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镜头里,小狗缩在角落瘦得骨头都凸出来,主播红着眼眶哽咽着说“基地断粮三天了,再没人帮它们就撑不住了”,还特意把小黄车顶在屏幕最显眼的位置,说“拍下就能直接给毛孩子送粮”。
刷到“流浪狗断粮急求助”的直播间时,你会不会也动过恻隐之心?
镜头里,小狗缩在角落瘦得骨头都凸出来,主播红着眼眶哽咽着说“基地断粮三天了,再没人帮它们就撑不住了”,还特意把小黄车顶在屏幕最显眼的位置,说“拍下就能直接给毛孩子送粮”。
可你有没有试过追问一句“基地具体在哪”?我试过得到的不是地址,而是下一秒就被踢出直播间的提示。
明明是“救急”,为什么连最基本的地址都不敢说?
6月6日深夜,一则标题为“基地断粮第3天,小狗快撑不住了”的直播在平台传播。
点进直播间可见,主播坐在一堆狗粮袋子后,手持手机对着狗笼拍摄,语气满是哭腔。
“这些狗都是从屠宰场抢下来的,现在一粒粮都没了,大家拍下这个链接,商家会直接把粮送到基地,就算帮它们活下来了。”
评论区中,有人留言“已拍,希望狗狗好好的”,也有人提出疑问,“能不能说下基地地址?我家附近有宠物店,想多捐点罐头。”
但这条疑问刚发出,就被满屏的“加油”“已下单”刷屏,主播全程未回应。
类似追问两次“基地在哪个城市”的观众,甚至会被直接移出直播间。
深入搜索后发现,这类“流浪狗救助”直播间的操作高度统一,主播必带哭腔讲述“救狗故事”,小黄车必挂同一款狗粮,地址栏必标注“无需填写,默认发基地”。
而且,一旦有人提及“地址”“实地探访”,要么被无视,要么被踢出。
更反常的是,这些直播间小黄车指向的店铺名称虽不同,但狗粮的包装、规格、宣传文案却如出一辙。
若真是紧急救助,公开地址吸引更多物资捐赠本是常理,若狗粮确需送抵基地,确认具体位置更是基本操作。
这些说不通的细节,正是骗局露出的马脚。
要揭开真相,需先从主播账号与小黄车关联店铺入手。
观察多个“救助主播”的账号主页可见,这些账号无一条救助日常视频,无一张基地环境照片,简介中也未提及“救助”相关内容,唯一的共同点是,粉丝数全卡在1000左右。
熟悉直播规则的人都清楚,1000粉丝是平台开通带货权限的“门槛”。
真正的流浪狗救助者,通常会分享狗狗日常、救助过程以吸引同频关注,但这些账号更像为“达标带货”注册的“工具号”,无需真实内容,只需凑够粉丝数,就能开播卖货。
进一步查询粉丝来源发现,近80%的粉丝都是无头像、无动态的“僵尸粉”,显然是靠违规手段刷来的“达标数据”。
再看小黄车关联的店铺,随机选取一家店铺,其营业执照显示为“某宠物用品有限公司”,注册地址标注在某省会城市写字楼内。
但按地址在地图检索,仅能找到一家外卖店,未发现“宠物用品公司”的踪迹,联系平台客服查询店铺实际经营地址,得到的回复仅是“商家未公示具体信息”。
更关键的是,通过电商数据工具查询销量发现,该店铺的订单几乎全来自4个关联账号,而这4个账号与此前发现的“救助号”特征完全一致,粉丝数1000左右,主页无救助内容,仅专注“流浪狗救助”直播。
顺着这4个账号的关联信息追溯,最终找到背后的运营公司。
令人意外的是,该公司还绑定着一个昵称随意的主账号,“某某的粉色大裤衩”(“某某”类似随口取的小名)。
将这个昵称输入搜索引擎,竟跳出一篇3年前的帖子,标题为“手把手教你靠流浪狗直播赚钱”,评论区中,“某某的粉色大裤衩”留言称“已实操,半个月回本,感谢楼主”。
