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敲碎了我们对公平的幻想——有人含着金汤匙出生,一出生便拥有旁人奋斗一生都难以企及的财富与地位;而大多数人,却要在社会的泥泞中摸爬滚打,用汗水与泪水换取微薄的生存资源。
人生最大的分水岭,在很多人看来,就是家世和出身。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在摇篮里啼哭让人怜惜的婴儿却是这座大厦的主人。”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敲碎了我们对公平的幻想——有人含着金汤匙出生,一出生便拥有旁人奋斗一生都难以企及的财富与地位;而大多数人,却要在社会的泥泞中摸爬滚打,用汗水与泪水换取微薄的生存资源。
这种差距,让人不禁感叹:人与人的差距,真的不是一般的大。
但若因此便认定“出身决定命运”,未免太过悲观。
财富与地位或许能为人生的起点铺上红毯,却无法决定终点的高度。
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从来不是他来自哪里,而是他为自己的人生设定了怎样的目标。
01、哈佛实验:目标的力量,远超出身
哈佛大学的社会学家们曾做过一项为期25年的实验,受试者是一群青春年少、学习能力与背景都相差无几的毕业生。
研究者跟踪了他们25年的人生轨迹,发现这群原本条件相近的学生,走出校园后竟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方向。
在离开校园前,研究者让他们填写了一份关于人生目标的问卷。
结果显示:
仅有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长远规划和明确目标;
10%的人有短期目标,但充满不确定性;
60%的人只有模糊的大致方向;
而27%的人,没有任何人生目标。
25年后,研究者再次找到这些人,发现:
- 那3%有明确目标的学生,如今已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成为令人羡慕的精英;
-10%有短期目标的人,过着小康生活,拥有不错的社会资源;
-60%有模糊方向的人,逐渐归于普通,淹没在人群中;
- 而那27%没有任何目标的人,生活滑向糜烂堕落,他们将失败归咎于环境差劲、机遇不公,抱怨才华被埋没,却从未反思过自己的选择。
这群学生,顶着“哈佛毕业生”的光环,本应是人生的赢家,为何最终会走向不同的结局?
答案很简单: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是享受生活还是努力工作?是做医生还是律师?是创业还是拿稳定工资?
如果什么都不知道,就会什么都想尝试,或者干脆摆烂,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一样。
这种迷茫,让他们失去了做好某件事的动力,而动力,恰恰是成功的起点。
02、目标的价值,决定行动的强度
北美心理学家维克托·弗鲁姆在1964年提出的“效价-手段-期望理论”(后发展为“期望-价值理论”),为我们揭示了目标与行动之间的关系。
该理论指出:个体的行为驱动力,取决于对目标实现可能性的预期,以及对目标价值的评估。
二者共同作用,决定了内驱力的强度。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给你定一个目标,让你一年内赚到一个亿(人民币),你会认为自己能做到吗?
如果认为自己做不到,你还会投入精力吗?
大概率不会。
因为目标的价值虽高,但实现的预期太低,内驱力自然为零。
但人生中的很多事,并非如此清晰。
你如果不尝试,又怎么知道自己做不到呢?
那些最终成功的人,往往不是因为起点高,而是因为他们敢于设定高目标,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他们相信,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即使起点低,也能一步步靠近目标。
03、责任的内化,是成长的起点
当你做某件事失败时,第一反应是什么?
是悲伤、抗拒、愤恨自己的无能,还是强行甩锅给他人?或者,是总结经验,以待来日?
前几天,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她和几个同学组成论文演讲小组,准备在全班面前汇报英文文献。
但小组作业无人认真对待,她们匆匆交上一份软件翻译的PPT,随便挑了一个人上台演讲。
老师一眼看出敷衍,毫不留情地批评了她们。
台下,有人抱怨:“这文献是谁整理的?被老师批评了吧!”
而另一位组员却立刻带着她们上台道歉,并提出重新做一份PPT。
老师的脸色由阴转晴,几个人的期末平时分也没有被扣太多。
这个例子,生动地展示了“控制源”的概念。
控制源指的是个体认知中影响自己行为结果的力量来源,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
内控型的人相信目标的成败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程度有关;
而外控型的人则认为事情的结局受到外部因素影响。
当你持续性将责任转移给其他因素,你自己又怎么会得到成长呢?
那些最终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内控型的人。
他们相信,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失败是因为努力不够,方法不对,而不是因为环境差劲、机遇不公。
04、目标不分高低,只看你最想要什么
或许有很多人非常想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目标,但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自己能做什么。
可能是家底太薄、前半生压力太大,有可能是内心的需求并不多,不知道自己还能需要什么。
其实,目标不仅仅可以是具体的职业和想做的事,也可以是你基于自身生活综合考量后的一个清晰的方向。
比如,有些人坚定不移地想要获得很多人的关注和喜爱,那他们可能就会去做自媒体、直播,让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
又或者,有些人此生最大的目标就是摆烂躺平,那他们就会努力赚钱,存好了钱后回到老家轻松过完后半生。
目标不分高低贵贱,只看你最想要的是什么。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在当下就会付诸行动去做,带着咬定青山的决心、带着对自己最大的期望。
05、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从目标开始,书写美好人生
弗朗西斯·培根曾说:
“深窥自己的内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
出身或许是我们无法选择的起点,但命运的终点如何书写,却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那些你所认为的被命运偏爱着的人,其实他们所承受的是和你们一样的挫折、经历的是和你们一样的奋斗。
他们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出身好,而是因为他们有明确的目标,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从现在开始,用清晰的目标和行动去证明,命运掌握在你们自己手中吧。
设定一个长远的目标,哪怕它看起来遥不可及;
分解成短期目标,一步步去实现;
在过程中,保持内控型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总结经验,不断调整。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书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人生。
记住:人生的分水岭,不在出身,在目标。你,准备好了吗?
来源:武林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