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从“卡脖子”到“填空白”,看一枚晶体的全球突围战→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7 18:18 1

摘要:PET-CT,全称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是当今医学领域中反映病变基因、分子、代谢及功能状态的尖端显像设备。它好似一双“火眼金睛”,能精准探测出人体2毫米大小的肿瘤,为癌症初期筛查提供关键支撑,堪称生命科学与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里程碑。而这双“火眼金睛”的核

PET-CT,全称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是当今医学领域中反映病变基因、分子、代谢及功能状态的尖端显像设备。它好似一双“火眼金睛”,能精准探测出人体2毫米大小的肿瘤,为癌症初期筛查提供关键支撑,堪称生命科学与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里程碑。而这双“火眼金睛”的核心,竟藏在一枚枚小小的L(Y)SO闪烁晶体中——正是这看似不起眼的材料,承载着高端医疗设备的技术灵魂,也一度成为我国医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新材料领域的突破往往决定着众多产业的发展高度。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眉山博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雅新材”),正是秉持着“奋起直追”的信念,凭借对科技创新的执着与坚守,成功攻克高端医学设备PET-CT核心材料——闪烁晶体制备技术,用一枚晶体打响全球突围战,打破国外企业主导的局面。

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传奇

更是中国在关键领域实现

“补短板、填空白”的生动实践

深刻诠释着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

重大意义

前瞻布局洞察行业痛点

扛起技术攻关使命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国稀土因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及高端医疗等领域,是名副其实的“工业维生素”,更是国家重要战略物资。

“然而,尽管我国拥有全球领先的稀土资源储量,但长期以来,我国稀土产业陷入‘资源优势不等于技术优势’的困境,尤其是高附加值材料应用领域。”博雅新材常务副总经理梁振兴的话语中,满是对行业痛点的惋惜。

△ 博雅新材全景

彼时,PET-CT核心材料——闪烁晶体制备技术主要掌握在国际领先企业手中。由于技术门槛较高,国内相关产业链尚未成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PET-CT设备的成本控制。对于许多医疗机构而言,设备采购和维护成本成为普及应用的现实考量。而对于需要癌症筛查的患者群体,检测费用可及性也面临实际挑战。这一技术现状客观上形成了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发展需要突破的关键环节。

打破这一困局的关键,正是由博雅新材以重稀土“氧化镥”为原料,自主研发了“硅酸(钇)镥L(Y)SO闪烁晶体”的制备及加工技术,并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逐步实现核医学影像探测材料国产化替代。

△ 产品图

“做这件事,不只是为了企业发展,更是为了让中国稀土‘物尽其用’,让高端医疗技术惠及更多百姓。”博雅新材研发团队带着对科技的热爱与对国家的责任,踏上了一条“从0到1”的技术攻关之路。

研发之路十年磨一剑

突破技术封锁壁垒

“2016年,我们从成都搬迁到眉山,党委政府给了我们最关键的支持。”梁振兴回忆起研发初期的困境,仍感慨万千。闪烁晶体研发是典型的“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领域。实验过程中,温度、纯度、生长速度等任何一个参数的细微偏差,都可能导致整个实验失败。更重要的是,长期的研发投入看不到即时回报,许多企业望而却步。

△ 博雅新材厂区

但眉山坚定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推动“1+3”产业发展的决心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耐心,成为博雅新材最坚实的后盾。园区主动对接技术资源,帮助企业搭建研发平台;政府部门提供专项研发资金,缓解资金压力;甚至在企业遇到设备调试难题时,相关部门还协调行业专家上门指导。“他们不急于求成,而是陪着我们一步步解决问题,这份信任让我们有勇气坚持下去。”梁振兴说。

博雅新材攻关的硅酸(钇)镥L(Y)SO闪烁晶体,是全球最新一代人工合成闪烁晶体,其核心优势在于“四高”——高光产额、高能量分辨率、快衰减时间、高一致性。这四个特性,正是PET-CT实现精准检测的关键,但也意味着制备技术的极致复杂。

