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应该考第一名,应该举止得体,应该成为老师和父母的骄傲。每当我达不到这些“应该”时,就会感觉天都要塌了,从而感到非常痛苦。
【征稿通道更新通知】
【疾病故事】栏目征稿通道更新啦!!
新的投稿二维码如下~
【征稿要求】
1. 真实
2. 集中叙写自己印象深刻的1到2件事情
3. 3000字以内
试试把【疾病故事】栏目当做自己某天写下的一篇日记吧!
由“应该”构成的世界
从小到大,我生活在一个由“应该”构成的世界里。
我应该考第一名,应该举止得体,应该成为老师和父母的骄傲。每当我达不到这些“应该”时,就会感觉天都要塌了,从而感到非常痛苦。
为了逃避这种痛苦,我不断逼迫自己符合外界的期待,在他人赞许的目光中确认自己的价值。优秀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强迫性的生存策略——我害怕如果不优秀,就没人会喜欢我。
因此,喜欢得到别人的赞赏与肯定成为我追求的目标,是否达成这一目标也影响我的情绪状态。但以这样的标准来看,我并不优秀,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期待。
我到底是谁?
双相障碍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种生存策略的不可持续性。躁狂期,我能够连续几天不眠不休,产生自己无所不能的错觉;抑郁期,我却连起床吃饭这样的日常动作都感到力不从心。
不是平步青云,而是螺旋式上升
在这种极端波动中,我逐渐明白了一个简单却深刻的道理:当你的情绪都不受自己控制时,他人的评价又能有多少真实性?我们总是高估了他人的评判,而低估了自己的感受。
其实,身体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身体的感受是用来保护我们自己的。
我开始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每天记录三件自己做得很好的小事。最初,这个清单上写满了“按时吃药”、“路边的花开了,我看了感觉心情愉悦”、“今天在公交车上给需要的乘客让座”这样在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
但对我而言,每完成一项都是一次对自己友善的行为。我不再与朋友圈里光鲜亮丽的人生比较,而是学习欣赏自己,甚至只是看着自己情绪的流动变化。
如果能够集中注意力就多看几页书,如果没能集中注意力,那我把书大声朗读出来,或者什么都不用做,只是让自己的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
进步的标准从社会定义的“优秀”,变成了我个人定义的“比昨天好一点点”,而这种“好一点”不是平步青云,而是螺旋式上升、有起起伏伏。
重新定义成长
与不优秀的自己和解,不是放弃成长,而是重新定义成长。我不再追求成为他人眼中的完人,而是学习接纳自己的局限与独特。
双相障碍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它带来了痛苦,也赋予我常人难以获得的情绪深度与创造力。
在那些情绪稳定的间隙,我发现自己能够写出最真诚的文字,画出最有生命力的线条。这些微小的创造,成为我重新连接自我的桥梁。
我的学业、我的外貌、我的性格可能并不优秀,但我开始接纳自己存在不足与局限性,也开始欣赏其他人在这方面表现优异的地方。
现在的我依然会情绪波动,依然会在某些早晨感到世界毫无意义。但不同之处在于,我不再把这些时刻视为失败,而是视为需要温柔对待的自己的一部分。
优秀不再是目的,而是一个人在接纳自身全部真相后,自然流露的生命状态。这条路还很长,但每一步,都是与自己更深刻的相遇。
今日作者:
星一
喜欢白日做梦的学生一枚,住在海边的INFJ。
【征稿】真实疾病故事:
【生病以来,你印象最深刻的1到2件事情】
讲述自己或朋友的真实故事。与疾病相关,话题不限,可以是生病经历、对疾病的思考、康复经验、对人生的思考、对疾病相关的社会现实的思考......相信最真实的,也最有力量。
长期征稿,选用后有稿费+打赏。
来源:悟已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