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的公关,如果这样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06:34 1

摘要:而西贝应对罗永浩的最佳公关,不该是回怼罗永浩,而是通过回应此次事件,向消费者展示一个成熟、负责任、有倾听意愿并能持续改进的品牌形象。

西贝与罗永浩之争,经过几个来回,声势渐渐小了。

罗永浩的言论之所以一触即发,基于两点:个人的IP影响力,引发消费者的共鸣。

而西贝应对罗永浩的最佳公关,不该是回怼罗永浩,而是通过回应此次事件,向消费者展示一个成熟、负责任、有倾听意愿并能持续改进的品牌形象。

谨记:公关的最终目的,不是打赢嘴仗,而是获得市场。

01

应对的四处错误

9月10日,罗永浩在北京西贝用餐后发微博,“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紧接着,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强硬否认“一道预制菜都没有”,并称将起诉罗永浩“损害商誉”。

争论聚焦在:预制菜定义、消费者知情权、定价是否合理。

1、情绪化回应。第一波回应是创始人贾国龙的公开硬刚,这种强硬态度不仅未能平息争议,反而激化矛盾。

老话儿讲“和气生财”。餐饮是服务行业,面对的普罗大众,每个人都也可能是顾客或潜在顾客,虽然这波回应还不至于“店大欺客”,但多少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就是:我去花钱消费,还不能批评,还得捧着你。

危机公关的本质是什么?大众情绪管理。

企业应避免将用户矛盾升级为个人恩怨,尤其在舆情发酵初期(12小时内)应优先安抚情绪而非对抗。

2、自证方式偏差。紧接着的开放中央厨房,这一做法,虽然理论上讲,现场展示是最好的说服方法,但前提是你得经得起看。结果曝出的“冷冻保质期两年的西兰花”,回旋镖正中自己。

3、道歉信真诚不够。到9月15日西贝发出的致歉信,并没有带来多少公众认可,被网友吐槽“挺傲的”“低头了但不服”,似乎有太多的被迫和勉强之意。

真诚是唯一的捷径。理解消费者、占位消费者的道歉信,才能真正扳回大众的信任。

4、理解误差,应对不同频。当你与对方沟通时,各说各话,那就很容易沟通不畅。你之“预制菜”是,非现炒现做的民间通俗理解;我之“预制菜”是,符合行业规定“中央厨房产品不算预制菜”。

更有13道菜品的所谓“作业指导书”,真是不知所谓。它到底是给谁看的,又想说明什么呢?既不能回应罗永浩的吐槽“隔夜菜味道”,也说服不了大众。

02

五条公关建议

危机是一种“情势”,往往由特定事件引发。

危机的诱因有个公式:外部环境变化(自然&社会)+组织内部管理不善(观念/战略/战术)+导火索。

相应的,危机管理并不单纯是事件处理,而是对企业威胁性生存环境的修复和改造。

处理危机公关抓住三要素:稳、准、狠。

稳,稳定心态,不盲目回应,无论公司高管还是工作人员,都要在情绪稳定时再发声。

准,应对危机需找准方向,把握公众的情绪脉络,了解到真正的诉求,有的放矢。

狠,敢于承担责任,即便有可能利益受损。只有果断割舍利益,和公众感同身受,才能平息舆论。

第一步:监测与紧急评估。

对于突发的舆情事件,立刻成立危机处理小组,一是监测舆情,二是分析动态,三是评估风险,四是制定预案。

注意监测和收集罗永浩及大众批评的信息,迅速研判这些批评聚焦在哪些方面?哪些可能会引爆或者点燃大众情绪,以及如何应对?

