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9 月 23 日,鸿蒙智行正式发布了全新问界 M7,这款被寄予厚望的中大型 SUV 带着 "脱胎换骨" 的产品力而来。新车售价区间 27.98-37.98 万元,相比老款上调约 3 万元,但提供了增程 / 纯电、5 座 / 6 座等 12 款车型
2025 年 9 月 23 日,鸿蒙智行正式发布了全新问界 M7,这款被寄予厚望的中大型 SUV 带着 "脱胎换骨" 的产品力而来。新车售价区间 27.98-37.98 万元,相比老款上调约 3 万元,但提供了增程 / 纯电、5 座 / 6 座等 12 款车型选择。当 "小号 M8" 的外观遇上华为 ADS 4.0 智能驾驶,这款新车究竟是颜值大于实力,还是真正做到了内外兼修?
初见全新问界 M7,便能感受到其与 M8、M9 一脉相承的家族印记,这也让不少消费者将其称为 "小号 M8"。新车采用了最新的家族式设计语言,前脸 "星环双翼" 大灯与贯穿式 LED 灯带的组合,不仅拉伸了横向视觉宽度,更增添了几分未来科技感。封闭式中网设计搭配两侧的实际进气口,既符合新能源车的设计潮流,又兼顾了空气动力学性能。
车身侧面线条流畅而富有力量感,半隐藏式门把手与 20 英寸双色旋风轮毂的搭配,让整车风阻系数优化至 0.249Cd,达到同级优秀水平。车顶 192 线激光雷达与翼子板摄像头形成的 "犄角" 造型,虽然凸显了科技属性,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 有用户认为这种设计破坏了车顶线条的完整性,尤其在浅色车身上更为明显。
尾部设计与车头相呼应,贯穿式 3D 悬浮能量水晶尾灯内部镶嵌 256 颗 LED 光源,支持动态灯光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新车提供黑曜套件选装,包括品牌标识、前后包围和窗框的熏黑处理,配合红色卡钳,满足年轻消费者对运动感的需求。车身颜色方面,新增的珊瑚红采用特殊漆面工艺,在阳光下呈现出独特的光泽质感,成为发布会现场的焦点。
踏入车内,全新问界 M7 的内饰设计让人耳目一新。对称式布局搭配 16.1 英寸 3K 悬浮中控屏、26 英寸 WHUD 和 17.3 英寸后排娱乐屏,构建出科技感十足的多屏交互系统。中控台大面积采用 Nappa 真皮与软质材料包裹,樱桃木纹饰板与晶钻挡把的组合,试图在商务与居家氛围间找到平衡点。
不过,一些细节处理仍有提升空间。多位媒体试驾后反馈,中控台木纹饰板在阳光直射下存在反光问题,尤其在驾驶位观察中控屏时,易产生炫光干扰。浅色内饰(如韶华杏)虽然营造出温馨雅致的氛围,但实际使用中发现耐脏性较差,家庭用户可能需要频繁清洁。
储物空间设计体现了用心与妥协的矛盾。全车 29 处储物格的数量相当可观,中控台下方开放式储物格和带冷藏功能的中央扶手箱都很实用。但门板储物格深度不足,放置 500ml 水瓶时会出现晃动;后排杯架尺寸偏小,无法固定大尺寸饮料杯,这些细节处理与竞品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从上市首周的用户反馈来看,全新问界 M7 呈现出明显的评价分化。在汽车之家论坛的调查中,63% 的用户认为外观 "相比老款有质的飞跃",尤其对家族式前脸和贯穿尾灯赞赏有加。但也有 28% 的用户对激光雷达的突兀设计表示不满,甚至有车主调侃 "像顶着个外卖箱"。
座椅系统的舒适性表现获得了多数用户认可。前排 12 向电动调节、加热 / 通风 / 按摩功能的组合,满足了多数用户对舒适驾驶的需求。二排零重力座椅(选装)的体验尤为突出,有用户形容 "长途乘坐后腰部疲劳感明显减轻"。不过身高超过 180cm 的用户反馈,二排座椅对腿部支撑稍显不足,连续乘坐 2 小时以上会感到不适。
空间表现方面,6 座版第三排腿部空间得到了家庭用户的认可,相比理想 L6 等竞品有明显优势。但溜背造型导致第三排头部空间受限,身高 175cm 以上乘客会有压抑感。5 座版后备箱扩展能力则获得户外爱好者青睐,放倒后排后可轻松容纳自行车和露营装备。
