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辉:初心如磐逐梦农业科研 “殿堂”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7 19:42 1

摘要:在广袤的乡野间,水乡临泽宛如一颗温润的明珠,熠熠生辉。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孕育了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董明辉,他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与执着,成为农业科研领域的一颗耀眼明星。

在广袤的乡野间,水乡临泽宛如一颗温润的明珠,熠熠生辉。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孕育了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董明辉,他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与执着,成为农业科研领域的一颗耀眼明星。

自小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的董明辉,泥土的芬芳与农事的辛劳,是他成长记忆里最深刻的印记。怀揣着对农业的热爱,他凭借不懈努力考入扬州大学,在专业知识的殿堂中汲取养分,为日后的科研之路筑牢根基。此后,他在农业科研领域一路攻坚克难,以卓越的科研能力与执着的探索精神不断攀登,最终成长为苏州市农科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

田间启蒙

菜园里播下农学初心

董明辉出生于临泽镇一个质朴的农村家庭。父亲是水利系统工作人员,母亲是勤劳坚韧的农妇,用双手操持着家中农事。在这个大家庭里,董明辉排行老四,上有两个哥哥、一位姐姐,下有一个弟弟。

“小时候,家里主要种植蔬菜供应周边市场。”回忆往昔,董明辉眼中满是温情,“我常常跟着母亲在菜园忙碌,从播撒种子到浇水施肥,再到收获果实,乃至菜场销售,每个环节都亲身参与。”这段与土地亲密接触的时光,不仅在他心中种下对农业的炽热情感,更让他对农事活动有了细致入微的了解。

高中毕业后,董明辉迎来人生首个重要转折点——高考。然而,首次高考的失利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他心中的希望,他被专科学校化工专业录取。但怀揣着农业梦的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次入学机会,选择复读。1991年,经过一年的拼搏与努力,他以超过一本录取分数线的优异成绩,顺利踏入了江苏农学院(今扬州大学)的大门。

事实上,高考填报志愿时,董明辉曾坚定选择南京粮食经济学院(今南京财经大学),一心想从事农业相关工作、为农业发展出力。虽然最终未能进入心仪院校,但被江苏农学院录取,还是让他离农业梦想更近一步。自此,他正式踏上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农业科研道路,开启用智慧和汗水书写辉煌的人生旅程。

大学期间,董明辉如干涸的海绵般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他不仅系统学习农业教育与推广专业知识,还主动投身各类科研项目。每一次实验的精心操作、每一组数据的仔细分析、每一场讨论的激烈碰撞,都成为他通往农业科研殿堂的坚实阶梯,为日后的科研工作筑牢了根基。

逐梦前行

从校园到科研一线的跨越

初入高校不久,江苏农学院与其他院校合并,正式更名为扬州大学。1995年,董明辉从扬州大学本科毕业,凭借优异成绩获得免试研究生资格。应学校工作要求同年留校参加工作,保留学籍1年。攻读研究生阶段,他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教授,专注于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研究。在张洪程教授悉心指导下,董明辉的科研能力显著提升,不仅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还发表多篇学术论文,逐渐在农业科研领域崭露头角。

“张洪程教授对我的影响深远持久,宛如灯塔照亮科研道路的每一步。”董明辉满怀感激地说,“导师严谨治学、言传身教,不仅在学术上为我拨云见日、指点迷津,更在为人处世方面为我树立了标杆,让我懂得何为真正的学者风范。”

2000 年研究生毕业时,董明辉面前有一条平坦诱人的道路 —— 进入政府工作,但内心深处的科研热情与对学术的执着,让他毅然选择留校。在扬州大学的十余年间,他一边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一边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这段经历不仅提升了他的学术水平,更让他对农业科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009 年,董明辉迎来全新挑战与机遇,他被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选派至宜兴市西渚镇挂职锻炼。在此期间,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积极推动当地“一村一品”项目落地。他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亲切交流,结合各村实际与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地打造了优质稻米、优质果品、特色花卉等一系列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良性发展格局。董明辉的出色表现赢得宜兴市政府和扬州大学的高度赞誉,也为日后科研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

2010年,董明辉迎来人生又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参加苏州市面向全省的公推公选,在30余名竞争者中,凭借出色学术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脱颖而出,并当选苏州市农科院副院长。

在苏州市农科院工作期间,董明辉继续深耕农业科研领域,长期坚守在田间地头,忙碌时全年休假不超过15天,全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他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大量学术论文和专著,为农业科研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他积极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和科普工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持。

凭借突出贡献,董明辉获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荣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特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农业农村部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三等奖和江苏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等。

以科研智慧浇灌家乡发展之花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每年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之际,走进临泽镇营南村的羊肚菌种植大棚,仿佛踏入了一个梦幻的菌类王国。棚内,羊肚菌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般错落点缀,赤松茸则顶着棕红的“小伞”,在温润的空气中悠然生长,颗颗鲜嫩肥厚,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勾勒出一幅令人心醉的田园丰收图景。这片满载希望的土地,正是董明辉心系家乡、倾心耕耘的丰硕结晶。

虽身处繁华的苏州,董明辉的心却始终系着故乡高邮,每逢节假日或空余之时,他总是迫不及待踏上归乡路,一头扎进高邮广袤的田野,用脚步细细丈量土地,用心静静倾听农业发展的脉动,为家乡农业腾飞出谋划策。

近年来,董明辉全身心投入到临泽镇乡村振兴事业中,如技艺精湛的工匠般雕琢这片土地。凭借深厚科研底蕴与专业知识,他积极引进农业新品种、推广前沿新技术、打造特色新品牌,为当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高邮是我生命的根、灵魂的归宿,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董明辉目光坚定、语气真挚地说,“我想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和所学,为家乡农业发展添砖加瓦。” 在他的推动下,临泽镇营南村成功引入食用菌种植项目,收获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营南村的食用菌种植,是我与家乡携手合作的成功典范。” 董明辉面带自豪微笑介绍,“我们巧妙地利用农业秸秆作为食用菌培养基原料,这一举措不仅有效解决了秸秆焚烧的污染问题,让乡村天更蓝、空气更清新,还为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在董明辉的悉心指导下,临泽镇营南村顺势建起了食用菌种植基地,并大胆引进了羊肚菌、赤松茸等珍稀品种。通过科学种植与精细管理,食用菌的产量大幅提升,品质更是上乘,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售价十分可观,成为了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目前,董明辉又将目光投向了产品的深加工领域,他将联合苏州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帮助将食用菌或做成开袋即食的休闲食品,或制成美味可口的调味品,以此来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增加种植户的收入,让家乡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作为一名投身农业领域的专业人士,对于如何将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董明辉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科技就是新质生产力,科技兴农需要技术推广人员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他认为,人才是最大的发展驱动力,政府可积极推广科技人才助力乡村发展模式,吸引农业科技人才投身高邮农文旅融合事业,提供在住房补贴、创业资金扶持、科研成果转化奖励等方面保障条件,让其安心扎根乡村;同时搭建对接平台,组织人才实地调研,依托高邮不同区域资源特色和产业基础,精准制定科技赋能方案,为休闲旅游智能化管理、文化体验活动创新设计提供技术指导。如此,科技人才将成为高邮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强大引擎,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来源:高邮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