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有特色丨看安驾庄镇如何走出一条党建引领的特色增收路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7 14:26 1

摘要:走进安驾庄镇李家炉村的种植基地,一幅生机盎然的丰收图景徐徐展开:火红的辣椒缀满枝头,翠绿的大葱挺直“腰杆”整齐列队,空气中交织着辛辣与清甜的独特气息,这里正在绘就一幅“党建红”引领“产业兴”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走进安驾庄镇李家炉村的种植基地,一幅生机盎然的丰收图景徐徐展开:火红的辣椒缀满枝头,翠绿的大葱挺直“腰杆”整齐列队,空气中交织着辛辣与清甜的独特气息,这里正在绘就一幅“党建红”引领“产业兴”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过去,李家炉村的土地碎片化严重,“巴掌田”制约了规模效益。村党支部牵头推进“一块田”改革,通过统一流转、统一平整、统一配套,将分散的150亩散田建成标准化蔬菜基地,构建起“村集体统筹管理+基地示范种植+大户技术带动”的三维运营体系。

“地还是那块地,但效益翻了番。”村党支部书记李宝清算了一笔账,采用标准化种植后,辣椒亩产稳定在4000斤以上,大葱亩产突破12000斤,亩均纯利润达6000元。村集体以土地入股,每年保底分红5万元,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收益”的华丽转身。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为确保农产品销路无忧,镇级农业发展公司搭建产销对接平台,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提前对接食品加工企业、批发市场签订保底收购协议,让村民吃下“定心丸”。

政策服务紧随其后。镇农业部门组建“红色农技服务队”,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从育苗、病虫害防控到水肥一体化,一对一辅导、手把手示范,提供全周期技术指导。配套的农业保险、贴息贷款等政策,更是为农户撑起了“保护伞”。

特色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就业增收,辣椒、大葱等作物种植周期短、效益高,从育苗、管护到成熟采摘,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形成了稳定的用工需求,不少村民既能拿到土地的流转收益,又能通过在基地务工增收,真正实现了 “家门口就业”。“过去种2亩粮食,一年忙到头也就2000块,现在把地流转给村集体,先拿1050元租金,再到基地务工,一天100元,一年下来能多挣2万多!”村民肖华一边麻利地采摘辣椒,一边笑得合不拢嘴。

村集体腰包鼓了,办起事来底气也足了。“以前村集体经济薄弱单一,想给村里修条路、安装个路灯都难。现在村集体经济厚实了,给村民办事,改善村容村貌,都方便多了。今年我们投入9万元整修中心街排水沟,修缮暗管450米解决了灌溉难题,更换摄像头18个保障了群众安全出行,真正把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李宝清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依托蔬菜基地发展采摘、研学、电商直播等新业态,让‘菜园子’直通‘菜篮子’,把特色农产品做出更大的品牌效应。”

李家炉村的生动实践,只是安驾庄镇特色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驾庄镇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先行”理念,深耕“一块田”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按照“三山一堰”和“南香附,北酸枣,房前屋后种艾草;柏子仁,菊花瓣,漫山遍野栽樱桃”的产业布局,建成标准化种植片区1.5万亩,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矩阵,真正实现让土地增效、群众增收。

秋风拂过田野,安驾庄镇的特色产业正焕发勃勃生机。在这里,党组织不仅是产业发展的“主心骨”,更成为连接土地与市场、传统与创新的桥梁,谱写着“党建强、产业兴、百姓富”的时代新篇。

来源:肥城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