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地图到底能不能做好出行规划?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00:07 1

摘要:在两年前,大模型刚开始火的时候,就有不少人开始幻想让大模型来帮咱们做点旅行攻略,来当我的免费导游了。

在两年前,大模型刚开始火的时候,就有不少人开始幻想让大模型来帮咱们做点旅行攻略,来当我的免费导游了。

但是没多久大家都被大模型的幻觉给搞懵了。

这玩意做攻略起来,根本不讲武德。

就比如下面这个行程,起手看着很美,带我把西湖十景玩了个小半。

但问题是,西湖压根就不要门票。。。

从杭州开到千岛湖,整整 170 多公里,也不是短短 50 分钟能搞定的。

除非哥们开的是 AE86。

当时的 AI 就爱无中生有,张冠李戴,而且在规划路径的时候,完全不考虑交通方式、预算和时间。

为啥平时能写诗,能干事的 AI 大模型,在做给哥们做旅行计划的这件事上,老给咱们带到沟里去呢?

实际上,给大家找一条舒适,合理的旅游路线这件事,还真没咱们想的那么简单。

因为想搓个完美的旅游计划出来,那需要搜集的数据可实在是太多,太杂了。。。

什么地方好玩,要怎么过去,几点开门几点关门,这地方可以玩多久都得考虑妥当。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数据,甚至在互联网上没有,或者说不是没有,而是不太全。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AI 再强,没有这些专业数据也是抓瞎,那不是只能瞎编了么。

所以反过来说,想要让 AI 把行程规划这件事给做好,就必须要有能力,给它提供足够精准的地图数据。

这事,或许只有地图软件能做的来,恰好前段时间,百度地图又发布了一波更新,整了个全新的小度想想2.0,号称是能把出行规划这件事,给弄的既简单,又直接。

那作为互联网知名软件评鉴大师,差评君不得来帮大家品品咸淡了。

为了测试一下这玩意是不是真的靠谱,我准备拿国庆假期做个实验:

具体的实现步骤倒是很简单,打开百度地图,点击左上角的小度想想,咱们就可以直接说出需求,让它来帮忙制定旅行攻略了。

可以看到,在收到了指令之后,百度地图就开始加速思考。

结合它掌握的各类旅行地点的深度信息,揉合了各类出行方式的成本考量,还有其他用户发布的各种攻略,把这些信息都收集在一起之后。

就开始库库的输出攻略本体了。

行程方面我仔细看了一下,在时间安排上算是合理,没有那么特种兵行为。

比如第一天就聚焦在西湖附近,早上在西湖北边逛逛,中午在附近吃口饭,下午也继续在西湖西边搞点深度游览了。

甚至就连西湖里头的茅家埠和九溪烟树都给考虑到了,内叫一个地地地地地道道。

每天玩的、安排的行程都不太一样,比如第一天聚焦西湖、第二天就去逛灵隐寺和龙井茶,第三天专门去宋城玩,那么第四天就聚焦在良渚这块,一天内把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良渚博物馆都给逛了,然后晚上直接去附近的玉鸟集吃饭,

同时百度地图还搞了个蛮好玩的功能,可以直接根据它生成出来的行程来生成一个手绘地图。

向左滑动

让我们能直观的看到这几天得怎么玩,去哪里玩,每个景点之间的距离又有多远,是走路过去更好,还是直接打车来着更方便。

非常直观,而且也很适合和朋友一起分享。

而且为了方便大家规划路径,看看具体应该做哪班车,走哪条路,咱们还能直接在这个攻略的基础上,生成一个更地道的一键导入多个景点,来自动生成每一天的路径规划,方便咱们做攻略。

更重要的是,这个自动生成的行程,还可以直接分享到聊天软件里。。。

我们能直接和旅游搭子一起看,一起修改,属于是帮助大家一起对旅游的行程有点数了。

除了能兴师动众地生成路径之外,百度地图的默认搜索框里,也把 AI 给加了进去,万物皆可 AI 了属于是。

而现在加上了 AI 功能的百度地图,可以帮我更好的找到想去的地方,我不需要记住具体的名字,而是可以通过一段大概的描述,来让它直接帮我找到我想去哪?

