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机广告永久关!俩遥控器懵?自动续费禁 广电治理让看电视变爽快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7 22:47 1

摘要:打开电视先看30秒广告,俩遥控器按来按去分不清,老人误触界面回不去直播,自动续费被扣费才后知后觉……这些曾让无数家庭头疼的“看电视难题”,正在迎来根本性改变。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亮出“双治理”两年成绩单:93%智能电视实现开机广告“


打开电视先看30秒广告,俩遥控器按来按去分不清,老人误触界面回不去直播,自动续费被扣费才后知后觉……这些曾让无数家庭头疼的“看电视难题”,正在迎来根本性改变。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亮出“双治理”两年成绩单:93%智能电视实现开机广告“一键关闭”并提供“永久关闭”服务,一个遥控器能管电视和机顶盒,1000万台微型机顶盒解决连线杂乱,18.6万家酒店、2万余家养老院医院告别广告直达直播,自动续费必须“二次确认”……从家庭到公共场景,从技术创新到权益保障,这场“以用户为中心”的治理,正在重新定义数字时代的“看电视”体验。

“连线像蜘蛛网,机顶盒占地方,俩遥控器按到懵”——这是过去很多家庭看电视的真实写照。广电总局的“双治理”没有停留在“禁止”或“限制”,而是用技术创新给出了“更优解”,让复杂的电视终端“返璞归真”。

最直观的改变是“消失的机顶盒”。传统机顶盒连线多、体积大,摆在电视柜上既不美观又占空间。如今,像U盘大小的“插入式微型机顶盒”正在走进千家万户:它能隐藏在电视背面,解决“连线多、不美观”的问题,中国广电、三大运营商今年将部署1000万套,搭配通用遥控器使用。更彻底的方案是“一体化电视”——把机顶盒功能完全内置进电视,用户无需额外设备,开机就是直播界面,目前已启动百万级试点。这些终端不是“炫技式创新”,而是精准击中用户“想看电视却被设备折腾”的痛点,让“打开电视就能看”从奢望变回日常。

操作简化同样直击人心。过去,老人孩子误按遥控器按钮,直播界面“消失”后往往手足无措;现在,通用遥控器的“看电视键”实现“一键回直播”,无论在哪个界面,按一下就能回到熟悉的频道。更贴心的是,一个遥控器可同时操控电视和机顶盒,省去“俩遥控器来回换”的麻烦。这种“减法设计”背后,是对用户真实需求的深度洞察:看电视本应是放松,不该变成“技术挑战”。

治理的温度,不只体现在家庭场景。广电总局把“便捷看电视”的成果从客厅延伸到了更广阔的公共空间,让特殊群体也能平等享受技术红利。

酒店曾是“看电视痛点重灾区”:开机广告长、操作复杂、找不到直播频道,住店体验大打折扣。如今,18.6万家酒店已实现“一键看直播”和“零开机广告”,旅客打开电视就能直达央视、地方卫视等频道。这一治理经验被迅速复制到更需要关怀的场景:养老院的老人无需学习复杂操作,按一个键就能看戏曲、新闻;医院病房的患者打开电视没有广告干扰,安心休养;残联机构的残障人士通过简化遥控器,轻松享受视听服务;学校的孩子们在课间能便捷观看教育节目……截至目前,已有2万余家养老院、医院、残联机构、学校完成整改,这些场景的覆盖,让“便捷看电视”从“家庭福利”升级为“社会普惠”。

这种“场景化治理”的逻辑清晰:不同群体有不同需求,治理不能“一刀切”。对老年人,需要“简单直接”的操作;对病人,需要“无干扰”的体验;对残障人士,需要“适配性”的设计。广电总局通过“分类施策”,让每个场景的用户都能感受到“被重视”——治理不是冷冰冰的规定,而是对每个个体需求的回应。

