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话语权垫底省会和首府,广州第六,石家庄第四,沈阳让人意外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7 18:14 1

摘要:要说省内话语权弱,先得看一个关键指标,GDP首位度,简单说就是省会GDP占全省的比例,比例越低,说明在省内的“存在感”越弱。

提到省会和首府,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一省核心”,可实际情况里,有些省会首府的处境比大家想的要尴尬得多。

有的被省内兄弟城市压得抬不起头,有的当了几十年老二甚至老三,想追却连门都摸不着。

要说省内话语权弱,先得看一个关键指标,GDP首位度,简单说就是省会GDP占全省的比例,比例越低,说明在省内的“存在感”越弱。

先梳理了全国27个省会和首府的情况,有6个城市的表现格外扎眼,分别是石家庄、南京、济南、呼和浩特、广州和沈阳。

这6个城市的尴尬,光看数据就能感受到,南京作为副省级城市,2024年GDP比苏州少了8226.17亿元,要知道苏州只是个普通地级市,却把省会甩了这么远。

广州更不用提,作为老牌一线城市,2024年GDP比深圳少了5769.37亿元,曾经的“华南门户”,如今成了一线城市里的“守门员”。

济南和青岛的差距也不小,2024年差了3191.91亿元,而且从民国时期“上青天”的说法开始,济南就没在经济上赢过青岛。

石家庄比唐山少1800.5亿元,这些年一直活在唐山的光环下,沈阳相对好点,只比大连少489.76亿元,但作为东北的老牌工业城市,被大连压一头也不好受。

最惨的要数呼和浩特,不仅比鄂尔多斯少2255.95亿元,中间还卡着个包头,常年在内蒙古排第三,2014年好不容易超过包头当了回第二,2021年又被反超,兜兜转转还是老三。

可能有人会问,南宁、太原的首位度也不高,为什么没有上榜?关键在于“有没有竞争对手”。

南宁虽然首位度低,但在广西没有能稳压它的城市,始终是老大,太原也是同理,省内没有能跟它掰手腕的对手。

可上面这6个城市不一样,都有一个实力远超自己的“省内大哥”,连“老大”的位置都保不住,话语权自然高不起来。

现在全国大部分省份都在搞“强省会战略”,像合肥、郑州这些城市,都是靠这一战略实现了逆袭,可为什么这6个城市偏偏没做成?

不是它们不想干,而是对手太强、差距太大,想追都没那么容易。

先看南京和广州,这两个城市的问题很像,工业差距太大,南京是“体制之城”,产业偏向科研、教育,2023年规上工业营收只有15863亿元。

可苏州不一样,2024年规上工业营收4.79万亿元,全国第二,还有11个千亿产业,光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产业就有1.4万亿元,比南京最大的产业还多好几倍。

更关键的是,苏州不仅基数大,增速还比南京快,就算南京保持现在的增速,苏州原地不动,也得10年才能追上,可苏州怎么可能不动?

广州的情况更棘手,对手是深圳,2024年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54064.45亿元,全国第一,唯一一个超过5万亿的城市。

规上工业营收5.42万亿元,也是全国第一,广州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才5145.89亿元,连深圳的一半都不到。

深圳的计算机、通信产业营收2.58万亿元,而广州最大的汽车制造产业才6406亿元,再过几年差距可能就到2万亿元了。

有人说广州是因为“二级财政”,要给省里交钱,深圳不用,可粤开证券的数据显示,2019年广州自留财政比例33%,深圳42%,差距确实有,但更核心的是两个城市创造财富的能力不一样。

2024年深圳公共预算收入总计5573.6亿元,广州只有2227.4亿元,连深圳的一半都不到,没钱又没产业,怎么追?

再看济南、石家庄和呼和浩特,它们的问题是“起点就输了”,济南从民国开始就没赢过青岛,青岛作为沿海港口城市,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都比济南强,这些年差距还在拉大。

石家庄被唐山超过是在2004年,唐山的钢铁、煤炭产业基础雄厚,工业实力一直是河北第一,石家庄想超车难度不小。

呼和浩特更别提了,2007年被鄂尔多斯超过,鄂尔多斯靠能源产业崛起,经济实力一直稳居内蒙古第一,呼和浩特既没有能源优势,也没有工业基础,想当老大难如登天。

这6个城市里,有没有谁能打破僵局,率先逆袭?咱们一个个分析,答案其实很明显,沈阳最有戏,其他城市想逆袭基本没可能。

先说说没机会的几个,南京想超过苏州,前面算过账,至少得10年,而且苏州增速比南京快,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广州想追深圳,工业差距、财政差距都摆在那,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还在不断发力,广州想反超几乎是天方夜谭。

济南和青岛的差距3000多亿元,青岛的港口优势、产业优势短期内不会消失,济南很难追上。

石家庄比唐山少1800多亿元,唐山的工业基础太扎实,石家庄短期内也没机会。

呼和浩特就更不用说了,连包头都没稳住,想超过鄂尔多斯根本不现实。

唯独沈阳,逆袭的可能性很大,首先是差距小,2024年沈阳比大连只少489.76亿元,这个差距在GDP总量里不算大,只要沈阳增速快一点,用不了几年就能追上。

其次是定位高,沈阳是东北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级都市圈,沈阳都市圈的核心城市,还是东北的大区中心,国家给的政策支持比大连多。

最后是大连的短板明显,大连没有辐射腹地,经济发展受限于地理位置,而沈阳作为东北的交通枢纽,能辐射整个东北中部,发展潜力比大连大。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沈阳的增速已经开始发力,要是能抓住都市圈建设的机会,再引进一些高新技术产业,超越大连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可能是明年,也可能是后年,甚至今年就有希望,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其实这些省会首府的尴尬处境,背后反映的是中国区域发展的多样性,有的省份走“均衡模式”,比如江苏,13个城市都很强,省会反而没那么突出。

有的省份走“双城模式”,比如广东、山东,两个核心城市互相竞争。

有的省份走“强省会模式”,比如四川、湖北,省会一家独大。

没有哪种模式绝对好,但对于这些“话语权垫底”的省会来说,要么接受现状,要么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不然只会一直尴尬下去。

最后想问大家,你们所在的省份是哪种发展模式呢?你觉得自己省的省会会逆袭吗?

来源:鳄娱海棠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