产高端”的印象从“性价比导向”转向“技术与品质导向”。
更关键的是,领克用赛道级性能为“国产高端”注入了可信度。2019年,领克推出领克03+,以20万级价格、零百加速6秒和全时四驱,成为中国首批真正意义上的量产性能车。2019至2024年,领克车队在国际赛事上6年夺7冠。不同于抽象的技术宣传,领克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力,让“国产高端也能谈性能”从口号变为现实,更让“中式豪华”有了具象的技术名片。
截至2025年7月,领克全球累计销量突破150万辆。如果说红旗L5是国产高端的“精神符号”,领克则是真正让“国产高端”走进大众消费市场、具备商业可持续性的“破冰者”。
国产高端车终于迎来“河西时代”
然而面对百年工业差距,燃油车时代下的中国汽车工业难以掌握主导权,即使出现了红旗、魏牌、领克这样的开拓者,也没能彻底动摇大众对外资品牌的产品崇拜。谁料30年河东,30年河西,一方小小的电池竟成为了国产高端真正破局的关键。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曾在二十一世纪伊始敏锐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实现换道超车。这一方向随后得到系列政策的持续推动。从2001年的“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到2009年的“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程,都为新能源汽车日后的市场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到了2012年,国务院更是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写入国家规划,为行业发展划定了清晰的战略方向。而随着“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一论断的提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彻底迈入蓬勃向上的发展周期。
2014年成为行业加速的重要节点:特斯拉以进口形式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掀起新造车热潮,叠加政策补贴的推动,大量资本涌入新能源领域,一时间催生出近500家相关品牌,行业活力被全面激活。
站在未来回望,从2012年到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完成了从1万辆到1000万辆的跨越式突破。在这一新兴赛道上,中国已构建起强大的产业优势:全球70%的电池原材料供应由中国掌控,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能源巨头崛起并占据全球市场超过60%的绝对份额,上下游全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
与此同时,“全栈自研”成为新能源时代车企的核心竞争力,创新驱动下的中国,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端汽车品牌爆发期。
在这场高端化浪潮中,极氪的成长轨迹堪称新能源高端车的典型样本。2021年,吉利汽车集团正式成立极氪智能科技公司,肩负转型“排头兵”的使命,定位为全球豪华科技品牌。
生来即豪华的极氪,首款车型001定价30万级,却突破性搭载了以往仅在百万级豪车上才有的“可升降空气悬架+CCD”组合,开创行业先河。在“豪华、极致、科技”的定位下,极氪001上市次年便实现超7万辆交付,迅速站稳高端市场。
2022年,极氪进一步拓展高端边界。全球首款原生纯电豪华MPV极氪009上市,不仅拉高了品牌价格上限,更在全球MPV核心市场之一的中国香港展现强劲竞争力,今年1-8月持续成为当地最畅销的豪华MPV之一。凭借稳健的销量表现与领先的科技实力,成为中国高端新能源品牌中快速成长的标杆与技术引领者。
如今,以极氪为代表的“中系豪华”车型已驶向全球,并频繁亮相于外交礼会、国际论坛等重要场合,用领先的科技实力与产品力震撼全球,真正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身份转变。
今天,中国车企用技术重新定义“高端”
汽车虽归为消费品类,却始终带着工业产品的核心属性。这意味着,靠历史积淀建立的高端地位并非不可撼动,品牌溢价的根本,终究要落回到产品功能与用户体验上。而在新能源赛道上,中外车企站在同一起跑线,此时检验一个品牌是否够“高端”,核心标准已然聚焦于技术硬实力。
回溯新能源产业初期,车企首要解决的是“从无到有”的问题:实现动力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的国产替代,同时完成性能追赶。彼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提出的“三纵三横”技术框架,为车企自研指明了清晰方向;到2025年,几乎所有主流新能源车企都已掌握三电技术的全栈自研能力,行业迈入技术深耕阶段。
极氪的发展便是中国车企技术实力进阶的典型缩影。依托吉利30年的技术积淀与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极氪的三电技术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其自研自产的神盾金砖电池支持800V高压快充,最高充电倍率达5.5C,更在今年5月率先通过被称作“最严动力电池安全令”的工信部新标准,安全性与补能效率兼备;今年7月,极氪进一步公布首搭于极氪9X的浩瀚超级电混系统,通过全球首个基于纯电架构打造的豪华电混专属架构“浩瀚-S架构”的底层赋能,不仅支持900V高压充电,最高充电速度可达6C,还搭载全球首套三电机兆瓦电驱,总功率突破1000千瓦,重新定义了电混车型的性能天花板。
