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学霸,年近40失业了,上有老下有小,不敢告诉父母丨叶檀回信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7 15:56 1

摘要:因人事斗争,去年底从待了七八年的老东家离职,去了一家更大的平台担任高级岗位。当时意气风发,想好好干一场,不想进入了一个流动率极高、管理极其严苛的部门。

叶檀老师:

我重点大学本科毕业,还有两个月就满40岁了,财经媒体10余年从业经验,做过记者、编辑、研究组组长、部门中层副职。

因人事斗争,去年底从待了七八年的老东家离职,去了一家更大的平台担任高级岗位。当时意气风发,想好好干一场,不想进入了一个流动率极高、管理极其严苛的部门。

试用期快结束时不给转正,理由是产出少,但试用期派给我的都是周期极长,要采访十几个人的商业稿,初稿出来后,还要经历几次补充采访和改稿,其中有篇历时三个多月,产出少真不能全怪我。但还是硬生生把我踢走了。

入职后我才知道,那个部门成立四五年,内容团队一直没搭起来,来一个走一个,来两个走一双,要么不给转正,要么主动离职,在我之后入职的两个员工也在短短几个月内火速离职。怪自己入职前没有调查清楚,奔着好平台的名声,草率了。

我遭遇了人生第一次试用期未通过,在40岁的年纪失业了。太太因为要照顾一年多前出生的二娃,已经快两年没上班了,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一下子就断了。

我想恨这家单位,但恨不起来。

我接触了好几年的传统文化跟修行,有点信命,或许是老天以那种方式让我离开老东家,再以这种方式让我离开那个极其不稳定的部门。

休息了几个月,开始考虑收入问题。十几年的媒体生涯练就了非常扎实的文字功底,写稿的能力跟经验还是有的,在媒体的时候给很多客户写稿都能获得客户认可。我或许能够利用写作技能接点兼职的稿件来写。

但我不知道去哪里找客户,以前服务过的是老东家的客户,或者说是销售同事的客户,我作为内容撰写者,只在写商稿的时候对接客户,但多数都是线上沟通,有的一年也就沟通一两次,谈不上客户资源,有沟通得比较多的,我问了一遍,客套回应而已。

自己的问题在于,只有前面几年做记者,后面都是做编辑、案头研究,出去跑企业不多,积攒下的人脉资源少得可怜。

由于近五六年做编辑和对接客户的工作,接触到的稿件和行业五花八门,至今未在某个行业深耕超过三年,很多行业接触过,写过,却不专注,以至于有人提议我开个自媒体,写写商业分析,我都心理没底,我擅长的主要是针对客户需求写商稿。

9月份开始找工作投简历,大多已读不回,有个视频面试,听到我的年纪,就说岗位不招超过35岁的。

我有点迷茫,有点焦虑,家里没有了收入来源,大环境又这么差,自己又这个年纪了。

感觉自己不上不下,内容和专业能力应该是比工作五年内的新人高,但比顶尖同龄同行差很多,社交和人脉方面更是短板。我也想着开个自媒体聊聊自己在写作方面的心得,但自媒体很难在短期内带来流量,实现变现。

人生好快,一晃我都40了,曾经的学霸、亲戚眼中的优秀人才,走到了失业与迷茫的中年。老妈这几天跟我通电话,问我工作顺利吗,说现在形势不好,对工作不要要求太高,我没有正面回应,也不想让她知道,他们和老家亲戚一直以我为傲,可我失业了。

感谢叶老师的阅读,您有空再回复我吧。祝您身体健康,平安幸福!

塔人

2025年9月22日

塔人:

阅读你的这封来信,自己的前半生一幕幕在眼前划过。

我算是你的同行前辈,20多年前一脚踏进财经媒体行业,经历了传统媒体从兴盛到式微的整个过程。现在,参加到传统媒体和传统媒体人的复兴过程中。

在这个过程中,深切的感受到,传统媒体人要生存下去,要活得有尊严,必须回归自己的初心。其实,无所谓传统媒体人和新媒体人,有的是结合工匠精神,娴熟运用互联网工具的新一代传播者。

老天让你在40岁这个大好年纪,停下来思考,你想做什么,你能做什么,你的价值在哪里?

