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24年9月举行的爱奇艺悦享会上,爱奇艺宣布推出“短剧场”和“微剧场”,正式入局微短剧,对外界释放出寻找新的业务增长曲线的信号。一年后,在今年9月25日举行的悦享会上,据爱奇艺CEO龚宇透露,微剧已成长为爱奇艺平台上可独当一面的新的内容品类。
中经记者 张靖超 北京报道
在2024年9月举行的爱奇艺悦享会上,爱奇艺宣布推出“短剧场”和“微剧场”,正式入局微短剧,对外界释放出寻找新的业务增长曲线的信号。一年后,在今年9月25日举行的悦享会上,据爱奇艺CEO龚宇透露,微剧已成长为爱奇艺平台上可独当一面的新的内容品类。
不过,与一年前相比,在爱奇艺的新业务曲线上,主角又多了几位:即将开幕的线下乐园以及近几年热度不减的AI。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这已不是爱奇艺在过去一年中首次对外释放布局线下、投入AI、发力微短剧的信号。不过,每一次的对外公布信息,都有着新的亮点或进展。从中也可窥见爱奇艺未来的战略新方向:长剧、综艺、电影等仍是内容基本盘,但版图已不再局限于此;会员订阅、广告仍是重要收入来源;但对IP的价值开发,已被视为未来的重要业务支柱之一。
对于当前的爱奇艺乃至所有的长视频平台而言,会员增长面临天花板、微短剧冲击传统长剧、内容爆款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可以说,爱奇艺的战略调整乃至转型已势在必行,而通过这一年来爱奇艺的数次表态,也能看出其构想的未来商业蓝图。
变“短”的一年
在去年此刻,龚宇用大量篇幅描述了“长短之变”,宣布“不会像微短剧行业现有的做法一样将90%的收入用于投流,而是计划与优秀创作团队合作,将超过70%的收入给到制作方”。
在后来的业务落地时,爱奇艺将微短剧进一步细分为短剧和微剧。据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介绍,微剧场是每集5分钟以内、以竖屏为主,短剧场是每集5—20分钟、以横屏为主。
“播出模式都是会员专享,每周都会上线。微剧场对女频、男频、‘银发’高度关注,因为它可以占据大量碎片时间;短剧场跟长剧的类型相通,我们需要在这里寻找到,怎样在5—20分钟内讲好一个故事,不同于过去长剧讲故事的叙述方式,这是一个破解的难点。”王晓晖说。
在之后的一年里,微剧渐渐脱颖而出。到今年2月,龚宇表示:“微剧业务实现阶段性突破,我们已完成产品改造和用户体验优化,将内容规模扩充至超万部,并优化了广告投放系统,以便更高效地利用微剧流量的增长来提升变现能力”,“尽管仍在发展初期,微剧在增加广告库存和提升广告收入上显现出巨大潜力。微剧将成为爱奇艺2025年持续增长的双引擎之一。”
具体来看,由于整个微短剧行业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商业模式从付费模式转向免费与会员模式,这也就让微短剧逐渐回归到内容创作的本质上,不再以简单粗暴的爽点堆砌来吸引用户付费。
而爱奇艺的微剧叙事节奏和结构,聚焦单一核心冲突,避免多线并行,导致信息过窄。以秒级节奏进行控制,可以用一个具有强冲突的画面或者一句台词交代事情的经过,引起观众的关注。先快速交代背景,集中爆发冲突,最后结尾给予留白,或者是反转。人物关系网也做了大量简化,通过台词、外形、道具、动作,快速建立起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在精品化的趋势下,制作投入也在增加,拍摄周期从过去的14天延长到20天甚至30天,各项成本都在增加。
龚宇此番表示:“一年以来,我们在长视频内容上义无反顾地持续加大投入,努力做出更多更好的影视作品;微剧初步实现目标,作为剧影漫综之外的一个新品类,竖屏微剧的占有率和增长速度不可忽视,同时通过第一窗口期会员观看、第二窗口期免费的商业模式,在商业上让竖屏微剧更健康,工业化程度更高、资金占有的时间更短,整个制作过程更标准化。简单讲,未来我们还将继续稳步加大投入,让内容领域获得更多的资金跟人力资源,把作品做得更多更好。”
而爱奇艺对微短剧的大力投入,一度让外界产生了将向微短剧转型的猜测。于是在今年5月,龚宇公开回应称,爱奇艺并没有长剧、综艺等传统内容,只是新增了微剧和短剧两大内容品类。
在此次的悦享会上,龚宇未对“长短之变”着墨太多,仅表示:“长的方面,并不同意传统影视落后的说法,传统有时候生命力更强”,“不管同业或者别人怎么想怎么看,爱奇艺的策略是义无反顾地持续加大投入。”
