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柳的“博爱”论调,难掩对版权与恩情的双重偏失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5 19:58 1

摘要:《我的楼兰》的版权纷争中,作词人苏柳的访谈言论被解读为“明显站队云朵”,其看似呼吁“博爱”的表态,实则在版权逻辑与事实梳理上存在明显偏失,所谓的“客观辩证”更沦为选择性叙事的托词。

《我的楼兰》的版权纷争中,作词人苏柳的访谈言论被解读为“明显站队云朵”,其看似呼吁“博爱”的表态,实则在版权逻辑与事实梳理上存在明显偏失,所谓的“客观辩证”更沦为选择性叙事的托词。

艺术作品的成功从来不是单一环节的独角戏,苏柳反复强调“云朵十年坚守传播功劳最大”“没有她歌曲就在抽屉里”,却刻意弱化了作品诞生与传播的前提逻辑。若无刀郎在新疆采风时接纳创作提议,为云朵量身定制作曲框架,甚至提出歌词加长的修改建议,这首歌曲或许根本不会进入制作流程。从发掘云朵的演唱天赋、为其取艺名,到指导歌唱技巧、提供作品资源,刀郎的栽培是云朵获得演唱机会的核心前提,这一点在舆论场中早有共识,却被苏柳的论述有意淡化。将歌曲走红的核心功劳归于演唱环节,无疑是对创作链条完整性的割裂。

更关键的是,苏柳的言论混淆了“功劳认可”与“版权权利”的边界。她明确知晓“词有词的版权,曲有曲的版权”,却在访谈中暗含对刀郎收回版权的指责,将版权操作等同于“突出个人”“抹除他人贡献”。但根据行业规则,刀郎作为曲作者,对自己的创作成果拥有合法的版权处置权。2024年底收回版权并非“突然发难”,而是版权周期内的正常操作,且刀郎方面早已澄清与云朵解约后的权责划分。苏柳既无权利干预曲作者的版权决策,其“艺术良知”“敬畏之心”的道德诘问,本质上是用情感绑架取代版权规则,这与她强调的“尊重历史真实”形成了鲜明矛盾。

至于“没有云朵传播歌曲就会被埋没”的论断,更显主观片面。刀郎创作的诸多作品均成为经典,其作曲的艺术价值早已被市场验证,《我的楼兰》的成功是词、曲、演唱三方合力的结果,而非单一环节的独奏。苏柳将歌曲走红完全归因于云朵的“十年坚守”,既否定了自身词作的文学感染力,也无视了刀郎作曲奠定的艺术基调,这种非此即彼的评判方式,恰恰违背了她自己倡导的“不要突出一个人”的博爱原则。

艺术需要敬畏之心,但这份敬畏首先应建立在对事实与规则的尊重之上。苏柳的访谈或许出于对作品传播的焦虑,但其选择性放大某方贡献、模糊版权边界的言论,非但无法化解粉丝对立,反而会加剧争议。《我的楼兰》的经典地位,源于词作者的笔墨、曲作者的旋律与演唱者的声线共同铸就,任何试图割裂这份集体创作记忆、用片面叙事站队某方的做法,都是对作品本身的不尊重。

来源:九九艳阳天5831344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