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博物馆藏吴宽《致欧信为唐寅乞情札》,是一纸裹挟着明代文人温度的行书珍品。这通曾为吴湖帆收藏、并被其定名《唐寅乞情帖》的书札,不仅是书法艺术的佳作,更藏着一段影响唐寅一生的历史往事。
上海博物馆藏吴宽《致欧信为唐寅乞情札》,是一纸裹挟着明代文人温度的行书珍品。这通曾为吴湖帆收藏、并被其定名《唐寅乞情帖》的书札,不仅是书法艺术的佳作,更藏着一段影响唐寅一生的历史往事。
弘治十二年科场弊案,让刚得解元之名的唐寅坠入深渊。本是为考官程敏政送行作文的寻常往来,却因他人妒恨与言官疏劾,最终令他蒙冤充吏。时在京城为官的同乡吴宽,听闻此事后,挥笔写下这封书信,为唐寅向浙江同僚乞情。信中“士大夫间皆知其枉”的直白,“念一京闱解元,平生清雅好学”的恳切,字字皆是对后辈才华的惋惜、对冤屈的不平,尽显文人风骨与提携之心。而这种惺惺相惜的氛围,正是吴门画派能汇聚人才、影响深远的关键所在。
书法上,吴宽深得苏轼笔意,整幅作品意态宽和却不失法度。字距绵密、字迹紧凑,似将急切心绪凝于笔端;点划微腴、提按自然,又显其深厚功底;墨色由浓转淡的渐变,更让书写时的连贯与真挚跃然纸上。这一纸书札,既是历史的见证,亦是书法与人文情怀交融的典范。
释文
自使斾到吳中不得一書,聞敕書已先到,亦未審何時赴浙中,極是懸懸。茲有囗今歲科場事,累及鄉友唐寅,渠只是到程處,為坐主梁洗馬求文送行,往來幾次,有妒其名盛者,遂加毀謗。言官聞之,更不訪察,連名疏內,後法司鞠問,亦知其情,參語已輕,因送禮部收查發落。部中又不分別,卻乃援引遠例,俱發充吏。此事士大夫間皆知其枉,非特鄉里而已。渠雖嘗奏訴數次,事成已無及矣。今便道告往浙省,屠老大人惜其遭此,定作通吏名目者。如渠到彼,切望與貴寮長楊、韓二方伯大人及諸寮友一說,念一京闈解元,平生清雅好學,別無過惡,流落窮途,非仗在上者垂眄,情實難堪。俟好音到日或有出頭之時,諒亦不忘厚恩也。冗中具此,不暇他及,惟冀心照不備。眷末吳寬再拜。履庵大參大人親契執事。八月十九日具。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