如果说我想跳槽了,注意是如果,如果啊兄弟们。

那我就可以直接问它,余杭区附近有没有啥好公司。

兄弟就能直接来给我指条明路。

或者哪天晚上下班了,我想出去散散步,也可以直接举起手机来问,问问看附近有没有啥带跑道的公园推荐的。

再或者我也可以直接接着前面的攻略继续问它,比如说我第一天晚上不是玩到河坊街么,饿了想要火锅的话,我就可以直接拿起手机问它,河坊街边上有没有什么好吃的火锅就行。

不管我问什么问题,百度地图都能很快的响应出来,论速度的话,甚至可能和不接入AI的时候要差不多了。

在这一切的响应的背后,其实靠的不是单一的语音识别或搜索接口,而是一个百亿至千亿参数规模MoE(混合专家)模型架构的端到端语音语言大模型在发力。

在过去,地图软件的背后其实是三套系统:

一套系统负责把语音给转换成文字。

一套系统负责把文字给丢到数据去里去做搜索,比如你说肯德基,它会给你把肯德基的具体坐标给发回来。

最后一套系统则是负责路径规划,用来告诉你怎么开到肯德基。

这些系统互相影响,又各自为政,信息在中间传来传去,就很容易出错,比如第一步语音转写漏了一个字,后面搜索就跑偏了,我说肯德基,结果它听成了老乡鸡,那肯定会搞得我吃不到吮指原味鸡。

而现在百度把语音理解、自然语言处理、检索、推荐、路径规划这些环节都整合到了一起,训练成了一个端到端模型。它能做到边听边理解用户意图,不只是识别你说了什么,而是理解用户到底想干什么。

更厉害的是,这个模型还吃进了百度多年积累的超过 3 亿个 POI(Point of Interest,也就是兴趣点)数据。这些兴趣点不仅仅是只有名字和位置那么简单。

还包含了这家店营业时间、客流情况、用户评价、交通方式等各种丰富的信息。正因为模型有了这些信息,模型才能处理很多过去识别不到的任务。

比如刚才说到我饿了,它并不是机械地理解为“搜索‘饿了’”,而是自动把上下文转化为“找附近能吃饭的地方”,结果就是给我推荐一堆合胃口的餐厅,帮我在减肥计划上走走弯路。

当然,除了这些帮我们规划行程的功能之外,百度地图在导航这块的老本行也没落下。

现在的车道级导航的能力全面升级,可以在行驶的时候,根据前面路上的实时路况来给我推荐车道,前面有车把路给堵住了,就会早点提醒我换到旁边更快的车道上。

而且等我们导航到一半,想要换个目的地的时候,也可以直接唤醒小度来帮我调整。

没错,这个功能,非常像是车机上会有的东西,实际上我甚至感觉,这次百度地图上的不少更新,比起放在手机上玩,其实更适合放在车机里用。

咱们既可以和它谈天说地,也可以拿它干点有用的事,比如说我忙着开车不方便看导航的时候,就可以直接问它前面堵不堵车,还有多久到服务区?还有多久才能到加油站这些零碎信息,或者是直接问问它终点附近有啥好吃的。

整个系统的响应速度也很快,咱们也可以在它说到一半的时候随时打断,重新提问。

说实话,这个响应速度、响应方式,让我想到了一位故人。。。

那就是大洋彼岸 OpenAI 之前发布的 gpt-realtime,这种实时对话,无缝互动的功能,也是现在行业里大家都在研究的方向。

从行前规划到途中伴行,百度地图的这些新变化,正是各种AI 能力和前沿技术不断实际落地的体现。

现在的地图软件,它不仅能听懂你想去哪、要干什么,还能在庞大的地图数据里快速给出最合理的答案。

这种我负责出口,AI 负责成章的体验,一时间让差评君想到了过去的不少科幻电影

想到了钢铁侠里的贾维斯,开头就能秒懂托尼的意思,想到了霹雳游侠里的 KITT,能带你一边飙车,一边唠嗑,还有流浪地球的 MOSS(550W),甚至能冷静的决定人类的去留。

过去这些我们只敢在大屏幕上 YY 的东西,现在也已经悄咪咪的开始出现在我们的手机里了。

这种从幻想到现实的跨越,也是现在地图 + AI 所带来最大变化。

可以说,在加入了 AI 之后,地图软件原本工具的定位,正在逐渐模糊。

取而代之的,或许是一种类似“伙伴”的关系。

下一次旅行,或许你真的可以把攻略的烦恼,放心交给他了。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