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69年,二汽在鄂西北崇山峻岭的十堰开工建设。这场大规模建设不仅诞生了中国汽车工业的骨干企业,更催生了一座新兴工业城市。
从十堰山沟里的
“三线建设”企业
到产品遍布100多个国家的
跨国车企
东风汽车用56年
走过了一条
独特的“造城+出海”双线发展之路
56年来
东风走到哪
汽车产业生态圈就建到哪
一边在国内
打造一座座汽车城
一边把“中国车”名片
递到全球100多个国家
十堰奠基
深山崛起“中国商用车之都”
▲1969年1月9日,经武汉军区批准成立二汽建设总指挥部
▲二汽职工在扛运石料
▲二汽职工在汉江中抢运钢材
1969年,二汽在鄂西北崇山峻岭的十堰开工建设。这场大规模建设不仅诞生了中国汽车工业的骨干企业,更催生了一座新兴工业城市。
▲1983年,二汽建厂初期三堰片航拍图
“中国商用车之都”的桂冠背后,是东风为十堰带来的完整汽车产业链。2000年左右,十堰汽车产业已占整个工业产值的70%,成为“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
▲整齐待发的东风商用车
十堰的成功只是东风“造城能力”的起点。这座因车而建、因车而兴的城市,成为东风走向全国的起点。
▲十堰汽车城
走出大山
打造湖北500公里汽车长廊
▲1984年,二汽襄樊基地奠基
1984年,东风在襄樊建立轻型车基地。如今,汽车工业产销规模长期占襄阳市工业总量三分之一以上,襄阳汽车产业年产值达到2400亿元以上,跻身全国十大汽车工业城市前列。
▲神龙首批富康车下线
1992年,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东风轿车项目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随后,东风总部、东风技术中心、东风本田等项目相继落户。
一条长约13公里的“千亿大道”在武汉经开区崛起,带动2400家零部件企业集群发展,使武汉成为新能源汽车重镇。
十堰-襄阳-随州-武汉500公里汽车长廊全面贯通,成为全国唯一全系列发展的汽车集群,商用车和专用车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东风汽车武汉总部
▲东风汽车襄阳试车场
布局全国
从湖北走向珠三角
2003年,东风日产落户广州花都,为珠三角汽车产业链注入新活力。20年间,累计有超过1300万辆汽车从这里销往全国,创造了19000亿元产值和2400亿元的税收贡献。
花都汽车城年产值达到1749亿元,实现15倍的跃升,见证了东风“落地一处、带动一方”的产业影响力。
“东风在哪,汽车城就在哪”——这句话背后是东风与入驻城市共生共荣的发展模式。通过构建完整产业生态,东风在每个基地城市都实现了与当地经济的深度融合。
1983年创行业先河
拿下出海“通行证”
在国内布局的同时,东风早已放眼全球。1983年5月,东风开创行业先河——成立东风汽车工业进出口有限公司。
这是中国汽车行业第一家企业所属的外贸公司,意味着东风率先获得进出口贸易自主权,拿到了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1986年,二汽进出口公司出口的140辆东风车
“将来我们的产品还要卖到国外去”——这是二汽建设之初就确立的愿景。数十年磨一剑,如今东风已将业务拓展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3年11月27日,岚图汽车在荷兰上市
▲2023年11月28日,全新一代东风奕炫在沙特阿拉伯吉达发布上市
▲2024年11月18日,东风猛士917(海外版MHERO I)在阿联酋迪拜上市销售
从产品出口到本地化运营,东风的全球化战略不断深化:
欧洲市场,意大利罗马旗舰展厅创下订单纪录,东风新能源汽车备受青睐;
中东市场,阿联酋阿布扎比品牌发布会惊艳亮相,猛士沙漠驰骋;
东南亚市场,马来西亚本地化工厂实现深度扎根;
南美市场,智利公路上东风轻卡成为常见风景;
非洲市场,尼日利亚矿山东风重卡穿梭忙碌。
▲东风商用车亮相墨西哥
▲东风商用车开拓非洲市场
“每到一个国家,就深耕一片市场”——东风在全球建立完整的销售网络、售后服务体系和品牌形象,实现从“走出去”到“走上去”的跨越。
从十堰深山到全球舞台
东风汽车用56年
诠释了何为
“中国的东风,世界的东风”
这条从十堰出发的路
正在通向更远的未来
出品:武汉经开区党工委宣传部
武汉经开区融媒体中心
来源:东风头条
编辑:王娅
审核:吕作璐
来源:中国车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