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富养自己的最高境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6 15:08 1

摘要:在“舍”的极致环境中,他悟出“心外无物”的真理,完成心学体系的飞跃。

舍得:富养自己的最高境界

“才就筏便思舍筏,方是渡人。”

《菜根谭》中这句话,道尽人生真谛。

过了河,筏子要舍得放下。我们何尝不是如此?

《周易》中早有提醒:“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

适当停下,是人生大智慧。

老子点破天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求学要一天天积累,求道却要一天天减少。

减少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境界。这话听着玄妙,其实很实在。

人生下半场,升华不在于拼命做加法,而在于勇敢做减法。

有舍,才有得。

懂得取舍,是抵达人生至高境界的必经之路。

舍欲望之赘,方能心安体舒。

现代人总说“活得太累”。

是真的忙到脚不沾地吗?更多是心为物役。

《抱朴子》言:“患乎凡夫不能守真。”

老子也警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欲望太多,反而迷失本心。

佛家求“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道家讲“虚其心,实其腹”。

王阳明体会更深:“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

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

想起王阳明龙场悟道。

他舍弃京城名利场的纷扰,来到蛮荒之地。

生活极简,心灵却豁然开朗。

在“舍”的极致环境中,他悟出“心外无物”的真理,完成心学体系的飞跃。

这不是鼓励大家都去受苦。

而是学学庄子说的:“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鸟儿需要整片森林吗?一只树枝就够了。

老鼠需要整条河流吗?喝饱肚子就行了。

舍去多余欲望,不是过苦日子。

是成为自己心灵的主人,体验“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的安然。

舍捷径之幻,方能基业长青。

人到中年,容易焦虑。

看着年轻人快速成功,自己是否走了弯路?总想找条快车道。

但《荀子·劝学》说得好:“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千里马跳一下,不到十步。

劣马走十天,却能走很远。

关键在不放弃。

曾国藩一生强调“天道忌巧”。

他还有句名言:“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最笨的方法,能战胜最聪明的方法。

这让人想起阿基米德的话:“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

真正的力量来自坚实支点,来自扎实根基,不是取巧。

曾国藩带兵打仗,“结硬寨,打呆仗”。

不搞奇袭,不耍花招。每到一处,先挖壕、筑墙,把自己守得固若金汤。

先不败,再求胜。

看似笨拙,却最终平定大乱。

他从年轻时就读书费力,一篇短文要读几十遍。

但正是这“笨功夫”,打下深厚基础。

最终成为一代大儒,建立不世之功。

《论语》有言:“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真正的智者,主动舍掉对速成的幻想。

甘愿下笨功夫,行稳致远。根基扎实,事业才能长青。

舍执念之缚,方能自在从容。

人生许多烦恼,来自“放不下”。

《唯识述记》点明:“我执为根,生诸烦恼。”

什么都要抓在手里,反而作茧自缚。

禅宗《坛经》中,慧能那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是提醒我们,执念的本质是太在意。

有位禅师,酷爱栀子花。花开时节,幽香满院。

但他每年都会修剪枝条。弟子不解:“剪掉多可惜!”

禅师答:“剪去繁枝,方有来年盛景。

执着于当下繁华,反而失了未来生机。”

这和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的智慧相通。

爱比克泰德说:“困扰人的并非事物本身,而是人对事物的看法。”

事情本身不影响我们,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影响我们。

舍执念,不是放弃。

是苏东坡那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

是理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后的从容。

放下对过去的纠结,对未来的担忧,对眼前得失的执着。

心灵才能自由呼吸。

星云大师说得通透:“舍,于人是慈悲,于己是精进;以舍为得,无处不春风。”

舍,不是失去。是另一种获得。

为自己生命留白,是中国画的至高境界。

画得太满,就失了韵味。适当留白,反而天地开阔。

人到中年,定期为生命做减法。

舍去不必要的物欲,专注真正的需求。

舍掉投机的念头,脚踏实地耕耘。

放下心中执念,保持豁达心境。

如此,方能如明镜拭去尘埃,照见本来面目。

卸下外物与内心的枷锁,获得心灵的自由,人生的踏实与从容。

这种“无为之益”,天下很少有人真正领悟。

但一旦尝到滋味,便会知道,简单的活法,才是最有力的活法。

愿你在人生下半场,勇于舍弃,轻装前行,活出真正的从容与富足。

来源:概念集中营Bc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