舆论形成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导。尤其危机公关事件,最后能否形成危机,就看当事方如何去做方向上的引导。

第二步:快速反应及有效回应。

舆情发酵,当然快速回应是最好的,也就是“黄金24小时”。但如果做不到,那就做到“有效”。

没有说服力的回应,大众不买账,很容易陷入“澄而未清”的被动局面。

牢记“优先安抚公众情绪”这一点。

放低姿态,感谢而非反驳,愿意倾听。

1)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承认对预制菜的担忧和对价格合理性的关注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2)针对给消费者带来的不好体验,以及在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诚恳道歉;3)感谢消费者对西贝的关注和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有一个冷静复盘的机会”;

4)并做出“紧急核查、尽快说明、积极改进”的承诺,以示重视;

5)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

有句俗语叫“伸手不打笑脸人”,不妨运用上。

特别说明一点,企业内部要统一口径,不能出现前后矛盾。为避免过度情绪化发言和行为,最好由专业公关团队来主导对外沟通,确保回应传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第三步:合适的信息公开。

“你知道的,都是想让你知道的。”换句话说,消费者想知道什么,你想让消费者知道什么?

所有的反转,都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换位思考。

比如,这两年爆火的哈尔滨旅游,其实,缘起退票风波。结果,景区各级领导现场办公,致歉、整改、退票,事件逆转,反而成了以“退”为进的经典操作。

再说回来西贝,虽说在“预制菜”的定义上有分歧,但包装菜与现炒是否采用了相同的制作工艺,如果是,不妨让厨师现场演示包装菜的制作,以打消顾客的顾虑。

虽然包装菜品保质期很长,但餐厅供应的菜品,从中央厨房到端上餐桌真的时隔一两年之久吗?如果用时很短,且锁鲜技术并不影响食物口感和营养,也可以予以说明。

还有价格,如果只一口咬定“定价合理”,难以让人信服。可以出个解释:简要说明成本构成,如优质食材、中央厨房、员工待遇、商场租金等。目的是得到消费者的理解“有前期相应的成本支出,才有了这个价格”。

再有,西贝倡导的“草原的牛羊肉,乡野的五谷杂粮”定位,可以做新鲜食材溯源和传统手艺传承。将视线从餐厅转移到有机食材选择、非遗面食制作,并以锁鲜等技术,重塑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

第四步:强化互动和沟通,邀请罗永浩和顾客参与。

信任很难建立,却容易打破。而重塑信任的最好方式,就是疏导与沟通,通过透明化和用户参与,有效沟通答疑解惑,重建信任。

人存储愤怒、戒备等不良情绪时,很难专注于问题本身,所以得慢慢疏导,多多沟通。

比如,可以邀请罗永浩作为“西贝产品特别体验官”,参与内部品鉴或产品改进讨论。既有可能将对抗关系转化为合作关系,又有可能挽回声誉带来一波营销。

再如,公开邀请一些消费者参观现场制作、新品试吃或口味优化提案,以投票的方式,共同打造更美味的西北菜。

还如,可以借助第三方,邀请行业协会、权威机构、美食博主对西贝的菜品制作过程、原材料质量等进行监督、评测和品鉴,并公布结果信息,以增加公信力。

此外,互动方面,还可以增加匿名满意度调查,哪些菜受欢迎,哪些菜需要改进,价格与同行业同菜品相比是什么水平等。

第五步:优化产品和价格,强化“好吃”标签。

如前所述,危机事件如何引导,就是要将舆论焦点从“批评”引向“品牌的改进与诚意”。一是表态,二是将承诺的改进措施逐一落实,并通过社交媒体持续播报进展。

针对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定价合理性的诉求,西贝可以调整定价策略,使菜品的价格与其成本和消费者预期相匹配。

在消费降级的大环境下,顾客对价格和价值更加敏感。那么,西贝不妨推出一些“高性价比”的套餐和单品,让顾客有更多选择。

西贝的口号是“好吃”,最重要的还是聚焦核心优势,在口味上做好基本功。

经此一役,西贝应更清晰地传递其品牌价值:优质食材、家庭友好、健康好吃。在改进现有不足的基础上,不断强化优势,吸引价值认同的客群。

来源:道道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