玮两优7713品种产量怎么样?有哪些优缺点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04 09:25 1

摘要:近年来,随着水稻育种技术的不断突破,一系列高产优质的新品种陆续问世,其中玮两优7713作为隆平高科推出的新一代杂交稻品种,凭借其突出的产量表现和抗性优势,逐渐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户的关注焦点。本文将从品种特性、产量表现、区域适应性及栽培要点等维度,全面解析该

近年来,随着水稻育种技术的不断突破,一系列高产优质的新品种陆续问世,其中玮两优7713作为隆平高科推出的新一代杂交稻品种,凭借其突出的产量表现和抗性优势,逐渐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户的关注焦点。本文将从品种特性、产量表现、区域适应性及栽培要点等维度,全面解析该品种的种植价值。

一、品种来源与基本特性
玮两优7713是隆平高科以"玮77S"为母本、"恢13"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20216092)。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全生育期135天左右,株高约118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显著优于常规品种。其穗型较大,平均每穗总粒数220粒左右,结实率稳定在85%以上,千粒重26克,谷粒长宽比3.2,米质达部颁三级优质米标准。


二、产量表现与区域适应性
根据国家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数据,玮两优7713在2018-2020年长江中下游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达662.5公斤,较对照品种丰两优四号增产6.3%;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8.7公斤,最高示范田块创下亩产812公斤的纪录。该品种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双季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表现尤为突出,2023年湖南常德百亩连片种植实测平均亩产达746公斤,较当地主栽品种增产8%-12%。

其高产特性主要源于三个生物学优势:一是光合效率高,剑叶挺直且功能期长;二是"库大源足"的穗粒结构,在每亩有效穗16-18万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高结实率;三是灌浆速度快,后期耐高温能力强,在长江流域7-8月高温天气下仍能正常灌浆。不过需注意的是,该品种在云南、贵州等高海拔地区(海拔>1000米)种植时,存在生育期延长、结实率下降的风险。


三、核心优势解析
1. 抗逆性突出: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鉴定,玮两优7713对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3.8级(抗级),对白叶枯病和纹枯病表现为中抗,尤其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表现出明显抗性。2022年湖南益阳稻瘟病重发区对比试验显示,其病株率较常规品种低42个百分点。

2. 稳产性好:该品种具有"三耐"特性——耐肥、耐密、耐高温。2023年长江流域持续高温条件下,多数品种结实率下降至70%以下时,玮两优7713仍保持82%以上的结实率,灾年减产幅度较对照品种少5-8个百分点。

3. 米质与效益平衡:虽然未达优质稻一级标准,但其整精米率62%、垩白度12%的指标显著优于普通杂交稻,加工企业收购价通常比普通稻谷每吨高80-120元。湖南汉寿县种植户测算显示,扣除种子成本增加因素后,每亩净收益仍可增加150-200元。

四、栽培技术要点
1. 精准播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中稻种植,建议5月中下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8-10公斤,大田用种量1-1.25公斤。采用旱育秧或机插秧时,需注意播种密度不宜过大,避免秧苗素质下降。

2. 科学肥水管理:该品种需肥量中等,一般亩施纯氮12-14公斤,氮磷钾配比以1:0.5:1为宜。建议采用"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法,基蘖肥与穗肥比例6:4,特别注意穗分化期(抽穗前25天)增施钾肥。水分管理上,分蘖期保持浅水层,够苗后及时晒田,孕穗期复水,后期干湿交替。

3. 病虫害防控:重点防治二化螟和稻飞虱,破口期需预防稻曲病。湖南安乡县农技站的实践表明,采用"种衣剂处理+生物农药"的绿色防控模式,可使防治成本降低30%以上。



五、存在不足与改进方向
在实际推广中,该品种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一是对低温敏感,秧苗期遇持续低于15℃天气易发生烂秧;二是氮肥过量时易导致纹枯病加重,2023年安徽部分田块因盲目增施氮肥造成病害流行;三是生育期偏长,在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存在季节风险。育种专家表示,下一代改良品种将通过引入早熟基因和强化氮高效利用特性来优化这些短板。

综合来看,玮两优7713适合在长江中下游一季稻区规模化种植,尤其推荐稻瘟病常发区和高温频发区域选用。种植户需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配套相应栽培技术,扬长避短方能实现高产稳产。随着2024年该品种被纳入湖南、湖北等省的主推品种目录,其推广面积有望突破300万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新的品种支撑。

来源:田园归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