“自动续费”曾是用户投诉的“重灾区”:很多人在试用会员后忘记取消,被平台“悄无声息”扣费;有的订阅规则藏在小字条款里,用户根本不知情。如今,这场“消费权益保卫战”取得实质性突破:运营商和网络视听平台全面优化订阅规则,“自动续费”变为“自主续费”——订阅前必须“二次确认”,扣费前会收到短信提醒,用户可随时取消。这意味着,每一笔消费都在用户“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发生,“糊涂账”成为历史。

更难得的是,治理没有以“牺牲体验”为代价。在规范收费的同时,广电总局推动建设“精品内容融合影视包”,用户无需多花钱,就能看到更多优质内容,实现“加量不加价”。这种“双赢思维”体现了治理的智慧:既保护用户权益,又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平台通过透明服务赢得信任,用户通过自主选择获得安心,良性循环由此形成。

从“自动续费”到“自主续费”,看似只是词语顺序的调整,实则是消费理念的根本转变:用户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消费主权者”。平台必须尊重用户的知情权、选择权,用“透明服务”而非“套路营销”留住用户。这种转变,为整个数字消费行业树立了标杆:真正的商业长久之道,是与用户“坦诚相待”。

任何治理成果若想“不反弹”,离不开制度支撑。广电总局在推进“双治理”的同时,同步构建了“法规+标准+监管”的闭环体系,确保用户体验持续优化。

在制度层面,制修订5项法规文件,让治理有法可依;发布11项技术标准,从源头规范机顶盒、电视、遥控器的设计;开展“便捷看电视”产品认证,不符合标准的产品无法进入市场。这种“源头治理”思路,避免了“终端乱象”反复出现。

在监管层面,建立“监测-处置-反馈”闭环机制:通过技术手段监测开机广告、自动续费等问题,发现违规立即处置,处置结果向用户反馈。同时畅通投诉渠道,用户反映的问题能得到快速响应。这种“全链条监管”确保了治理不是“一阵风”,而是“常态化”。

更关键的是,治理者没有止步于“解决问题”,而是着眼于“预防问题”。比如,针对“套娃收费”“操作复杂”等顽疾,不是等用户投诉后再整改,而是通过技术创新(如微型机顶盒、一体化电视)从根本上消除痛点;针对开机广告,不是简单“禁止”,而是提供“一键关闭”“永久关闭”选项,既尊重用户选择权,也为企业保留合理商业模式空间。这种“疏堵结合”的治理智慧,让政策更具可持续性。

广电总局“双治理”的深层意义,远超“看电视更方便”本身。它提供了一个数字时代治理现代化的样本:如何在技术快速迭代、产业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首先,治理要“懂用户”。无论是“看电视键”的设计,还是酒店、养老院的场景延伸,都源于对用户真实痛点的调研。治理者没有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而是走到用户中去“听声音”——老人需要简单操作,就简化遥控器;旅客讨厌广告,就取消酒店开机广告;用户怕自动扣费,就强制二次确认。这种“用户导向”的治理,才能真正赢得民心。

其次,治理要“用技术”。面对“连线多、不美观”,用微型机顶盒解决;面对“操作复杂”,用通用遥控器简化;面对“场景多样”,用标准化接口适配。技术不是治理的障碍,而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广电总局通过“技术创新+标准统一”,让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最后,治理要“重长效”。从法规修订到标准制定,从产品认证到闭环监管,每一步都在为“长期主义”铺路。这避免了“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恶性循环,让用户体验的优化成为“不可逆”的趋势。

从93%智能电视“一键关闭”开机广告,到1000万台微型机顶盒走进家庭;从18.6万家酒店实现“零广告直播”,到自动续费“二次确认”守护每一分钱……这场持续两年的“双治理”,本质上是一场“用户体验革命”。它告诉我们:数字时代的治理,不该是冰冷的条文,而应是温暖的回应;不该是对技术的“限制”,而应是对人性的“适配”。当治理者真正站在用户角度思考问题,用技术创新解决痛点,用制度保障长效,就能让每个普通人在数字生活中感受到:便捷、安心、被尊重。这,或许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生动的诠释。

来源:科技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