如今中国车企对三电技术的打磨仍在精益求精: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已从5年前的200Wh/kg跃升至400Wh/kg,续航焦虑大幅缓解;电驱功率密度从个位数kW/kg提升至两位数kW/kg,动力输出更强劲;能源形式也逐渐多元,小鹏、岚图等车企也均基于纯电技术研发出新一代电混系统,可覆盖更多用户需求。
当“高性能”“长续航”成为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标配,行业竞争重心逐步转向“智能化与生态重构”。在这一阶段,极氪完成了从“多传感器堆叠”到“端到端大模型主导”的技术跨越,以高标准保障安全。
智能驾驶方面,极氪已具备L3级辅助驾驶的技术储备,例如其千里浩瀚H9方案,通过5个4D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13个高清摄像头、2个涉水雷达及6个车外麦克风,共43个感知单元构建起三重360度无死角感知矩阵,成为全球真正率先实现“全域、全向、全时”感知无盲区的辅助驾驶感知方案。
“技术拿来主义”的时代早已落幕。一位极氪三电研发工程师曾直言,“造车绝非简单的零件拼凑,必须保持自主开发的独立性。用户需求始终在变,若仅靠市场现有产品拼装组合,长期来看毫无竞争力。”这番话,正是中国车企从“技术跟随”转向“技术引领”的心态缩影。
与此同时,随着用户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对个性化需求的重视,中国车企的高端化逻辑也在迭代——从追求“单一豪华感”转向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高端体验”。
今年5月,吉利汽车宣布收购极氪已发行全部股份,这一调整让极氪得以跳出资本市场对销量、业绩的短期紧盯,转而更专注地倾听用户声音、回应用户需求,打造真正贴合用户期待的豪华高端产品。这标志着极氪正式从“以市场为核心”的品牌1.0时代,迈入“以用户为中心”的2.0新阶段。
这些案例共同印证了一个趋势,即在技术硬实力之上,当前中国高端新能源品牌的发展核心,已聚焦于“一切以用户需求为先”,精细化服务将构筑起新的豪华“壁垒”。
从低端到高端,点燃中国,再征战世界
当国产高端新能源汽车以更优的体验完成产品力进阶,销量持续攀升便将成为水到渠成的结果。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化”进程迎来关键节点。该年4月前两周,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50%。同年7月,新能源渗透率进一步稳固,全月持续超50%。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市场正式告别“燃油车主导”时代,更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多数中国消费者购车的优选。
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的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也在加速向全球市场进军,以技术、产品力和差异化体验收获海外用户青睐。
其中,极氪科技以极氪、领克双品牌矩阵于全球布局,成绩尤为亮眼。
极氪品牌是在五大洲实现交付的中国豪华汽车品牌。极氪009在中国香港、泰国等主流MPV市场中,凭借空间设计、智能配置与续航能力,今年1-8月蝉联细分市场销量冠军,成为当地高端家庭与商务用户的热门选择。
领克品牌则自诞生时就面向欧洲,深耕多年后,领克01连续三年位列欧洲市场单车价格4万欧元以上的中国品牌前列。
如今,两个品牌的海外团队深度整合,共享研发、渠道、营销服务等资源,不仅提升了运营效率,也为全球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选择,已进入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布局超1300家门店。
极氪科技的海外突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集体出海”的缩影。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数据再创新高,累计出口348万辆,同比增长18%。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42万辆,同比增幅达41%,占总出口量的41%,这一数据比较2024年同期的34%提升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拉动中国汽车出口的核心增长极,彻底改变了过去“中国汽车出口以低端燃油车为主”的格局。
这应当是中国车企集体的荣耀。从极氪深耕豪华细分市场、构建全球化服务网络,到以规模化优势覆盖多元用户群体;从传统车企依托供应链积淀降低出海成本,到新势力以智能驾驶、车联网技术打造差异化竞争力,中国品牌以“各展所长、互补共进”的姿态,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突破与供应链成熟。
最终,这些力量汇聚成“中国汽车”的全球标签,让“中系豪华”的价值不再局限于单一品牌。当中国汽车产业获得了全球市场的认可,世界汽车产业也将向着更绿色、更智能的方向进化。
文/陈镜安
来源:南都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