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苹果逛山姆开特斯拉就是“人上人”?户晨风的消费迷信该醒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7 18:03 1

摘要:最近被封停的博主户晨风,算是把“崇洋媚外式带货”玩出了新花样。这位自称“社会观察家”的知识博主,张口闭口就是“超市只认山姆,电车只认特斯拉,手机只认苹果”,仿佛离了这三样外国牌子,日子就过不下去了。更离谱的是,他还把这一套包装成“成功年轻人标准”,用商品给人贴

最近被封停的博主户晨风,算是把“崇洋媚外式带货”玩出了新花样。这位自称“社会观察家”的知识博主,张口闭口就是“超市只认山姆,电车只认特斯拉,手机只认苹果”,仿佛离了这三样外国牌子,日子就过不下去了。更离谱的是,他还把这一套包装成“成功年轻人标准”,用商品给人贴标签、分等级,把好好的消费市场搅得乌烟瘴气。

先捋捋这位博主的核心逻辑有多荒谬。在他嘴里,用苹果手机的就是“精英”,用安卓的就是“低收入群体”;开特斯拉的才算懂车,买国产新能源的就是踩坑;逛山姆的是“高端人士”,去社区超市的就是“没见识”。为了强化这套歪理,他甚至在直播里搞歧视,直言“安卓用户不配连麦”,理由居然是“安卓麦太垃圾”。合着在他眼里,消费能力直接等同于人的价值,外国品牌就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尺?

最让人无语的是他的双重标准和认知盲区。他鼓吹“电车只选特斯拉”,却对国产新能源的技术突破视而不见——现在不少国产品牌不仅续航里程追上特斯拉,还在智能座舱、换电技术上实现了反超,市场份额早就把特斯拉甩在身后。他喊着“安卓厂商该放弃2500元以上市场”,可华为的折叠屏、小米的影像技术,早就冲进高端市场跟苹果分庭抗礼,甚至在海外市场都收获了大量好评。至于超市,山姆的烘焙品确实受欢迎,但本土超市的生鲜新鲜度、性价比,以及对本地口味的适配性,哪点比不上山姆?他所谓的“避坑指南”,不过是坐井观天的偏见罢了。

更讽刺的是,这位把“精英人设”焊在身上的博主,自己的经历压根支撑不起这套言论。资料显示他高考落榜后做过汽修工,月薪才800元,后来搞私募基金还亏了几百万元,2022年整整一年都处于失业状态。按说有过底层打拼经历,本该更懂普通人的消费需求,可他转头就把“月入5000元的人不配与我对话”挂在嘴边,用自己刚赚来的流量钱搭建起消费鄙视链。这种“一朝得志就忘本”的操作,哪里有半点“知识博主”的理性和同理心?

他这套言论的危害性,远不止“崇洋媚外”那么简单。首先是制造社会对立,把网友硬生生分成“苹果党”和“安卓党”“成功者”和“失败者”,用商品符号撕裂社会共识。其次是误导价值观,让年轻人误以为“花钱买外国牌子=成功”,忽略了个人奋斗的真正意义。更恶劣的是,他否定国产产业的进步,宣称“安卓消亡论”,预言iPhone17将垄断高端市场,这种言论不仅打击国产厂商的积极性,也消解了大众对本土品牌的信心。

有人说他只是为了博眼球、赚流量,没必要当真。可问题在于,他的受众里有不少未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人,很容易被这种简单粗暴的“二元论”带偏。当年轻人开始相信“没有山姆的城市不宜居”,当职场人因为用安卓手机感到自卑,当消费者把国产商品当成“低端货”,这种认知偏差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不是一句“玩笑话”能抵消的。消费本该是基于需求的自主选择,有人追求品牌溢价,有人看重性价比,有人偏爱本土情怀,这才是“百花齐放”的正常状态,凭什么要被他用一套外国品牌标准绑架?

更别提他那套“宜居城市四条标准”多脱离现实了——必须有山姆和苹果直营店、机场能直飞四个发达国家、地铁超10条。全国能满足这些条件的城市屈指可数,难道其他城市的年轻人都活得不幸福?一个城市是否宜居,核心要看就业机会、医疗资源、教育质量和公共服务,跟有没有外国超市、手机店有半毛钱关系?这种本末倒置的言论,居然出自“知识博主”之口,实在让人笑掉大牙。

说到底,户晨风的言论本质上是“符号消费”的畸形产物。他把商品异化为身份标签,通过制造焦虑和对立收割流量,这种商业模式本身就站不住脚。毕竟消费者不是傻子,谁也不会因为他喊几句口号,就放弃性价比更高的国产商品;更不会因为用了什么手机、逛了什么超市,就改变自己的人生价值。

现在他的账号被封停,也算给所有靠极端言论博眼球的博主提了个醒:流量可以靠争议赚来,但口碑和信任得靠真东西维系。消费市场从来不是“非黑即白”,国产商品的崛起也有目共睹。希望这场闹剧能让更多人明白:外国的月亮未必更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真正的成功从来不是靠几个外国牌子堆出来的,而是靠脚踏实地的努力活出来的。

来源:感性老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