不过,从财报数据来看,微短剧尚未给爱奇艺带来充足的增长动力。Wind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爱奇艺收入66.13亿元,同比减少约14.2%;净利润-1.89亿元,由盈转亏。今年第一季度,收入为71.86亿元,同比减少9.35%;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减少72.22%。今年第二季度,收入为66.28亿元,同比减少10.91%;净利润为-1.34亿元,同比转亏。从具体业务来看,内容分销和在线广告业务的收入下滑较为明显,分别同比下降12.94%和37.54%。
押注AIGC
自2022年年末ChatGPT横空出世以来,AI就一直被视作内容生产领域降本增效的利器。从2023年开始,无论是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还是每年的悦享会、世界大会,AI都是爱奇艺常常提及的话题。
据爱奇艺方面介绍,从剧本拆解到虚拟拍摄,AI已经在爱奇艺的内容生产制作中深入开始应用。
“影视行业正在发生的颠覆性变化不只于长短,更在AI。从2023年年初ChatGPT4发布不久,爱奇艺就在行业中率先引入和使用AI。最开始我们对AI 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用于在运营上‘提质增效’。例如,宣发海报几乎全部实现AI参与,不仅能横图秒变竖图,更能短时间内批量产出海报;通过爱奇艺智能制作系统,显著提升剧本评估、选角效率以及帮助广告效果提高30%。从去年开始,我们将AI用在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中。今年4月的爱奇艺世界·大会上,我们发布了桃豆智能体和‘跳看’功能。”龚宇说,“现在每个月都有新的大模型在出现,但是幸好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大模型能取代人类,甚至是做到了方方面面都是最优秀的。这给后面的人更多的想象力和机会。”
如今,爱奇艺决定更进一步,计划上线AI剧场。
记者从爱奇艺方面了解到,剧场将面向全球征集内容创意和团队,并为创作者提供技术支持及创作补贴。首批15分钟以上、兼具艺术性和商业性的AI叙事影片计划于2026年一季度正式上线。首批上线影片将全部出自“爱奇艺AI剧场”创作营。优中选优的30支创作团队,会在7天的线下集训中接受第73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得主鲍德熹的全程深度指导,最终脱颖而出的15支团队将获得制作补贴、技术支持,登陆AI剧场,并在上线后获得平台提供的宣推及资源扶持。王晓晖提到:“入选作品的创作者也会参与会员费和广告收入的净利润分成。观众可以看到好作品,我们也希望创作者能够实现新的价值变现。”
“过去影视内容传统分类是UGC(普通用户生产内容)、PUGC(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士生产内容)和PPC(专业制作内容)。当它们都加上AI之后,未来将会变成怎样?”龚宇说,“就在这一两个月,我们看到新出现的一些大语言模型已经克服了之前生成视频时那些严重的缺陷。我想未来这个边界会越来越不清楚,可能一个超级个体(智能体)在大语言模型的加持下,就会变得特别聪明、特别有艺术性。这个未来的超级个体可能在明天、明年或者后年会做出商业长片来,而且内容的艺术性、商业性可能跟专业的电影公司或者影视工作室没有差别。AI颠覆长视频、短视频的时刻即将来临。我判断,如果特别乐观可能今年年底前就会出现有人参与但是AI主导的商业长片,最晚后年也会出现。”
发力线下乐园
在过去一年中,爱奇艺对外越来越多地提及IP开发。实际上,国内影视公司长期在IP衍生的商业开发方面较美国、日本等国处于落后的状态。因此,当近几年市场低迷时,IP衍生及相关业务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士关注到。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表示,此前国内影视公司IP运营收入低,主要有多方面问题。其一,原创性不足。过度依赖成熟IP,急于获得经济效益和市场认可,导致市场上相似IP影片泛滥,原创影片稀缺,创新能力缺失。其二,忽视文化含量。在“娱乐至上”思维下,IP影视作品过度追求感官刺激,缺乏文化承载,难以打造具有深度和内涵的优质IP。其三,IP运营模式单一。缺乏多元化拓展,未能将IP与不同产业领域深度融合、拓展应用场景,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生态体系。