我们为什么从事财经媒体行业?是为了财富吗?不,财经媒体能够看到财富、分析财富,但未必能够获得财富。

财富是结果,而非原因。

我们进入这个行业,是为了追寻心中那一点让人心动的东西,为了羞于出口但一直存在的理想。没有理想,万古如长夜。

我当时是被好奇心驱动,想了解现实中的财富是否与历史上的流动轨迹吻合,财富遵循什么样的规律而动,这个社会如何创造财富、如何分配财富。

历史并不只有斗争,还有普通人对生活的向往和财富的追求。此后,我非常幸运的按照自己的心愿了解了当下的财经现实,补上了以往学历史时的缺环,这真是太棒了。

而你以前所做的,是分析创造财富的人和企业,他们呈现出什么样的样貌,在当下的时代如何运行,在历史中留下了独属于自己的特殊印迹。

这同样是一份非常棒的工作,是难得的机遇,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对内容和能力的需求是无穷无尽的。

恕我直言,随着时间推移,你好象有点偏离了目标,仅仅把工作视作谋生的工具,你以往在单位的身份和职级,那些都是虚空,外在附加的身份,不必太当真。

当你离开了熟悉而安全的环境,暴露在社会赤裸的辐射之下,特别容易受伤,本质上,你是缺乏防护的。

你的写作和编辑在当时的环境下,可以让客户认可,可能无法让读者和你自己真正的满意,甚至尊重。你的客户觉得满意,但没有满意到他们在你离开传统媒体平台后继续为你的才能付钱,你自己担心,因为自己独自闯荡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太高。

尽快从心理脱下长衫,扎扎实实的立足于泥土之中,任何一个理想一份职业,都需要百倍的努力。媒体人跟建筑工人一样,早就食指沾满了泥水。

你从来没有离开过一个单位,有恐惧有畏缩,这是正常现象。任何一个人进入新的领域时,都会如此,我当初离开单位,也害怕。

把害怕转化为每天的努力,把你的写作技能转化成一篇篇接地气的文章,不必追求华丽,尝试用你的真实经历进行创作,记录失业后的心路历程、中年转型的观察、40岁失业后的突破。

每天做一件具体的小事,完成一篇千字文、分析一个案例,发出去,跟读者互动,从今天就开始做,让数据和努力来说话,用微小的成就感对抗焦虑。

不必瞻前顾后,只是去写,真诚的文字自带力量,接地气的话题因为真诚朴实而充满张力,能够获得大量共鸣。

你有他人不具备的优势,你的根系远比新苗深厚,只是需要时间在新土壤中伸展。你曾经的“学霸”经历证明你有极强的学习逻辑和韧性,这些能力沉淀在你身上,需要充分发掘。

你亲身经历的媒体行业、商业领域的变迁,本身就是宝贵的洞察;中年人的沉稳与责任感,在内容深度领域是稀缺品;照顾家庭的经历让你更懂生活共鸣点,是年轻创作者稀缺的财富。传统传媒移栽过来的人,不少已经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东西,比如兽爷等,相信你也可以。

我们来到了广袤的新土地,就像闯关东的移民,就像闯西部的美国人,大家赤手空拳站立在天地之间,正是天高任鸟飞的时节。

坦诚的跟太太和父母谈一谈,在特殊时期大家携手共度,让太太分担部分灵活工作(如社群维护、基础内容分发),你负责核心策划和文稿写作,这不仅能减轻经济压力,也能让家人成为战友——真正的支柱不是自己独扛一切,而是会重组出新的力量。

家庭无需卖弄虚荣,而是同喜同悲的地方,跟父母试探性沟通,告诉他们,行业不稳定在考虑转型,给彼此一个心理缓冲期。

当你能够坦然的面对家人,也就能坦然的面对真实的自己,直视真实的处境。告诉自己,你将看到更美的景色。

人生如河流,有时需要绕过礁石才能积蓄更奔涌的力量。40岁不是下坡路的起点,而是上半场经验与下半场觉醒的交接点。暂时关闭的半扇门,正是为了能够看到整个宇宙。

这不是你一个人的战争,也不是你能力的终点,经过一个中间站点,让我们好好欣赏吧。

你的檀姐姐

2025年9月27日星期六

(檀姐姐邮箱:yetanbusiness@163.com,来信表示授权叶檀财经使用邮件内容,如果回复,仅公开回复且会被读者评论,同时授权本人用于图书汇编,来信请慎重。)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