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6年1月,经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的彭老总点将,军委一局局长童陆生跟随周恩来一起到重庆,参与与国民党当局的谈判。
1946年1月,经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的彭老总点将,军委一局局长童陆生跟随周恩来一起到重庆,参与与国民党当局的谈判。
考虑到谈判的需要,童陆生当时是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少将高参的名义去的重庆。
应该指出的是,童陆生1946年以少将高参的身份去重庆参加谈判,这个军衔职务实际上是延续他抗战时期在八路军总部高参室的军衔职务。
严格意义上讲,童陆生抗战时期两次被授予少将,其实只能算一次,而不是算两次。
不过也因为这个军衔职务,童陆生在延安整风期间为此吃了不少苦头。
1955年9月,童陆生被授予少将军衔,这也是他第三次被授予少将军衔。
从更为标准的意义上讲,八路军本身是没有军衔的。
八路军本身是改编自红军,红军本身是不设军衔的,毕竟我军历来就将就“官兵一致”,官兵同吃同住,没有严格的等级划分。
不过,因为要同国民党军打交道,特别是当时八路军名义上还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辖,因此凡是在编的八路军将领,基本上都有军衔。
比如朱老总就是中将加上将军衔,彭老总是中将等等。
一般的时候,八路军不佩戴军衔,而佩戴军衔的时候主要是为了方便在国统区行动以及与国民党当局谈判。
有时候八路军会临时授予需要的同志军衔。
类似童陆生这种,很明显是属于临时授予。
事实上,抗战胜利后,为了同国民党当局谈判,凡是负责谈判的八路军代表,都是佩戴军衔的,甚至还因为不懂闹过笑话。
说回童陆生,他三次被授予少将,其实源于他特殊的革命经历。
1901年,童陆生出生于湖北黄陂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父亲童云程曾赴日本士官学校深造,回国后参与武昌起义、追随孙中山,任广州大元帅府少将参议,在民国时期长期从事军事教育工作。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代表团在南京还曾借用童云程的住房接待内部工作人员。
建国后,童云程被安排在江苏文史馆任馆员,1953年去世。
得益于父亲的影响,童陆生上学时便倾向于革命,1919年曾参加五四运动,不久后考入云南讲武堂韶州分校学习。
童陆生青年时代曾在武昌大华中学读书,与当时在校教书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恽代英、林育南相熟,这也是童陆生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开端。
大革命时期,童陆生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023年冬),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分配到了国民革命军第二军,这个军是湘军改编而来。
当时湘军只有8个团,最缺的就是童陆生这种有学历又有工作经验的人才,因此不久后,童陆生便出任第二军第五师13团参谋长,后出任代团长。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童陆生也脱离了旧军队前往鄂西,不久后参加了李富春领导的鄂西革命委员会公安暴动,任公安(县)暴动总参谋长
暴动失败后,童陆生遵照党的指示,利用关系出任李明瑞的作战科长。
在土地革命期间,童陆生在党组织领导下,利用旧的关系在国民党军中从事兵运,并负责秘密联络以及抗日救亡等工作。
1932年春,童陆生受邀到杨虎城部,负责起草宪兵团编制草案,杨虎城看后非常满意,就留他在麾下,童陆生于是出任了杨虎城部宪兵团副营长,同年秋,童陆生在宪兵营建立起了党的支部,并担任支部委员。
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童陆生以十七路军代表的身份前往联系。
1934年1月,童陆生调十七路军总部上校参议。西安事变前,童陆生又被调到许权中部任参谋主任,许权中本身就是1925年入党的老资格党员,在许权中率领下,童陆生参与了西安事变,并负责领导了“西北特支”和“西救会”工作。
抗战爆发后,童陆生参加了忻口会战,事后经林伯渠介绍到山东,出任山东省委军事部参谋,一面与地方官员建立统战关系,一面秘密联络抗日力量。
1937年冬,党组织与山东省第三区督查专员兼第三区保安司令张里元建立了联系,童陆生、刘其人等人先后被组织委派去其部工作。
一直到1940年,童陆生才到了延安,在抗大三分校当起了教员。
也不难看出,童陆生早年革命经历,多数时候都是在不同阵营从事兵运工作,抗战爆发后也多是以从事统战工作居多。
童陆生在抗大当教员期间,发现我军在军事地图上标注特别混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以至于作战时常常造成误解,在他的建议下,我军在标识军用地图时,以蓝色铅笔标注我军,以红色铅笔标注敌军,形成了统一标准。
也正因为是军事科班出身,童陆生后来被朱老总看中。
1941年,八路军成立高参室,负责研讨国内外战局发展,朱老总调童陆生出任八路军少将高参,负责战略研究。
不过,在随后延安整风运动中,童陆生因为“与国民党当局有密切联系”遭到了怀疑,加上他过去革命经历比较复杂,被打成了“特务”,童陆生不仅被开除军籍,还被开除了党籍。
好在当时朱老总亲自出面,童陆生才幸免于难。
不久之后,童陆生恢复了党籍、军籍,仍然担任高参室少将高参。
1945年8月,童陆生被调到中央军委作战部一局任副局长,不久后任局长,当时一局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分析和研究敌、我、友军几方 面的情况。
当时各地的电报到中央,中央和军委的领导要一个个看,既麻烦,又费时间。童陆生改变了方法,先把每天收到的电报汇集、整理,画一个略图,向副总参谋长叶剑英汇报,尔后上报军委和中央。
一局每周将情况汇编整理成综合性 简报,同时定期向中央和军委领导作口头汇报。
1946年1月,军调开始后,根据双方约定,周恩来可以携带一名将军,朱老总推荐了童陆生,所以童陆生得以再一次佩戴少将军衔,跟随周恩来参与军调工作,并出任代表团军事组组长。
军调失败后,童陆生跟随周恩来回到了延安,不久后调中央军委四局工作,任副局长、代局长。期间周恩来曾带童陆生与毛主席见面,毛主席还曾询问过他有些民情。
1947年2月,中央撤离延安,童陆生率领王家坪部分工作人员转移到了晋西北。
北平解放后,童陆生还兼任了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军政部部长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童陆生陆续担任了训练总监部军事出版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部长。
中央军委四局局长兼军事图书馆馆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军事出版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院务部副部长等职。
1955年9月,童陆生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应该指出的是,在开国少将中,童陆生的年龄也要算大的。
不过意外的是,四年后,即1960年,童陆生忽然落难,被开除党籍、军籍,并在次年发配至北大荒参加劳动。
有关童陆生落难,尽管有不同说法,但都和林彪有关。
当年在延安时,时任一局局长的童陆生偶然遇到了湖北老乡林彪,因为童陆生的革命引路人中就有林育南,所以两人谈的很投机,后来林彪邀请童陆生一起到山东工作,但童陆生认为自己刚出任一局局长,不太方便辞职,于是就婉言谢绝了,林彪很不高兴。
后来在一次会上,童陆生说了一些公道话,林彪听说了这件事后很不高兴,一打听童陆生的情况,于是说了一句:“这样的干部我们不能用!”