记者查询资料时发现,早在去年第二季度的财报会上,爱奇艺就将线下IP体验业务放到了重点阐述位置。
今年5月时,龚宇再次公开表示:“我们要养成大IP,延续商业价值。”彼时,爱奇艺对外透露,爱奇艺线下乐园项目已经立项了扬州、开封两个城市。在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爱奇艺副总裁张航进一步描述了爱奇艺线下乐园的定位与内容。
张航这样说道:“我个人觉得主题乐园是IP最终极的运营场地,因为你在主题乐园是以非常沉浸的状态去体验。在一个主题乐园里面进行互动,这会极大加强IP与观众的情感联系。影视内容的创作有非常高的不确定性,每一个观众看完了剧集都会和剧中角色产生很强的情感连接,但是这部剧播完了以后,连接就断掉了。在线下让观众能够持续保持甚至能够更加增强这种情感连接,这样会创造一个新的消费场,反过来还会让这个IP的价值变得更好,为后续IP内容的线上开发积累一些势能。”
张航还表示:“我们希望在视觉上给观众很强的冲击力。除了将爱奇艺的影视IP在线下呈现出来,我们在开封和扬州乐园里面还有一些内容要和在地文化做一些结合。比如我们在扬州计划做一个‘飞跃运河’的体验项目,在开封我们就结合黄河、少林寺等相关文化元素。我们想通过技术把这些文化精神更好地面向年轻人、全球呈现出来。”
9月25日,爱奇艺官宣,第三座爱奇艺线下乐园将落地北京。
“乐园业务是提供情绪价值的重要载体。区别于传统乐园的占地大、投资大,爱奇艺要做的是小型化、强互动、快迭代的新型主题乐园。这种探索放眼全球也还没有影视娱乐公司能做到。爱奇艺的抓手和15年前进军影视业一样,仍然是依靠科技创新,主要通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再结合传统乐园声光电、触感体验等,在更小的物理空间中为用户提供同等甚至更为逼真、刺激的体验。这将与现在全球已有的主题乐园形成错位竞争。”龚宇对此表示,“在商业模式上,爱奇艺主要负责技术、内容、运营,合作方则以土地、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为主,双方分享门票和餐饮、衍生品等二次消费带来的收入。目前落地扬州、开封的爱奇艺乐园正在筹备中,力争今年年底和明年开业。第三家乐园也已选址北京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
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当前越来越多年轻的消费群体倾向于到线下消费,寻找情感价值以及社交价值的共鸣。爱奇艺拥有很多IP资源,也拥有提供线下体验式消费的潜力,但同时值得关注的风险包括,爱奇艺线下运营的经验较迪士尼、康卡斯特等海外传媒影视巨头有所欠缺。此外,线下乐园的运营涉及的业务场景也更复杂,如何做好规划、整合好资源真正把业务运转起来,也面临挑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爱奇艺在自营IP商品及IP周边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上半年,爱奇艺自营影视卡牌业务商品交易总额突破亿元,《淮水竹亭》和《赴山海》卡牌销售额创爱奇艺新高。此外,爱奇艺从去年开始布局线下VR剧场,目前已结合《风起洛阳》《唐朝诡事录·西行》等剧集运营了60家门店,覆盖全国30个城市。
如果爱奇艺的上述蓝图能够实现,那么未来将形成以长剧、综艺、动漫、电影、微剧等品类组成的内容产品矩阵,兼顾长短与节奏快慢;此外,将新增线下乐园、卡牌、剧场等IP衍生业务,进一步挖掘影视IP的商业价值,并且让公司业绩不再依赖“赌”爆款;而AI则会成为一个变量,退可降本增效,进则能带来全新的内容产品。
但现实与理想间究竟会有怎样的差距?本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来源:贝果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