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五点半,天还没完全亮。邻里早起的那位阿姨在厨房里忙活,一边在锅里煮水、一边打开油烟机排气,却闻着空气里有股熟悉的腻味。她有长期慢性咳嗽的历史,但也从不吸烟、家里没人抽烟。几个月后体检诊断出肺癌,不幸数月后去世。
清晨五点半,天还没完全亮。邻里早起的那位阿姨在厨房里忙活,一边在锅里煮水、一边打开油烟机排气,却闻着空气里有股熟悉的腻味。她有长期慢性咳嗽的历史,但也从不吸烟、家里没人抽烟。几个月后体检诊断出肺癌,不幸数月后去世。
许多人听到这个案例会觉得奇怪:怎么可能?
她从不吸烟,也不接触二手烟,肺癌缘何找上门?
医生调查后认为,最可能是她清晨的四件日常行为,长期反复累积,成为肺癌风险的“隐形推手”。
很多人把吸烟作为肺癌的唯一罪魁祸首,殊不知在无烟人群中,肺癌的病例也不少,也许原因正隐藏在日常不起眼的习惯中。
尤其在家务主妇、厨房操作者中,这类“无烟肺癌”并不少见。
医学研究指出,中国女性非吸烟者中,长期接触厨房油烟成为了一个显著的肺癌危险因素。
在那位阿姨的案例中,如果清晨做的那几件事正好符合高风险模式,那死亡虽不完全是必然,却可能被那些日常“微伤”一点点叠加、变成压在身体上的致命负荷。
那清晨的四件事可能是什么?
虽然难以验证具体顺序,但可以从常见易被忽视的日常操作里推测:
一是早起通风差、空气滞留呼吸旧气。
大多数人清晨起床后第一件事是开窗或开灯,但很多老房子、尤其是潮湿南方房屋,通风效果差,夜间室内空气含尘、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PM₂.₅ 等可能已经滞留。
清晨空气对外排尚未流通前,一旦在这个阶段开始煮食、炒菜,就可能将这些滞留污染和新的油烟混合起来,被人深吸入肺部。
若长期如此,肺部长期受到刺激和炎症累积。
二是空腹状态下点火炒菜、煎炸油烟浓。
很多家庭习惯早晨空腹先炒菜、煮汤或油炸些香肠、鸡蛋等,这时肠胃空、黏膜较脆,呼吸系统防御能力稍弱。
一次次在这种状态下吸入大量油烟、有害气体,对气道上皮、肺泡构成慢性刺激与损伤。
研究指出,烹调油烟中的多环芳烃、醛类、苯系物等都是潜在致癌物(烹调油烟暴露与肺癌风险关联 OR 约 1.74)PMC。
用长期积累模型考虑,早晨空腹暴露可能会比其他时间段损害更大。
三是烹饪时不开排风、不使用排烟设备或排烟设备效率差。
那位阿姨家可能油烟机老旧、排烟口设计不合理,排量小、回流严重。
医学研究表明,在非吸烟女性中,缺少排烟设施或排烟效果差的人群,烹调油烟暴露与肺癌风险之间存在显著关系。
在台湾一项研究里,累积烹调时间越久、排风设施使用率越低,肺癌风险上升越明显。
那么如果一大早就开始做这些操作,几乎每天重复,那称之为“微剂量致癌”也不为过。
四是未及时清洁油烟机、油槽、锅具积炭等导致有害物质残留。
很多人买了排烟设备后就不把它当回事,磨砂污垢长期不清洗,油垢、焦碳里会有致癌物残留,下一次点火就将这些残渣再次释放。
有研究指出,厨房重污染源不仅是当下产生的油烟,还包括这些油垢、焦点、残渣的二次释放、热分解产物挥发,对肺部造成持续性攻击。
如果早晨那段时间正是刚点火、刚加热,就最容易让积碳被“轰炸”出来进入气道。
这四件事累加出现,不出几年就可能造成肺部慢性炎症、上皮细胞改造、DNA 损伤积累,最终诱发癌变。
尤其对年龄偏大、免疫修复能力下降的人群,那条“修复”通道可能本来就不如年轻时灵活,更容易被这种积累式损害压垮。
很多人会问:既然风险如此,那为什么不是每个做饭的妇女都得肺癌?确实不是。
致病并非只有单一因素,而是基因易感性、环境毒物、免疫状态、暴露频次、时间长度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也有的人体质好、基底基因修复能力强,即便早年也可能被这些造因素“容忍”。
但放着可能性不管累积,也可能到后来“醡成灾”。
在流行病学中,非吸烟女性肺癌占据了一个不小比例,尤其在东亚地区,这部分病例一直被视为公共卫生难题。
对普通人来说,若想规避这种隐形风险,以下几点要特别注意:
起床后应先开窗通风一段时间,让室内夜间积累的怨气与污染排出,再炒菜做饭;不要空腹马上进行高油炒炸类宏操作,可以先煮粥或轻度蒸煮;烹饪时一定要开启排烟机,若可能选购吸力强、排风管道顺畅的设备;定期清洗油烟机、排气管道、锅具积碳,不能让废油残渣成为下次污染源;尽量采用炒、蒸、焖代替煎炸、高温爆炒烹调方式,让油烟生成量降到最低。
还有一点很常被忽视:检查自己肺部、呼吸系统定期体检。
一旦出现长期干咳、痰中带血、胸闷气促、声音嘶哑、体重减轻等症状,不要以为自己“从未吸烟”就安全无虞。
早期非吸烟肺癌常被误认为肺炎、支气管炎而拖延。
若能在早期发现,那治疗成功率、存活率才可能提升。
在笔者看来,不少人把“少抽烟”作为自我保护的底线,可往往忽略厨房、室内空气、烹调方式这些更精细的风险点。
正如那位阿姨,她把大部分致癌来源都归结于烟,她没有想到自己每天几乎在“往肺里引烟”。
要知道,世界卫生组织将厨房油烟、室内空气污染列为可致癌物。
你说健康是细节拼出来的,不是嘴上说说就行。
最后要强调的是,本文仅做科普参考,不能替代医学判断。
具体健康情况仍需前往当地正规医院面诊。
若有反复咳嗽、胸闷、呼吸困难、体重下降、持续不适等症状,一定要尽早做胸部影像、肺功能、肿瘤标志物、内科会诊等检查。
愿大家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少一点“小动作”隐患、多一点肺部保护。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 Mu L 等 “Indoor air pollution and risk of lung cancer among Chinese female non‑smokers”
3. Xue Y 等 “Association between cooking oil fume exposure and lung cancer”
4. Chen T‑Y 等 “Impact of cooking oil fume exposure and fume extractor use on lung cancer risk”
5. Ko Y.C. 等 “Chinese food cooking and lung cancer in women”
来源:老徐医学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