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报丨儋州普法有新招,“法治调声”声声妙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7 13:26 1

摘要:“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一定要追究,不能非法骗呀么骗人钱……”9月19日上午,海南“八五”普法成就主题宣传活动第五站来到儋州市。木棠镇铁匠村一棵大榕树下,一场别开生面的调声普法正在热闹开演。十余名村民自发组成的调声队伍,以传统儋州调声为载体,唱响《电信诈骗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一定要追究,不能非法骗呀么骗人钱……”9月19日上午,海南“八五”普法成就主题宣传活动第五站来到儋州市。木棠镇铁匠村一棵大榕树下,一场别开生面的调声普法正在热闹开演。十余名村民自发组成的调声队伍,以传统儋州调声为载体,唱响《电信诈骗害人害己》《移风易俗有面子》等法治调声作品,吸引众多村民驻足观看。

近年来,儋州市深入推动“八五”普法走深走实,依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法治调声”等特色品牌,通过将法律知识融入调声、融入村居日常生产生活,使普法教育更具亲和力与感染力,让政策法规在歌声中入脑入心。

9月19日,儋州市司法局木棠司法所所长洪万儒和调声队员沟通交流。 记者覃创源 摄

调声普法

群众在歌声中学习法律知识

儋州素有“诗乡歌海”的美称,调声亦歌亦舞,是本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形式。近年来,儋州市司法局积极挖掘“儋州调声”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东坡“劝和文化”,创作《法治儋州更美好》《普法春风荡儋州》等一批群众耳熟能详的“调声普法”作品,将法律条文、政策法规编成调声歌词,让群众在欢歌笑语中接受法治熏陶,不仅增强了普法的趣味性与覆盖面,也使法治精神更接地气、聚人气、润人心。

“我们组织普法调声队伍同唱法治歌,在儋州特别是农村地区,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普法宣传,既朗朗上口,又通俗易懂。”儋州市司法局局长岳国华介绍,“法治调声”让普法活动跳出摆摆摊、发传单的传统方式,在载歌载舞中实现法润心田效果,加深群众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每逢节庆或农闲,儋州还组织“调声普法”队伍到各个村进行普法演出,把枯燥的法律宣讲变成“趣味学法”,群众在参与中潜移默化地提升法治意识,真正实现“声声入耳、句句入心”。

村民自发组成调声普法队伍,唱响法治调声作品。记者覃创源 摄

洪万儒是儋州市司法局木棠司法所所长,也是调声普法的积极推动者之一。他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创作了《扫黑除恶树正气》《铲除毒品罪恶的祸根》等一批“法治调声”作品,许多村民们耳熟能详的曲调被重新填词,赋予了法治的新内涵。“法治调声”旋律熟悉却警示深刻,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时, 也让法律更贴近百姓生活,形成“人人开口唱法、事事依法而行”的良好氛围。

祠堂议事

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活力

满村花梨香,人人是巧匠。铁匠村因特色的黄花梨加工产业声名远扬,村里集聚了180多家手工作坊、2000多名相关从业人员。近年来,村子又搭上了直播带货的快车,生意越做越红火。

当天上午11时许,铁匠村的家庭作坊一条街热闹起来,商户们纷纷“开播”,在镜头前热情推介着店里的手工花梨木产品,直播间里弹幕不断滚动。

这背后,是法治力量的持续护航。随着黄花梨加工特色产业的不断发展,合同纠纷、劳务纠纷、知识产权争议等问题随之而来,儋州市司法局因势利导,在铁匠村打造法治文化阵地,将普法融入日常生产生活,助力村民在法治轨道上安心创业。

木棠镇党委书记刘东海介绍,铁匠村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村(居)法律顾问作用,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在法治框架内解决矛盾纠纷。创新打造“祠堂议事”平台,将宗族祠堂变为法治讲堂和调解室,让村民在议事中讲法、在调解中明理。此外,村子里随处可见的法治宣传栏、法治雕塑、法治长廊等法治元素也在时时刻刻提醒着村民们学法守法。

铁匠村开展“祠堂议事”。记者覃创源 摄

商户李先生对此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法律明白人”、村(居)法律顾问和司法所工作人员常到店里来,普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让他懂得如何规范经营、规避风险。“直播卖货的时候更要注意,必须诚信经营。学了法,心里有底,生意也更踏实。”

“法治是产业发展的‘护身符’,只有依法办事,产业发展才能走得更远。”铁匠村党支部书记李日信说,在潜移默化的法律“灌溉”下,村民们逐渐意识到,守法不仅是义务,也是对技艺和品牌的最好保护。如今村民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村里的产业越来越规范,群众的日子也越过越踏实。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