这个不起眼的昵称,成为打开灰色产业链的钥匙。
点击帖子附带的下载链接,一份名为“流浪狗直播变现全攻略”的文件,彻底曝光了这场“爱心生意”的全貌。
这份“攻略文件”共20多页,从注册营业执照、开通网店,到搭建直播间、吸引流量,每一步都写得如同“傻瓜说明书”,核心内容仅有一句话,“不用真养流浪狗,不用租基地,有录好的视频就能开播。”
所谓的“救助视频”,根本不是实时拍摄,文件中附带十几个G的素材包,全是提前录制的“流浪狗惨状”。
有小狗在笼中发抖的画面,有主播假装喂饭的场景,甚至有“模拟断粮”的片段,将空狗粮袋倒过来晃动,搭配“没粮了”的哭腔解说。
文件中还特意提醒,“素材要循环播放,每次开播换不同片段,避免被发现是录屏。”
为规避平台违规处罚,文件还设计了“风险隔离”操作,用“达人号”开播,小黄车关联的店铺则以公司名义注册。
这样一来,即便直播间因“虚假宣传”被封,店铺资金提现也不受影响。
最讽刺的是,文件末尾还加了一句“此方法不道德,不建议模仿”,既传授骗钱技巧,又想撇清责任,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做法,更显心虚。
除“直播带货”外,文件还透露了更无底线的变现方式,有人专门盗取短视频平台上他人发布的流浪猫狗救助视频,剪掉原作者水印后,直接挂在自己的小黄车卖货。
甚至有商家在网上兜售“流浪狗直播素材”,9.9元就能买到50个“断粮求助”视频片段,还附赠“主播哭腔台词脚本”。
或许有人认为“能分清录屏与实时直播”,但文件中附带的测试结果打破了这种侥幸,给100人看两组图片,最终仅3人能分清区别。
原因很简单,肉狗养殖场的狗大多瘦弱、环境杂乱,与“救助站”画面高度相似,普通人仅靠单个镜头,根本无法判断背后是真实救助还是刻意营造的“惨状”。
正如《南方日报》此前揭露的,这类虚假救助的成本极低,租临时场地、买几只廉价小狗、下载素材、编“断粮”故事,就能将“爱心”转化为按单赚钱的生意。
更令人痛心的是,这些骗局不仅骗走钱财,还摧毁了社会对流浪动物救助的信任,当真正需要帮助的救助者发出求助时,反而会被质疑“是不是又在骗钱”。
拆解完这场骗局不难发现,最无辜的是被当作道具的小狗,它们或许真的饥饿、恐惧,却沦为骗子赚钱的工具。
同样无辜的是真心献爱心的人,他们怀着善意下单,以为拯救了生命,最终却只是为骗子的口袋添了收入。
但不能因这些骗局,就否定所有流浪动物救助。
现实中,许多人正在默默开展真实救助,有人拿出房租租基地,有人每天下班后绕路喂流浪狗,有人自费为受伤狗狗治病。
可他们面临的困境远超想象,没有稳定资助,狗粮、疫苗、医疗费用全靠个人承担,一旦资金断裂,基地里几十甚至上百只流浪狗,就会再次面临无家可归的命运。
所以再刷到“流浪狗救助”直播时,不妨多一份警惕,先查看账号是否有长期救助记录,再询问基地地址是否可公开。
甚至可提出“想看狗狗实时画面”,真正的救助者不会畏惧这些要求,反而会因获得关注而欣慰。
若遇到回避问题、随意踢人的直播间,果断划走就是对自身善意的保护。
善意从无过错,错的是利用善意牟利的骗子。
不必因害怕被骗而收起好心,只需学会分辨真假,让善意真正落在需要帮助的流浪狗身上,落在默默付出的真实救助者身上。
毕竟,真正的温暖不该被套路消耗,真正的救助也不该独自承受困境。
来源:沧海梦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