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温杯里泡枸杞,不如脚盆里泡着脚,手里再揣一瓶钙片——这堪称当代中老年(以及部分提前步入养生的80、90后)的“保健三件套”,仪式感拉满,安全感爆棚。
保温杯里泡枸杞,不如脚盆里泡着脚,手里再揣一瓶钙片——这堪称当代中老年(以及部分提前步入养生的80、90后)的“保健三件套”,仪式感拉满,安全感爆棚。
各位“骨灰级”养生爱好者,请先放下你手中的钙片瓶!咱们今天不聊“今天你补钙了吗”,而是来聊一个更扎心的话题:“今天你补的钙,可能正在给你的血糖添堵。”
没错,就是那个你每天当成护骨神仙丹的钙片,最近被一项新研究推上了风口浪尖:常规补充钙剂,可能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先别慌!此“钙”非彼“钙”。让我们深吸一口气,一起走进这场关于钙片的“科学吃瓜大会”。
钙补充剂:从“补钙天花板”到“健康刺客”?1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妈妈、大姨、二姑姥、三舅姥爷,每天雷打不动地吞下那粒白色钙片,感觉自己的骨骼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杠杠的”,仿佛下一秒就能去工地扛水泥。这信念,比我们对周末的期待还要坚定。
但科学研究的画风,有时候就像妈妈突然推门进我们的房间——总是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南京医科大学研究团队发表的一项研究,对超过7万名成年人进行了长达12年的追踪,结果发现了一个让人有点“蚌埠住了”的现象:那些长期服用钙补充剂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不常规补充的人有所升高。
是不是感觉手里的钙片瞬间不香了?
别急着扔!
研究里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但是”:这个风险指向的是“钙补充剂”(就是药片),而不是食物中天然存在的钙。
“药片钙”和“食物钙”,在身体里走的压根不是一条路!
为什么“药片钙”和“食物钙”是两码事?1-4
我们的身体是一台非常精密的仪器,它更喜欢“细水长流”的自然模式,而不是“大水漫灌”的突击补给。
▶ “食物钙”:团队作战,温和高效
当我们喝牛奶、吃豆制品、啃绿叶菜时,钙质是伴随着蛋白质、脂肪、维生素D、镁等多种营养素一起进来的。这是一个“明星团队”:
有保镖(如维生素D、氨基酸):帮助钙离子在小肠被更平和、更高效地吸收。
有协调员(如镁):防止钙“瞎跑”,促进其沉积在骨骼上,而不是跑到血管壁或软组织中。
这种“团队作战”模式,使得钙的吸收速率平稳,身体能够从容不迫地将其“用在刀刃上”——也就是构建你的骨骼大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药片钙”:单兵突击,简单粗暴
而钙片呢?它走的是“霸道总裁”路线。一次性给你来一大波高浓度的钙离子,对肠道进行“饱和攻击”。
这种突如其来的“钙浪”会让身体有点懵:“啥情况?哪来这么多钙?赶紧处理掉!”
于是,身体可能会启动一些应急机制。
科学家们推测,这种短时间内血钙浓度的急剧波动,可能会干扰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功能,或者加剧身体的炎症反应,从而影响血糖稳定,长期下来就为糖尿病埋下了隐患。
简单来说就是:食物补钙是“文火慢炖”,营养均衡吸收好;药片补钙像是“消防水管直接怼”,劲儿太大,身体可能受不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钙,咱到底是补还是不补?5-14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所以,我这是补了个寂寞,还是补了个风险?”
别急,小编给你划重点了:对于绝大多数饮食正常的人而言,优先食补,完全不需要额外吃钙片!
▶ 首先,来个自测:你是真正的“缺钙潜力股”吗?
以下人群,可能在医生指导下需要考虑补充:
确诊骨质疏松的老年人:食补可能跟不上流失的速度。
孕期、哺乳期女性:需求量大增,需遵医嘱。
乳糖耐受/严格素食者:饮食中奶制品摄入严重不足。
某些疾病患者:如炎症性肠病等影响钙吸收的疾病。
如果你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类,每天能喝够300-500ml牛奶或酸奶,吃够足量的豆制品和深绿色蔬菜,那么恭喜你,你大概率已经“钙”够啦!就别再画蛇添足啦!
▶ 其次,如果真需要补,怎么补更安全?
先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别自己当大夫,做个骨密度检测或者饮食评估,让专业的人告诉你是否需要补、补多少。
小剂量、分次补:如果确实需要,选择剂量适中的钙片(如每片200-300毫克),并分次随餐服用,模仿“食补”的节奏,减轻身体单次负担。
当好钙的“领路人”:补钙的同时,务必确保维生素D充足(多晒太阳或补充维D),它是钙的“最佳拍档”,能引导钙去它该去的地方。同时,适度运动也能帮助钙沉积到骨骼上。
"钙片配维生素D天下无敌":维生素D确实能促进钙吸收,但过量(>4000IU/天)可能中毒,建议先测血钙浓度。
"补钙能长高":成年人骨骺线已闭合,补钙只能强骨不能增高。
小 结
回到开头那个灵魂拷问:钙片到底还能不能吃?答案很简单——像对待爱情一样:不盲目跟风,不过度依赖,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式。毕竟,健康从来不是靠嗑药片堆出来的,而是藏在每天的牛奶杯里、晒太阳的时光里、和家人一起吃饭的欢声笑语里。
最后送大家一句养生真言:"钙片吃对是补品,吃错是毒药;食物选对是良药,吃错是砒霜。"
转发给家里那个天天嗑钙片的"养生狂魔"吧,毕竟,爱他,就帮他科学补钙!
参考文献:
[1]Zhao Q, Baranova A, Zhang F.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and the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Food Funct. Published online May 23, 2025. doi:10.1039/d5fo00499c
[2]王建华.老年人补钙,靠食补还是药补?[J].医食参考, 2025(1).
[3]阎群.补钙:药补不如食补[J].长寿, 2015(9):2.DOI:CNKI:SUN:CSOU.0.2015-09-026.
[4]https://mp.weixin.qq.com/s/Vljznbc9-fyi81hsSPglGA
[5]戴永梅.孕期"特殊"营养素:食补还是药补[J].大众医学, 2017:41.
[6]孙天任.什么样的人需要补钙?[J].科学世界, 2021(5):123-123.
[7]詹扑.人一生中最需要补钙的2个时期[J].大家健康, 2017(11):1.
[8]刘丹丹.哪些人需要补钙[J].中国生殖健康, 2019.DOI:CNKI:SUN:SZJN.0.2019-01-042.
[9]王林辉.安全补钙,远离肾结石[J].大众医学, 2025(1).
[10]佚名.老年人怎么吃才能高效补钙[J].关爱明天, 2022.
[11]陈幼婕.补钙悠着点牢记安全警戒线[J].自我保健, 2016(9):2.
[12]吴玉波.不同人群的补钙策略[J].当代医药论丛:上半月, 2013.
[13]江玲.孕妇怎样正确补钙[J]. 2020.
[14]杨佳琪.适合不同人的补钙策略[J].人人健康, 2016.DOI:10.3969/j.issn.1004-597X.2016.22.016.
[15]沈建成.补钙壮骨,别入误区[J].中国老年, 2023.
[17]https://mp.weixin.qq.com/s/jlJAsEiHFweB4nFTMDCw3A
有任何健康疑问,可以随时咨询医脉通健康线上医生。
问诊可覆盖疾病的整个康复过程,相当于身边有个贴心可靠的家庭医生。针对病情变化,你可多次提问,获得医生循证规范解答。
来源:医脉通肾内频道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