当时,童陆生为母亲回乡送葬,用母亲的存款为当地修了一个图书馆,因为其母亲是地主成分,所以童陆生后来又被扣上了“右倾机会主义”和“阶级异己分子”的两顶帽子帽子,被开除党籍、军区,并被安排到了黑龙江北大荒参加劳动。
尽管被安排到北大荒参加劳动时已经58岁,但他并没有为此感到气馁。
1960年冬,童陆生从北京乘火车赶往黑龙江,在省委开出介绍信后,手持介绍信前往北大荒九三农场,尽管是被安排到农场研究所,但实际上干的都是体力活。
要知道北大荒的环境相当恶劣,其他季节还好,一到冬天,基本上就是天寒地冻,年轻人都忍受不了这里恶劣的环境,况且还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人。
一开始,童陆生还和大家一起参加劳动,后来农场的领导听说此事后,出于照顾,就要求童陆生不要参加劳动了,但他却并不肯休息,而是坚持和大伙一起参加劳动。
童陆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农场上下对他的尊重。
在北大荒待的时间长了,童陆生也注意到了一些情况,他发现当地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极容易得感冒、关节炎,妇女们也极容易患病,大家都是长时间带病参加劳动。
一打听才知道,这都是北大荒的气候环境造成的。
北大荒的冬天不仅冷,还特别长,一年时间里有差不多半年都是冬天,室外劳动,很容易患病,大家那时也不注意休息,经常是带病劳动,更加剧了病症。
童陆生决心为农场的职工解决这一问题。
一开始童陆生通过熬姜汤给大家喝,发现基本上不管用,后来没办法的情况下,童陆生决定自学中医,他托人买来一些中医的书,一点一点的学习起中医知识。
短短五个月的时间,童陆生就熟读了中医学著作,还记住了300多味中草药性能和用途。
不过,中医学里面最难掌握的其实是切脉,为此童陆生特意拜了一个老中医为师,先是从自己的脉象开始分析,然后才试着为他人切脉,并掌握不同人群、不同病症的脉象。
又花了半年时间,童陆生才掌握了切脉的技巧。
童陆生62岁时,开始尝试为农场职工看病开药方。
一次,一个农场职工来找他,他说自己四肢酸疼无力,整日嗜睡,童陆生通过“望闻问切”,发现这名职工是因风寒患了感冒,就给他开了“柴胡汤”。
开了药以后,童陆生也十分紧张,生怕自己药不奏效,后来听那名职工说自己好了不少,心里才松了口气。
更令人震惊的是,童陆生不光能治感冒,还能治一些疑难杂症。
当时一个农场职工的家属,年过四旬还没有孩子,后来去医院治疗,被诊断为不孕不育,后来夫妻两人求到了童陆生门前。
一开始,大伙都不相信童陆生能治好不孕不育,但童陆生通过仔细询问切脉后,又查阅了相关书记,最后给那对儿夫妇开了几服药。
没想到药喝下去以后,没多久时间就传来喜讯,那对夫妇后来生了个大胖小子。
经此一事,童陆生“神医”大名不胫而走。
1963年,童陆生接到命令要他回北京,临走时农场职工还对他依依不舍。
回到北京以后,童陆生没有被分配工作,只能待在军事学院大院的家里无所事事,所幸捡起来在北大荒学的医学知识,为人免费看病。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组织上为童陆生平反,恢复了党籍、军籍,组织上觉得他这么多年受委屈,考虑安排一个较高的职务给他,童陆生后来婉言谢绝:
“我年纪大了,占着职位没用,还是给人看病实在。”
如果说对军队生活没有留恋,那肯定是不可能,在恢复党籍军籍后,童陆生第一时间就是穿好军装,跑到照相馆照了张相,但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最终还是决定退下来。
童陆生离休后,不是专研中医学,就是给人看病,十几年如一日,从不动摇,后来还被光明中医函授学院等机构聘为顾问。
根据资料记载,童陆生一生为人诊治疾病,前后差不多有两万人,但他没收过一分钱。
1988年,童陆生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89 年,童陆生被评为 “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领奖时他说:
“我就是做了点能帮人的事,算不上什么精英。”
也许是晚年精研中医学理论,童陆生的身体特别好。
2001年2月27日,童陆生病逝于北京,享年100岁。
来源:漫步史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