△ 产品图

为了突破这一技术,研发团队开启了“实验室攻坚模式”:白天,他们在高温炉前紧盯晶体生长状态,记录每一组数据;夜晚,团队成员围坐在一起,分析实验结果,优化工艺参数。为了找到最佳原料配比,他们做了无数次实验;面对大尺寸晶体生长装备不稳定的问题,团队从装备结构设计、材料选用到控制系统,逐一拆解、重新研发;为实现生产过程智能调控,他们引入先进算法与传感器技术,将晶体生长的“经验判断”转化为“精准数据控制”。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重来。从2014年到2025年,整整11年,团队终于攻克了“L(Y)SO闪烁晶体制备技术”——成功开发提拉硅酸(钇)镥L(Y)SO闪烁晶体生长、晶体阵列加工等关键工艺,建立完善的品控体系,掌握提拉法晶体生长设备设计、热场结构设计等核心技术。该企业主持完成的“大面积、高性能L(Y)SO闪烁晶体及应用”项目,经第三方成果鉴定,结论为“该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科技转化赋能民生福祉

让高端医疗“平民化”

技术突破的最终目的是惠及民生。随着”L(Y)SO闪烁晶体制备技术“的攻克,博雅新材实现了高端核医学影像设备关键探测材料的全面国产替代,直接推动PET-CT设备与检测费用“断崖式”下降。

在技术突破前,国内PET-CT设备完全依赖进口,单台价格高达5000万元,许多基层医院根本无力购置,患者做一次全身肿瘤检测,费用需要15000元左右,这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沉重负担。“当时有患者因为承担不起检测费,错过了最佳筛查时机,我们看了特别揪心。”博雅新材副总经理兼激光闪烁事业部总经理官伟明说道。

△ PET-CT设备

而如今,得益于国产晶体的应用,国产化设备的崛起,PET-CT设备价格降至1000多万元,降幅超过70%;全身肿瘤检测费用最低降至5000元,降低了肿瘤检测成本约50%,也使得更多家庭能够承受。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700余台PET-CT设备投入使用,其中超70%的设备采用了博雅新材的闪烁晶体。这意味着,每10名接受PET-CT检测的患者中,就有7人受益于这项国产技术。

不仅如此,博雅新材还凭借技术优势,在行业标准制定中掌握了“话语权”——牵头制定1项行业标准,参与9项团体标准,拥有国内外授权专利130余项。这些标准的制定,不仅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更推动我国稀土新材料产业从“跟随”走向“引领”,为实现我国从“稀土大国”向“稀土强国”的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

创新引领构建产业生态

迈向全球竞争新高度

“技术突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博雅新材始终认为,企业的发展要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在技术层面,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计划结合其他稀土元素特性,向更多稀土体系及交叉领域拓展。“比如将闪烁晶体技术应用到工业检测、航空航天等领域,让稀土材料发挥更大价值。博雅新材是欧洲核子中心(CERN)探测器升级项目全球独家供应商。”官伟明介绍,目前团队已启动新型稀土闪烁晶体的研发,预计明年将推出性能更优的产品。

△ 产品图

在产业层面,博雅新材正构建“基材-部件-设备”三级垂直产业链:从核心材料晶体,到PET-CT设备部件,再到参与高端医疗设备研发,逐步实现从“材料供应商”向 “精密仪器生产商”的跨越。“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国不仅能生产核心材料,还能造出世界一流的PET-CT设备。”梁振兴说。

如今的博雅新材,已拥有一整套硅酸(钇)镥L(Y)SO闪烁晶体单晶炉及晶体生长系统,实现规模化量产。2024年,硅酸(钇)镥L(Y)SO闪烁晶体,拿下“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该企业先后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成为我国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标杆。

△ 产品图

从一枚晶体的技术突围,到一个产业的生态构建,博雅新材的故事,是四川企业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缩影,更是中国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企业自主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封锁的生动实践。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指引下,越来越多像博雅新材这样的企业,正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在关键领域不断突破,为我国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记者手记

眉山博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用11年时间攻克“L(Y)SO闪烁晶体制备技术”,不仅打破了由国外企业主导的市场格局,更重塑了高端医疗设备产业链格局,其破局之路颇具启示意义。

过去,尽管我国拥有全球领先的稀土资源储量,但长期以来,我国稀土产业陷入“资源优势不等于技术优势”的困境,尤其是高附加值材料应用领域。博雅新材的实践撕开了突破口——以企业为创新主体,锚定“卡脖子”关键领域持续攻坚,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力,让国产PET-CT设备走进更多医院,让癌症早筛惠及寻常百姓。

这枚晶体的价值,早已超越材料本身。它印证了“科技自立自强”的现实路径:既需要科研者如博雅创始人的战略眼光与坚守,也需要企业舍得投入、敢于突破的魄力。当更多企业聚焦关键领域“补短板、填空白”,就能为中国产业升级注入硬核动力,让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愈发牢固。

本文来自【天府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