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州是北京南大门,是山东对接京津冀的桥头堡,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美誉。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作为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在此天然交融,齐鲁文化和燕赵文化在此和谐共生。这里人杰地灵、英雄辈出。射日英雄后羿的传说在此发源,治水英雄大禹
□李文豪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举办抗战题材长篇小说《白光》新书发布和座谈会,很有意义。
德州是北京南大门,是山东对接京津冀的桥头堡,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美誉。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作为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在此天然交融,齐鲁文化和燕赵文化在此和谐共生。这里人杰地灵、英雄辈出。射日英雄后羿的传说在此发源,治水英雄大禹在此功成,乱世英雄刘备在此崛起,平叛英雄颜真卿在此挥兵,抗倭英雄尹秉衡在此出生,抗日英雄左宝贵由此血脉传承……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全国道德模范孟祥斌更是当代中国公认的英雄。
德州还是一片红色的热土。这里诞生了山东省最早的农村党支部——齐河县后里仁庄党支部。这里发动了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人民抗日武装起义——冀鲁边区抗日武装起义;这里形成了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关内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这里成立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个县级人民政府——乐陵县抗日民主政府;这里创建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冀鲁边抗日根据地。这“四个第一”确立了“北有冀鲁边,南有沂蒙山”“先有冀鲁边,后有沂蒙山”的历史定位。这里发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禹城大战。英雄沃土孕育革命文化,革命文化催生红色经典。德州作家郭澄清以鲁北抗战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大刀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经推出,轰动一时,且传承不衰、影响至今,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成为永恒的经典。进入新时代,德州市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主题文艺创作,《长河谣》《西风烈》《西征》《南下》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先后涌现。抗战题材作品尤为可观,高艳国与赵方新以冀鲁边区抗战为背景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血砺忠诚》、陈璞平以中国抗日战争最后一战——禹城大战为背景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最后一战》、李好斌以鲁西北与冀南运东地区抗战为背景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烽火》、杨剑茹以我军第一支自制步枪的设计制造者刘贵福为原型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敬慕的回眸》以及邢庆杰以抗日英雄白光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白光》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邢庆杰是我市文坛的代表人物,《白光》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该书以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齐河、禹城一带的抗日英雄白光的真实事迹为蓝本,通过文学形式再现英雄的峥嵘岁月,塑造了“特等人民功臣”“孤胆英雄”的鲜明文学形象,是一部融合历史真实与文学创造的优秀作品。作品艺术地再现了鲁西北军民英勇抗战的光辉历史,弘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对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大力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作品还以质朴、准确的语言,在讲好故事的同时,把地域民风民俗、历史文化等完美地呈现出来,勾画出浓郁的鲁西北生活图景。作为德州市委宣传部重点扶持项目、山东省作协文学精品扶持项目和山东省委宣传部“齐鲁文艺高峰计划”入选项目,长篇小说《白光》率先在《中国作家》刊发,后由作家出版社编辑成书,成为新时代抗战题材小说的又一力作。
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长篇小说《白光》就是近年来书写英雄的代表作品。这部作品的推出,是德州文学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献礼之作。
文学评论和文学创作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彼此借力,相互砥砺。各位评论家对作品的点评是对作者的一次有益指导,更是对德州文学创作的一次有力帮促。相信此次座谈会定会对长篇小说《白光》的传播推广、对推动德州文艺的繁荣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祝愿朋友们此次德州之行,能近距离领略黄河之浩浩、运河之悠悠;能全方位感受齐风鲁韵的古道热肠、燕魂赵魄的侠义豪情,更有那充盈天地、凛然千秋的英雄之气!
来源:大众网•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