智能系统体验呈现两极分化。华为鸿蒙座舱的流畅度和语音助手响应速度(0.5 秒)获得一致好评,手机应用无缝投屏功能被频繁使用。但第三方应用生态成为短板,有用户吐槽 "车载 KTV 延迟明显"、"游戏模式纯属噱头",实际使用频率远低于预期。
全新问界 M7 最显著的提升来自智能驾驶系统。华为乾崑 ADS 4.0 的硬件配置堪称豪华:192 线激光雷达、后向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5 颗 4D 毫米波雷达、12 颗超声波雷达及 11 个高清摄像头,这种传感器配置已达到行业第一梯队水平。实际体验中,系统在全国高速和城市快速路的 NCA 领航辅助表现稳定,环岛通行、密集车流变道等场景处理流畅,覆盖 400000 + 城乡镇的地图数据也保证了实用性。
底盘升级同样值得关注。新车基于途灵平台打造,采用全铝合金前双叉臂与后五连杆悬架,中高配车型还配备双腔空气悬架,支持 5 挡高度调节(范围 80mm)。有媒体实测显示,在连续减速带路段,空气悬架版本相比机械悬架能减少约 40% 的震动传递,舒适性提升明显。
动力系统提供增程和纯电两种选择。增程版搭载 1.5T 增程器(118kW),CLTC 纯电续航最高 315km,综合续航达 1625km;纯电版 CLTC 续航最高 710km,30%-80% 快充仅需 15 分钟。值得注意的是,增程版全系标配双电机四驱,相比老款入门即两驱的配置有明显提升。
在问界产品矩阵中,全新 M7 的定位十分清晰 —— 填补 M5 与 M8 之间的中大型 SUV 市场空白。27.98-37.98 万元的售价区间,直接将竞争对手锁定为理想 L6(23.98-30.98 万元)、小鹏 G9(26.39-35.99 万元)和魏牌蓝山(27.38-30.88 万元)。
与竞品相比,全新问界 M7 在智能驾驶硬件和品牌溢价上具备一定优势,但理想 L6 等竞品凭借更早的市场布局和成熟的家庭用户口碑,仍保持着销量领先。值得注意的是,乐道 L90 以 "租电模式" 将起售价压至 20 万元内,虽然级别不同,但可能分流部分预算敏感型用户。
产品序列内部也存在一定竞争关系。数据显示,问界 M8 自今年上半年上市以来月均销量稳定在 8000 台以上,而全新 M7 的尺寸(5080/1999/1780mm,轴距 3030mm)与 M8(5210/1999/1800mm,轴距 3150mm)差距不大,价格重叠度较高,未来可能出现内部销量分流。
那么,这款 "脱胎换骨" 的全新问界 M7 究竟是否值得购买?答案取决于你的核心需求。
如果你是科技尝鲜者,华为 ADS 4.0 系统和鸿蒙座舱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领先的智能驾驶硬件配置、流畅的多屏交互体验,以及手机生态的无缝衔接,这些都是同价位竞品难以比拟的优势。
对于家庭用户,6 座布局的第二排独立座椅和优于同级的第三排腿部空间值得考虑,但需注意第三排头部空间的局限性。若家庭成员身高普遍超过 175cm,建议优先考虑传统 SUV 造型的竞品。
预算方面需要理性看待。3 万元的价格上调换来了全面的产品升级,但入门版 27.98 万元的价格已接近老款中配水平。如果对智能驾驶需求不高,现款 M7 的优惠幅度可能更具吸引力;若追求最新科技体验,建议选择 31.98 万元的中配版本,可获得双腔空气悬架和完整的智能驾驶功能。
动力版本的选择应结合实际使用场景。有家用充电桩、年行驶里程低于 2 万公里的用户,纯电版 710km 续航已能满足需求;而经常长途出行或充电不便的用户,增程版 1625km 的综合续航更具实用性。
最终,全新问界 M7 呈现给我们的是一款优点突出、短板明显的产品。它在智能科技和设计质感上的进步值得肯定,但细节处理的瑕疵和价格的上探也让其竞争力打了折扣。对于追求科技感和品牌溢价的用户,这是一款值得考虑的选择;而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的消费者,或许可以等待市场终端优惠或后续改款车型。在竞争激烈的中大型 SUV 市场,没有绝对完美的产品,只有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来源:枫叶亂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